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5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南湖之春的数学专场第一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解决问题(连乘)”及“以学定教”观点报告,收获很多。叶柱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该出手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材料呈现非常简单,但学生始终“在线”,真正是以学定教。

在叶柱老师的一课上,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呈现“3个方阵做操的画面”。改编自教材9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让学生交流环节,紧紧围绕“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进行说理研究。8×5=40人,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能把他解决的在图上圈出来?这个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解决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不但要会解决,还要理解解决问题本质意义。再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3个方阵共多少人?”展开探讨。探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实现了三种基本解法“8×5×3”、“5×3×8”、“8×3×5”。叶老师对解法的交流中,以学定教,充分让学生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体会“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以学定教:从备课开始”的观点报告中,叶柱老师着力从教学设计层面来体现“以学定教”。从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从我们熟悉的课标,建议中给我解读“以学定教”。课标中: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叶柱老师给我们解读“学”在前,“教”在后。“教”贴合“学”,方能有效。建议的第13条,第16条,让我们感受“数学还是那个数学,而学生已经不是那批学生了。

叶柱老师提出的观点:“改进预设”比“善待生成”更重要。我感触很深。叶柱老师从教学设计要从这几方面体现“以学定教”给我们做了解读。权衡学的目标,优化教的线索。要以“学”为终点,才能决定“教”的力度。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考虑课标的要求;考虑教材的意图;考虑学生的基础。估摸学的起点,确定教的路径。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不盲从经验;不迷信时尚;不拘泥课本。洞察学的需要,完善教的策略。我们的教学设计参与形式显童真;重点内容需强化;疑难之处有准备。叶柱老师站在学生的视角看教学,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挺喜欢。听后,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我们的课堂如何演绎“以学定教”,回归“大餐”之后的朴实生活,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相关阅读
推荐
  • 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

    本周我校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素质测试,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在监考数学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如今初中生对计算机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计算能力的薄弱. 监考中闲来无事,就顺便检查学生卷面,结果发现一个极其简单的计算环节,竟然出错的人不在少数,题目中有一步是X/2=450,正确答案当然是900,结果都算出225来,惊讶之余,不免沉思. 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中教材都有要求使用计算器来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我想主要是为了替学生排除繁难计算的障碍,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数学来解决更有意义的问题上,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也带来了

  • 深入研读教材,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意义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创设一条认识分数的最佳途径。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形结合,无疑应成为突破本课难点的最佳途径。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数形结合是

  • 充分参与“平均分”,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

  •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曾经对这个课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它所讲何事,但通过一次次参加这个课题组的学习活动,让我对它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在教学上的不足,知道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本学期上了一堂教研课《算24点 》,这是一堂在教学完乘法口诀之后的活动课,通过玩牌这样一个活动,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这是一堂让学生很感兴趣的课。 一、导入部分的研练 研练前的设计:老师举起扑克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扑克牌。你

  •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

    有幸听了白碌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中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了他的课就让我想得到了我的课堂,以及去年我带三年数学教这一课的情况,发现和人家老师差距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她在设计学案有独特的地方,采用编写算式,编写儿歌等方式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起到了作用。 我就想在一年级教学中,也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小游戏等,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而预习检测,我觉得对于一年级来说

  • 注重转化思想,细化计算过程

    一个数除法小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管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储备,学生必须要充分理解商不变的性质,才能在课堂上围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展开教学。 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这个内容前一天回家作业,我布置了2.55,2550,250500,让学生计算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这是为新授

  • 借助数轴构建数的知识网络(总复习整理)

    《数的认识》是六下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想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个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能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数的认识一课,听过很多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由于知识点多,有时很难取舍。 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第一板块是知识的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因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

  • 计算教学的活力——生活情境

    计算教学,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原因是计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计算课枯燥。回顾以往的计算教学,我们记忆犹新,学生面对的只是数字与运算符号,而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诠释,技能的操练,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相吻合,因此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内容学生通过迁移,学生可以自主领会。把计算教学根植于生活情境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学生感到计算不再是乏味的。能自觉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 师:为了使同

  •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追求有效性研究为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开展研究课评奖及各类论坛为载体,以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为智力支持,以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内涵。 二、研究主题: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活动重点和方法: 1、组织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拟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4个。 组织方法:上半年初赛,全组25名学员分5个小组,每组人员由学员抽签确定,共分5天完成初赛,每天上5节赛课,每人上一节,每个小组的前2名进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