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1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感知网培训聆听了王文英校长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正好当天上了一堂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设计时考虑了巩固和拓展,也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课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1.在练习中巩固。

学生对一些图形认识得不够深入,经常把椭圆混入圆形,把梯形、宝石形状等混入平行四边形,也会把放歪的正方形、长方形当成平行四边形,为此,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别,椭圆不属于圆,梯形、宝石形状的图形对边不相等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特别是12号图形,前测时很多学生把它看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提出把图形转过来,很容易发现图形的对边不相等。在辨别中,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的办法,对图形的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在分类中拓展。

在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中,请学生分分类,学生很容易把圆与其他图形分开,因为圆的边的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再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分类,学生把三角形与其他图形区分开来,理由是三角形三条边,而其他图形有四条边。在此基础上,我引申出有四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四边形,接着又抛出四边形就只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思考片刻后马上想到刚才的梯形、宝石形也属于四边形,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还有五边形、六边形……也能较深的认识到它们的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陡然高涨。但是课后想如果把问题改成“在这五个图形中,你觉得与众不同的图形是哪个”,这样一是会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一年级上学期就学习了分类找不同,二是也不容易产生歧义,课上有的学生想得太复杂。

3.在动手中激趣。

书本上的折纸练习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很大,应该说对学生的要求挺高,因此我安排了小组合作一齐夺星的方式,组内一个孩子学会了就为小组夺得一颗星,初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让每个孩子掌握知识。但是由于知识的前瞻性,在后几题,很多孩子不能剖析出图形的本质特征,很多小组不会动手折出需要的图形。在小组合作中也发现一些小组成员只顾自己折,小组长不会协调,一年级是起始阶段,小组合作还需要培养。但是课上我没有注意让孩子观看折纸过程后自己动手一齐一步步折,做到人人会折。

培养低年级孩子的空间观念光靠课堂上的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鼓励孩子玩益智积木,从多方面发展空间观念。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形式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时就是一个问题教学,在教学中经常设置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释疑、解惑过程。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授课老师就出示了:(1)财主让阿凡提测量河宽?(2)财主大儿子跑来为难阿凡提提出问题;(3)小儿子过来又提出问题;(4)财主不服气提出问题;(5)最后国王提出问题。这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串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就是呈现

  • “找规律填数”的案例反思

    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较大的范畴,也是一个难点,要学生找准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评价。如若教师自身带有不确定性,则很难有精彩的课堂。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找规律填数的案例: 1 6 5 7 () () 2 12 10 () 20 () 在学生找出规律:上面的数乘2等于下面的数,下面的数除以2等于上面的数。以后,有学生提出了最后一组上下括号都可以填0,又有学生进行了反驳。教师对于0这种特殊情况备课时并没有作好预设,因此课堂上思维盲目的跟着学生走,无法发挥课堂指导者的作用,另外教师自身对教材理

  • 一个老师带三个班数学教学的后果是什么

    (1)这位可怜的老师每天至少要面对45*3=135本作业。请你计算一下要花多少时间批改啊?135本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有错题,这里辅导学生的时间你算过吗?(作业不是一次批改就能完成的,还有二批、三批) (2)做一个老师,仅仅上课传授知识决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位可怜的老师每天走马观花地在三个班里转,能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吗?每位学生能有时间跟老师说上话吗?能深入课堂吗?有些学生巨大的动力往往是与老师不经意的谈话中所激发,我想没有心灵碰撞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 (3)我想每位老师

  •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28日下午起,有幸参加了嘉兴市五上数学新课程培训,观摩了两位平湖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聆听了来自嘉兴五县二区七位老师对七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对于第一次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我来说,感触较深,感想也较多,让我真真切切与新教材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一、老歌须新唱 新教材五上数学中,仍然沿用了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等知识。小数乘除法在编排上,与原教材大相径庭,最大的不同是淡化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将意义渗透在相关的习题中;老教材中的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在新教材中以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替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的法则。 简易方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数学,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1000以内数的学习也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 我用小正方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开始借助小正方体数数,经历数数,感受到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数数方法,同时直观感受一十,一百,一千的表象,知道一十是1列,一百拼成1片,一千成了1个大正方体,为进一步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打下基

  • 数学要学好,我个人觉得还是得多加巩固,多见题型

    教学方面:本月我把第二章的内容巩固结束,证明题大家思路比较清晰,而且步骤比较完整,这点我比较欣慰。学生问问题的主动性比较强,学习比较积极,每个学生一本笔记本,把平时讲的难题,好的题记录下来。第三章的知识讲了部分,我已把本章的主要证明题题型做了整理,整理了近50道题,作为同学们的习题练习以巩固本章知识。第三章主要是证明全等三角形,让学生灵活的记住四种证明的方法及一些重要的题型,还有就是用这四种证明理论去用尺规画三角形。这章节是考试重点,所以必须多加巩固。这是我在学车(自行车哦不好意思,呵呵)过程中悟出的道理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 数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计算课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介绍,而是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情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1.1元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4斤卖不卖?你说卖吗?将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事例,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

  • 在平淡的课堂中感受瞬间的精彩

    今天,我在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让我也感受了瞬间的精彩。可以说,五年级的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并不难,可要把这种计算课上的精彩却是有难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可能让自己上的满意的课还真的很少,感觉自己的课上的很平、有时有点闷,原因是学生都以为这个内容自己预习就能看懂,所以,没有必要化大力气、化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很少能让我进入状态上一堂出乎我预料的课。 上星期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明白了一堂好课要上的大气、灵气,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