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数学教学交流反思: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交流反思: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5

《数学教学交流反思: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课堂实录(片段)

1、小组活动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讨论:

(1) 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长方体)

(2)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生2:底面的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底面积没变。

生3:高也没有变。

2、汇报交流

师:说说你们小组师如何转化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上台操作展示讲解)

3、课件演示

4、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体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动画过程。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总结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二、 反思

1、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在探究中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使学生切实经历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算例,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到探究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课题教学反思:《三角形三条边关系》

    6月9日,上了一节课很不成功的课,课题是:《三角形三条边关系》。上完课,我的心里很难受。心里这样想着,这样上课算误人子弟吧?转念一想,心里的难受有什么用呢?现在我应该做的是好好反思。所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收获很大。我看到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做到心中有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结合这节课说一说我的想法。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

  •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28日下午起,有幸参加了嘉兴市五上数学新课程培训,观摩了两位平湖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聆听了来自嘉兴五县二区七位老师对七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对于第一次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我来说,感触较深,感想也较多,让我真真切切与新教材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一、老歌须新唱 新教材五上数学中,仍然沿用了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等知识。小数乘除法在编排上,与原教材大相径庭,最大的不同是淡化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将意义渗透在相关的习题中;老教材中的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在新教材中以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替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的法则。 简易方

  •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魏书生谈学习指导一书中,第四章节专门阐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很多观点、做法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也想到或者做着,但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梳理与坚持,细细品味,确实令人敬佩。 本书46页中提到: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自学的习惯,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他不属于一般的能力,不是一两次自学实践就能具备的。每次自学过程就像点,自学习惯就像线,现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的体。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分为五个阶段,首次慢动,逐渐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进入轨道。他指导学生培养自学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

  • 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动力

    解决问题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开展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行为科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当学生内部产生学习需要后,它就能有效的影响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学。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呢?前后知识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对比学生就能产生认知冲突,而生发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动机,打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的思维大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能触发学生学习需要的例题。案例: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替换一课时,先出示了一个准备题:小明把

  •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 课堂在“变”中精彩 ——听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本周二,我走进了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听了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课教学。整节课,陶老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温柔的话语,带领孩子们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中,陶老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 变式练习中构建新知 陶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第一行摆了2盆花,第二行的盆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该摆几盆呢?第一行摆了2盆花,现在有10盆花,可以放这样的几堆?陶

  •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教学圆的周长。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研究圆的周长。谁知道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呢?两个班都有5、6位学生举手了。圆的周长=3.14直径,c=d,c=3.142r。有学生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有学生是听说的,有学生是家长教的。于是,我追问学生3.14是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都茫然了,不知其所以然了。学生有了探究欲望,才会激发学生

  •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在南湖之春的数学专场第一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解决问题(连乘)及以学定教观点报告,收获很多。叶柱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该出手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材料呈现非常简单,但学生始终在线,真正是以学定教。 在叶柱老师的一课上,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呈现3个方阵做操的画面。改编自教材9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让学生交流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