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并行不悖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并行不悖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6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并行不悖》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预设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重视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增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可能。
我想很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上都面对过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课前仔细分析教材,考虑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教学做出了精心的预设,但真正在课堂实施的时候,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完全不在我们的预设之内。那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因此,真实的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要明确以下两点:
1.通过课前高质量的预设,追求课堂精彩的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的预设,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也就是说,在课前预设中,要有学生真正的一席之地,把“学生可能的回答”当成备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序去做,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真正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2.有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实现教学的“形散而神聚”。
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呢?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分清教学的轻重缓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学生的意外“生成”,应态度鲜明地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程的前进方向,而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以免教学“迷失方向”,步入低效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披沙拣金,实时鉴别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有机利用。
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课末,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进行巩固练习:46×71+( + ),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使它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生1:46×71+ 54×71,因为46×71+54×71=(46+54)×71=100×71=7100
生2:46×71+ 46×29,因为46×(71+29)=46×100=4600
师:大家觉得这样计算简便吗?
生:简便。
生3:46×71+ 10×7 部分学生发出了反对声。
师(也对生3的说法感到有些意外):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谁来说说想法?
生4:它虽然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但我觉得它计算起来并不简便。因为(46+10)×71=56×71,还得列竖式计算。
师: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学生大都点头称是。)
师又问生3:现在你的看法呢?
生3(有些不好意思):我现在也觉得它不能简便计算。
师:那么,结合以上这几个例子,大家觉得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5:两个加数的和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生6:能凑成整千数也行。
师:好!谁能再举几个例子,说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7:46×71+254×71=(46+254)×71=300×71=21300
生8:46×71+46×929=46×(71+929)=46×1000=46000
……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提出的46×71+10×71 的方法,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但面对“意外”,教师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辨析、评判,使“差错”在交流中得到修正。教师并没有就此为止,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什么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导引着课堂从知识授受走向智慧生成,最终赢来了学生思维翅膀的自由伸展,收获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它是教学目标任务的规定性和人的发展可能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很显然,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将失去目标和方向,有序、有效的课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没有生成,课堂又将失去灵动,课堂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面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有效的课堂应该预设生成并行不悖。
相关阅读
推荐
  • 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

    本周我校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素质测试,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在监考数学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如今初中生对计算机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计算能力的薄弱. 监考中闲来无事,就顺便检查学生卷面,结果发现一个极其简单的计算环节,竟然出错的人不在少数,题目中有一步是X/2=450,正确答案当然是900,结果都算出225来,惊讶之余,不免沉思. 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中教材都有要求使用计算器来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我想主要是为了替学生排除繁难计算的障碍,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数学来解决更有意义的问题上,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也带来了

  • 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谈

    在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时经常通过画线段图或面积图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拓宽解题思路,能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一: 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1/8,现在汽车发出80分贝的声音,可降低多少分贝?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 (备注:本博客不支持线段图,图略) 学生从图中很快找到了许多数量关系: (1)可以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就是求800的1/8是多少,再用总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求出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2)从图上看出,先求出剩下的是总数的7/8,即(1-1/8),只要用

  •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新课程也向我们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同时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

  • 预设与生成的相辅相成

    预设是指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领,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问题情境,设想在课堂中会引起那些因素变化,会生成那些新的资源。我 理解的预设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设想。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预先思考和应对策略。教师的预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是预设是事前设定的,但也应提前做好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调整的准备。 案例:义务教育课

  • 听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教材培训后感

    10月14日下午,在多功能教室里,我们通过视频直播,学习了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的教材培训,这三个单元中《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教材中用的是重量单位),因此,徐老师对于这个单元关于让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用秤称一称,看一看怎样读,用手掂一掂等数学活动,在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使用,通过操作和实践中感知重量,建立质量观念,让我感受比较深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去积累经验,充分感知,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经验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 数学思维使生活更简单而美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其中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多样的,而现在要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体会到数学表达方式的简便、直接和统一,然后能自觉将这种至简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带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生活、交流提供方便。就像为什么不管是谁在遇到稍复杂的计算时就马上能想到用计算器?不就是因为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且正确率高吗,所以一旦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器,不用提醒,大家自然就能想到去用。 对于数对的学习也是一样,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关键还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 智慧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真观摩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趣味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 静待花开的数学课堂 刘佩珠老师的课匠心独运,简约而不简单。在学生质疑时,在学生反问时,在学生思考时,她总是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时机,启发学生的智慧,看似安静,静待花开。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