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2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野外拓展训练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团队:第一,我们要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只有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身心交给所在团队,才会创造出1+1>2的可能,我们的工作才会跃上新的台阶;第二,计划很重要,只有事先进行整体的构思,做好计划,合理组织安排工作,我们才能有高效率的工作绩效;第三,要敢于尝试,不轻言放弃,工作中遭遇挫折,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尝试?相信自己,大胆地迈出第一步;第四,要有奉献精神,优秀的团队要求每一名队员都具备这种奉献精神,具备为了团队的目标与荣誉,随时准备牺牲自身利益的精神与勇气。

其次,她在一次牵手乡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提到了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参加工作四年来,包括自己在园内开展的公开教学和观摩同事的各类教学活动,以及外出学习的观摩等等,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优秀的?”这一问题,其实也存在一些疑惑。在尹老师介绍的教研活动中,各组老师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而专家也给了较多的诠释,从长长的表格中,我发现好课的解释有很多,“好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师幼处于一种真正的沟通和交流状态之中”“低成本、高智慧的课才是好课”“好课应侧重互动、交流,让孩子产生兴趣,而且是终其一生的兴趣,不要花花架子,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没有内涵”等等,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第三,尹老师还列举了她们幼儿园的各种形式的研讨形式,“一课三议”“游戏化的研讨”等等,这些都让人感觉研讨也是一种快乐的活动,老师们都积极、快乐地参与其中,这种积极向上的研讨氛围感染着我,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在今后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引子】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摘自《读书之乐》 【简介】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4位、亚洲历史上第1位亲善大使。 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