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智慧的数学课堂

智慧的数学课堂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6

《智慧的数学课堂》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真观摩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趣味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静待花开的数学课堂
刘佩珠老师的课匠心独运,简约而不简单。在学生质疑时,在学生反问时,在学生思考时,她总是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时机,启发学生的智慧,看似安静,静待花开。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落到了实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名回答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并适当表扬和鼓励。反复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面向全体,尤其关注后进生,也是扎实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如此扎实的训练过程,学生独立读题、解题的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的习惯也会得到培养。我整理了她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袋乒乓球
每袋5个
每个2元
师:根据这3个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一袋乒乓球多少元?
6袋乒乓球多少元?
师:要求第一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必须知道有多少袋,每袋有几个乒乓球。
师:那根据刚才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根据“一共有6袋乒乓球”,“每袋2个”,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球”。(师将信息1和信息2用线连到问题1)
师:谁来解答?
生:5×6=30(个)
师板书算式后,
提问:这里的5表示?6表示?
生回答。
师: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求出第二个问题?
这一过程,从找出图中的条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找条件→列式→说思考过程,每一步训练都很扎实,从已知条件或要求的问题出发进行思考,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反而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实又很扎实。她雄厚的教学基本功底,高超的教学智慧,幽默的教学语言足以让青年教师叹服,我想每一个年轻的老师就应该学习她这样的教学风格。
二、高高兴兴的数学课堂     
刘慧芳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趣味性,令人回味无穷,妙趣横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动的特点,设计多种游戏和比赛,使这次讲课堂趣味恒生,其乐无穷。学生乐学,爱学,可谓乐不思疲,即使下课时间到了还不想下课,学生还想学。二是重视语言的表达,她的语言亲切,和蔼,有感染力,像是和最亲密的伙伴谈论一样,又像是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她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她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我想刘老师的课堂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方能达到她这样境界。从备课到施教,她改了几次教案,也并和我们一起设计游戏,讨论每一个教学的环节的衔接。整节课教师的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三、实实在在的生态课堂
黄元香老师的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体现了实效性。听了很多教师的课,好多教师往往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整堂课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都是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帮学生,学生带学生,学生掌握非常快。有的老师为了课堂的活跃性也搞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根本没有必要的;有些老师没有把小组合作的意图讲清楚,学生瞎搞了一伙,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老师没有在学生中来回走动,作出必要地指导和解疑。黄元香老师的课堂就很好吗,有必要的时候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本节探究的重点,也可以是学生的难点。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四、扎扎实实的数学课堂
葛玉灵、马盛瑶等几位老师的课堂用一个词来形容-----扎扎实实。她的每一节课,课堂结构安排合理,重难点把握准确,内容张弛有度,总让人感觉到像行云流水般自然、清晰、明了。虽然,我课前也会借助教参、教案了解相关知识,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可真正站在讲台上授课时,却总是感觉讲解空洞,抓不住重点,达不到目标,节奏慢,尤其担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提升,是否有创新。看来,要上好课这门学科,不是像大家所认为的那么轻松,它更要严谨、准确,需要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扎实有效地训练过程。
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这就是智慧课堂。(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苏纯才)
相关阅读
推荐
  • “生活化”不应让计算变复杂——由“天高地厚”一题想到的

    浙教版11册《数学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知道天高地厚吗?知道!天高,就是围在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厚度,平均是3000千米;地厚,就是地球的半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请算出沿地球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截面如下图) 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没有几位学生能够完全做对。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既不是不理解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是不知道要运用圆环的知识来解答,而是复杂的计算让许多学生伤透了脑筋:2次4位数的平方,一次圆周率乘八位数的计算,这样复杂的计算着实让许多

  •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 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

  • “找规律填数”的案例反思

    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较大的范畴,也是一个难点,要学生找准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评价。如若教师自身带有不确定性,则很难有精彩的课堂。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找规律填数的案例: 1 6 5 7 () () 2 12 10 () 20 () 在学生找出规律:上面的数乘2等于下面的数,下面的数除以2等于上面的数。以后,有学生提出了最后一组上下括号都可以填0,又有学生进行了反驳。教师对于0这种特殊情况备课时并没有作好预设,因此课堂上思维盲目的跟着学生走,无法发挥课堂指导者的作用,另外教师自身对教材理

  • 利用数形结合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朱老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非常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老师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 进一步让学生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例如本节课朱老师安排了好几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师又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学生利用圆形和一张正方形纸,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折法,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

  • 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周五下午,我们数学老师又聚集在多功能厅认真学习了杨老师组织的三年级教材分析,虽然说已经教学过两届三年级,对教材颇熟悉,但是从细致地分析中还是让我收获很多: 其一:解读教材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材分析中,不难看出不管是对《千克和克》、《加和减》还是对《24时记时法》教学,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开发。如:为了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好地理解,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去超市、菜场等地从认识称出发,去称、数、掂等感知中初步熟悉,然后再通过比较、对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进一步更

  •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周四的时候老师们共同去观摩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机会难得,现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问题不是问话。一个老师强调说课堂上的提问题而不是问话,这个时候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不是把简单的问话当成问题,这样能否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设计,细致到每一个问题的提问,达到什么效果,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就当成问题来提问。这点对我提醒很大,提出这一点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课堂的层次分明。上

  • 比例尺运用中尊重学生的思维

    学习比例尺的运用,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书上介绍了用有方程来解答。(根据比例尺关系式列比例)其实用算术法还是比较方便的(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还可以借助线段比例尺计算,以我个人的喜好而言,我更愿意向学生推荐第二种,这更简洁。当然,我并不要求学生怎样做,只要学生能做对,各种方法都行。事实上,在学生的解答中,也出现了多种方法,以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大约长1900KM,在比例尺是1:40000000的地图上,它的长是多少?为例,学生有如下几种做法: 1.常规的方程法 19

  • 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这节课是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教材以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为题材,引出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两个算式。实际上,这里的列式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只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22/3时,我想,学生看到这个算式,

  •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追求有效性研究为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开展研究课评奖及各类论坛为载体,以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为智力支持,以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内涵。 二、研究主题: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活动重点和方法: 1、组织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拟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4个。 组织方法:上半年初赛,全组25名学员分5个小组,每组人员由学员抽签确定,共分5天完成初赛,每天上5节赛课,每人上一节,每个小组的前2名进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