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9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新课程也向我们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同时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个性。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有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一题多解

8+( )+( )=15因为有两个变量,所以有几个答案。选择了第一个量,第二个量就跟着起变化,但变化之中又有规律。再如:计算8+9=( )时,同桌讨论有几种算法。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得到了多种的算法:从8接着数9个得17;从9接着数8个得17;看大数拆小数 得17;看小数拆大数得17;知道了9+8=17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得出:8+9=17。类似这样的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训练学生先分散再集中或先集中再分散的思维。

如:一题多问

对小学生来说,这里指的是让学生根据应用题已知的某些条件补充问题。问题的变化就会引起数量关系的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十分灵活地加以审题、判断、列式,有8个男生擦桌,有12个女生扫地, ?我就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你们可以补几个问题。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维,经过交流得出了各种问题。有求和,有求差,有求倍数,有问:男同学再增加几个就和女同学同样多?女同学支持男同学几个人,就一样多了?……学生在集体合作的交流情境中思维活跃富有探究性,个性得以释放。

教学中,抛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组际交流,甚至组织辩论。让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无所顾及的发表见解,在这样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集体氛围中,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时,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一课,难点是理解1米等于多少分米?,教学“1米=( )分米”时,我就让大家先猜,你认为答案怎样?大家七嘴八舌地猜了起来,在猜想情境中学习情绪一下就调动了起来。然后设计了又一个合作情境:小组自告奋勇用1分米的小纸条上来一张张地贴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能贴几个1分米。每组学生都踊跃报名上来,其间没轮到的学生我让他们配合贴的小组同学1分米、2分米地数。在大家的高涨热情中集体进行了动手合作的探究活动,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局面。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操作,一起探究,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每个人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如此学习,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释放。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上学期语言活动:电视广告

    活动目标:1、能初步发现广告语的特点。2、学说、学编广告语,提高分析概括的口语表达能力。3、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创编驱蚊产品广告。活动准备:1、录制4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电视广告。2、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学说广告。3、驱蚊产品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感受广告。 1、第一次观看广告,提问:说说广告中都有哪些产品? 广告中说了些什么? 2、第二次逐个观看广告,提问:这些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广告要介绍出产品的优点、用途。同时适时做随机教育。) 3、引导幼儿发现广告与和日常生活用语的不同之处,

  • 图形的拼组课后反思 (一年级)

    图形的拼组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对于自己动手操作过的知识不会忘记而且能真正理解,为此,本课我设计让孩子用同一张纸不断地变化,在变化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整节课每人只需要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 1、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长方形的特点。 2、让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 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正方形的特点。 3、用正方形做成风车。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4、我们还学过哪个平面图形?(圆)

  •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

  • 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谈

    在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时经常通过画线段图或面积图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拓宽解题思路,能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一: 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1/8,现在汽车发出80分贝的声音,可降低多少分贝?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 (备注:本博客不支持线段图,图略) 学生从图中很快找到了许多数量关系: (1)可以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就是求800的1/8是多少,再用总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求出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2)从图上看出,先求出剩下的是总数的7/8,即(1-1/8),只要用

  •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网培训聆听了王文英校长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正好当天上了一堂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设计时考虑了巩固和拓展,也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课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1.在练习中巩固。 学生对一些图形认识得不够深入,经常把椭圆混入圆形,把梯形、宝石形状等混入平行四边形,也会把放歪的正方形、长方形当成平行四边形,为此,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别,椭圆不属于圆,梯形

  • 小议绿色指标测试

    今天学校举行了小学生学习绿色水平能力测试,我监考了数学一

  • 关于数学共同体培训的几点想法

    1.数学基本功培训。培训内容:考虑我校数学教师比较熟悉数奥起跑线和冲刺这两套教材,故本学期的练习内容主要参考《奥数》(总主编:单墫和熊斌)。这套教材相对较难,所以由我根据每讲的主要思想做一定的筛选,以一周一练的方式给老师们训练。练习以自学为主,每个备课组以组长为核心(如果组长年纪偏大,已不在下次考试范围之内的,可另择他人),每周交流答案,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以真正实现结题能力的提高。学期期末,将以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为范围,组织校内的竞赛。此项活动应列为每学期的常规训练项目。 培训时间:贯穿整个学期 2.课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追求有效性研究为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开展研究课评奖及各类论坛为载体,以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为智力支持,以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内涵。 二、研究主题: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活动重点和方法: 1、组织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拟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4个。 组织方法:上半年初赛,全组25名学员分5个小组,每组人员由学员抽签确定,共分5天完成初赛,每天上5节赛课,每人上一节,每个小组的前2名进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