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18-11-12 15:05:36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收录了约翰•杜威有关道德教育的24篇文章,详细介绍并讨论学校德育和社会道德教育这个源远流长且切合现实生活与教育的话题。杜威首先表明的要点是,道德原理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杜威强调儿童独自、亲身探究,道德并非是个个体行为,也是一个情感问题。在儿童与他的生活天地的互动中,情感居于首要地位并与思维同在。这一点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灌输知识,或者训练技能,应考虑到儿童的情感、态度,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其价值观的形成。

杜威本人说过:“在生活的实际冲突中,个体必须有能力立足,敢说敢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或者我都曾有过这样的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行为和烦恼。读到这我才明白,原来这样的我们是缺乏“品格的力量”,我认为就是说我们的品格缺乏力量,有待锻炼与提升。身边也有具备“品格的力量”的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学生“品格的力量”训练与培养,这样才能够造就一代代“有能力立足,敢说敢为”的青年与公民。

杜威在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第一节学校的道德目的提出教育者—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的职责就是一定要使儿童和青年生气勃勃地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念……直接的道德教学的影响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在数量上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少、在影响上则比较轻微。因此,这种范围更广的、间接的和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领域,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机构、手段和材料对于品格的发展,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主题。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书的主题,以及他的道德教育观点。我很赞同他的观点与想法,但是感觉在中国这种国情下,距离这种理想状态仍路途漫漫,需要我们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

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的第二节学校集体给予的道德训练,杜威指出,“儿童必须受到有关服从的教育,而且也要接受有关领导才能的教育。他必须具有自我指导和指挥别人的能力,进行行政管理的能力,以及负担与其职位相称的责任的能力”,这些观点也令我耳目一新,试问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又仔细思考过如何训练所有孩子的领导才能吗?有试图让他明白自我指导与指挥别人的重要性吗?有曾切实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吗?

杜威还指出:“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获得知识和品格成长的令人遗憾的分离,只不过是学校没有被设想并建造为一个自身内部就有社会生活和价值的社会机构的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关心往往采取警惕学生不能遵守学校规则和秩序的形式。从此时儿童的发展立场来判断,这些规章制度或多或少是传统的和专横的。他们是为了现存的学校工作方式得以继续下去而必须被制定出来的规则;”不愧是教育大家,杜威非常明了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也特别清楚孩子们对当前状况的感觉。认识到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尽力去克服这些不足,真正把儿童放在中心。

第一章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的第三节来自教学方法的道德训练,杜威指出,“儿童天生就期望有所贡献,行动和服务。”在教学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我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并利用好这一点,现在我想如果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这一点天性,是否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否课堂会更成功呢?他还指出:“恐惧是一种几乎肯定要进入的动机,----当然并非一定是身体上的恐惧,害怕得如此极端以至于变得病态和使人气馁。……人们根据儿童认识外部标准的能力来对其做出评判。较弱的儿童逐渐失去其对能力的感觉,承认其连续而持久的低劣地位。”这些话语让我似曾相识,并再次产生对那些胆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同情与心疼,他们总是像愧对老师一样,有些在老师面前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眼神躲闪,怎么办?我对这些孩子一般是亲切地交谈,有时摸摸头,犯错的时候忍住脾气,耐心分析和指出问题,总之多些鼓励和关怀,少些责备和苛责,渐渐地他们就不那么胆怯,也没那么抑郁和恐惧了。

杜威在这一节还写道:“当工作的动机是未来的而不是现在的时候,积习很深的拖延就会发展;当对工作的评判不是基于目前的需要和目前的责任,而是依据外在的结果诸如考试、获得提升、进入中学、考取大学等,虚假的判断标准就会被创设出来。”没有什么事情本身值得去做,而只是为某一确实重要但尚不可及的目的作准备而已,因而这样的教学方法通常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效果,有强烈动机的人对遥远的成功很有吸引力,而对于性情豪爽的人则会无动于衷。”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正是如此吗?从刚进入幼儿园开始,就为了上一所名小学,上小学时是为了考个好初中,上初中是为了考个好高中,上高中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学生永远在为未来做准备,永远都在为又高又远的目标而努力,没有立足于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后果就是产生很多压力,有些孩子不得不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算坚持到最后考上了大学的孩子,也存在许多迷茫:所学习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毕业后自己打算从事什么工作?大学期间自己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人生该如何规划?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的摘要指出,“虽然书籍和对话作用很大,但是通常过分地依赖了这些方法。”难道事实情况不是如此吗?儿童天生好动,却屡屡每每被要求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学习原理、知识,学校应更多地创造活动机会,使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这样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力量和使用的材料、工具都得到“社会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

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的第三节教育上的应用,“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在第四章杜威就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只是家长或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者应该审视自己在工作中是否想当然地设定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当然我认为参照必要的教育大纲还是必要的,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第八章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的第二节可用的作业,杜威提出“做错的机会也是一个附带的条件”。杜威说道,这并不是因为错误是件好事情,而是因为太热心选择不准有发生错误机会的材料和工具,就要限制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学生的判断力减至最小限度,并强迫学生使用远离复杂的生活情境的方法,以致学生所学得的能力毫无用处。杜威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是诱发学生首创精神和提高判断力的因素,这一点我很认同,许多发明与创造就是在偶然间或错误时被发现的,错误确实是学生首创精神和判断力的驱动力,就和科学家们只有经历一次次敢于实验的错误才最终取得优越成就的道理是一致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偏见,正视错误。

第十章教育的价值第二节课程的评价,杜威提到工具的价值,“就是所学习的课题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课题以外的目的”。并类比一个生病的儿童的食物。杜威总是善于类比,前面也提到过譬如盲人点灯、游泳学校等。

第十一章劳动和闲暇的第二节目前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说:“所有为金钱而从事的职业和降低身体状况的职业,都是机械性的,因为这种职业剥夺智慧的休闲和尊严。”杜威赞成这个说法,并说这句话是永远正确的。我也赞同。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工资。教师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教师职业不仅仅是满足教师生活需要的重要来源,也应该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体的平台。如果仅仅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未免太可怜和可悲。教师这份职业需要一定的素养、一定的天分,也需要有激情有动力,正如杜威所说:“任何教育如果只是为了传授技能,这种教育就是不自由的、不道德的。”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有激情,就可以忍受遇到的挫折、不挑肥拣瘦,永远能够战胜挑战,发现机遇。

第二十四章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这一章列举了他的五条教育信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第一条什么是教育,杜威写道:“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第二条什么是学校,杜威写道:“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前面第四章教育即生长的第三节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杜威就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因此教育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立足于现在所做的事情本身的价值意义,学校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的。第三条教材,“我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第四条方法的性质,“我认为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我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箴言警句,指出了众多教育现象及问题,受益颇多,仅看一遍两遍想法感悟毕竟有限,需要继续不断拜读。里面不乏生动类比及神话、历史、艺术知识,也不时体现他尊重差异、注重实践、关注民主的思想,不得不佩服杜威作为一代大师知识的博大精深与深邃。他认为道德教育存在于一切科目之中,使我更加相信小学英语课堂也是德育的阵地;他所倡导的“学校社会化”更加树立了“学讲”课堂的稳固地位,“学讲”课堂体现的合作、探索、实践、交流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多读大师名家著作,沿着大师的步伐,一步步探索,争取学以致用、不断进步。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整个建议30条分为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部分,学了以后还是颇有收获的,现结合《建议》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备课时,不能把每一节课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和整册教材中来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