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5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天,教学圆的周长。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研究圆的周长。“谁知道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呢?”两个班都有5、6位学生举手了。圆的周长=3.14×直径,c=πd,c=3.14×2πr。有学生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有学生是听说的,有学生是家长教的。于是,我追问学生3.14是什么? Π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都茫然了,不知其所以然了。学生有了探究欲望,才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进入探究,“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有画圆的经验,都认为与圆的直径和半径有关。那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给学生提供了情境:两只小动物到草地上跑步,小白狗沿着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路线跑,小黑狗沿着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路线跑。如果两只狗同时跑一圈,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从中学生感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不到。我又引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经一”的说法,让学生来理解。此时,学生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有这么多的说法,充满了好奇。要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有办法吗?学生马上想到了只要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就知道了。交流了测量的方法,让学生测量了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再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发现都是3倍多一点,最后一个圆直径是5厘米,我让学生估一估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再让学生进行测量。再一次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接着介绍古人研究圆周率的成果。祖冲之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15926到3.1415927倍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这个倍数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现代人研究圆周率的成果。1967年,这个倍数被算到小数点后50万位,现在这个倍数被推算到2000多亿,但仍然未算完。后来人们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学生一次一次惊讶中,他们感受到了圆周率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判断课一开始,学生提出的周长公式是否正确,理解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从猜测、测量计算、资料获取的数据中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相关阅读
推荐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学中心组听课活动体会

    昨天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第二次中心组活动,下午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听完了,教研员姜老师点名叫我谈一谈听感,当场我真的无法说清,不是我嘴笨,不是我没有用心听,也不是上过不上过。原因是什么呢?说实话的人是好人吧,应该没有人嫉妒吧其实我不欣赏这两堂课。说明一点我自己上课水平也一般。平时我在学校里也经常参与磨课,我一般是直说观点和想法的,平时的话,我会说重新设计吧,这样总觉得不好。然后就是相互讨论,细细磨。 下午第一节课总体框架基本对的,我认同大框架,但是对使用计数器对学生训练和理解大数的力度还不

  •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

  • 学生为主导的自我诊断、相互诊断的教学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课堂教学片段: 师: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甲: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乙: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丙: 1.496亿千米2.00亿千米 丁:1.496亿千米1.49亿千米 师: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做心理分析师,今天让你们来做一回心理分析师,你们愿意吗?谁来猜一猜刚才四位学生的实际想法?看谁猜得对? 生1:甲的做法是正确的,完全符合题意。乙的1.496亿千米1.5亿千米是错误的,可能他想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 师:

  • 秀出智慧的课堂 绽出学生的精彩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课是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从而感受方程的思想与方法,增强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则,方程改变了以往解决逆向思维题目时,多数采用算术方法的解答策略,顺势而追的解答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更灵活、更为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量与量之间的内在等量关系,课上我

  • 预设与生成的相辅相成

    预设是指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领,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问题情境,设想在课堂中会引起那些因素变化,会生成那些新的资源。我 理解的预设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设想。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预先思考和应对策略。教师的预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是预设是事前设定的,但也应提前做好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调整的准备。 案例:义务教育课

  • 关注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我在数学认识厘米和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主要是:一、 让学生在问中学,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渐进过程。创造新奇有趣,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在问中讨论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有的说有5把尺子长;有的说有6枝铅笔长;有的说有7长这是我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的结果却不同?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样,学生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

  • 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日记中的“听、说、读、写”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方法要综合性,数学日记的引入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要求。数学日记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可选择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自由灵活性和彰显个性,真正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敢于书写,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兴趣 实践 及时 灵活 丰富 第一次在教学杂志上看到数学日记不禁愕然。写日记,是语文教学的方法,怎能用在数学中?如何操作?效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 我的量角器断了——《角的度量》一课的“小插曲”

    走进了小学课堂,每节课都要面对着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总能看到我们的学生好动、好玩,个性张扬。因此,课堂上大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