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0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把他们划分为五个类型,它是一个金字塔,从下(底层)往上(塔尖)分别为: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骨、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E级,自主型:拥有“D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

这个金字塔不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态度比成绩更重要吧,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成绩。“态度决定一切。”

读到这里,我很有感触,我们现在的孩子不乏聪明之人,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却常常令我们担忧,马虎、粗心、随意……种种坏习惯极大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发展,当务之急应该是纠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问题。于是,开学报名时,我送给孩子们的温馨话语是:拥有自信,快乐学习每一天!因为凌志军说“‘进取型学生’和‘自主型学生’分别对应了金字塔的‘D级’和‘E级’,也可以把他们叫做‘D学生’和‘E学生’。”而在这两类学生的特征中都提到了“自信”和“快乐”,因此,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做到人人充满自信,每个人每天都能快快乐乐的,这样,学习也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了。

在开学的始业教育中,我把“E学生”以及凌志军的关于学习态度的五级分类向孩子们做了具体的阐述,并让大家扪心自问:我现在属于哪一级的学生?我想成为哪一型的学生?那么,在学习与生活中,我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

开学至今,“我要成为‘E学生’”成了我们班孩子的目标,我也时时地暗示和提醒孩子们:你刚才的行为(或态度)属于哪一型呢?你距离“E学生”还有多远呢?这样的暗示和提醒对大部分孩子非常有效,比如:课堂上发言的孩子多起来了;作业的认真度和正确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同学间对学习的态度相互比较的多了,很多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学生的纪律逐渐趋向于自律,像早读的自觉性,放学时的整装待发等。可见,一本好书,不仅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的学生们得益多多。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于“E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发现要成为像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杰出的人才也不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的孩子也能拥有这些优秀品质的话,又何尝不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才呢?也许“E学生”的目标就是一个航标,而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的起跑线上,应当确立以下九大观念:

第一个观念是:你不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独立去寻找奶奶家。

第二个观念是:你不仅仅属于你的父母,你属于整个世界。

第三个观念是:无论你出生在寒舍还是豪门,起点都是一样的。

第四个观念是:不怕淘气,就怕没有一个好习惯。

第五个观念是:你的一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

第六个观念是:不要羡慕别人家的“超常儿童”,你不必他少什么。

第七个观念是:你越是聪明,就越是要做好准备去承受更大的压力。

第八个观念是:即使你发育不良,也能跑得很远。

第九个观念是:有钱花在教育上。

——摘自《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因此,要想成为“E学生”,关键并不在于考试分数,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而是学习态度,以及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
相关阅读
推荐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好长一段时间没看书了,心灵快干涸了,人快麻木了。国庆前夕有幸借到《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这样抨击人心的书名,使我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得打动着我。每个故事总有一位名师留下了他的品读赏析,从他们的话道出了深深的敬意。 在讲台上,怀揣着氧气袋上课;在山道上,不分昼夜、四肢爬行的身影;在高原上,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3载的教师;这一幕幕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风景。我孤陋寡闻,他们中大部分的名字我不曾听说,但今天看了他们为了教育而做出感动你我的事迹

  • 最美乡村教师与行为主义教育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城市的教师被行为主义剥夺了最为原始的教育动力。就目前我看到的大量教育论文,无不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更有甚者将行为主义扩展至所谓的精制教育,真的是有点遗憾。 教育的行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