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5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和高的各种圆柱、圆锥以及沙子进行小组探究。(在所做的圆柱和圆锥中,有的是等底等高,有的等底不等高,有的是等高不等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把探究的结果交流。

二、反思:

由浅入深的提问,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课文,它一般是通过课文导入来实现的。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的教学目的、语言材料的把握,同时结合旧知识,巧妙、自然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捕捉信息,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既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又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透过教学内容,将目光从教材转向自然和社会,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通过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洞察力、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即阅读后提问。因此,在提问设计上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目的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能力的转化。通过以上一个一个问题,一步一步地揭示教学的主题,让学生的思维在所设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内容和初步运用知识的目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学中心组听课活动体会

    昨天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第二次中心组活动,下午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听完了,教研员姜老师点名叫我谈一谈听感,当场我真的无法说清,不是我嘴笨,不是我没有用心听,也不是上过不上过。原因是什么呢?说实话的人是好人吧,应该没有人嫉妒吧其实我不欣赏这两堂课。说明一点我自己上课水平也一般。平时我在学校里也经常参与磨课,我一般是直说观点和想法的,平时的话,我会说重新设计吧,这样总觉得不好。然后就是相互讨论,细细磨。 下午第一节课总体框架基本对的,我认同大框架,但是对使用计数器对学生训练和理解大数的力度还不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为了提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教研组组织了教师磨课活动,每位教师一课上两到三次,期间整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设计,评课等进行指导。《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上了二次,第二节改进了一些,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教学效果好多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我简单的做了学情估测,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认小数,读小数。所以我把这一环节尽量设计的简单,把时间花在含元角分的价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数量写成小数。 但是第一节课的

  •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这是一堂一年级数学课。某同学一段不算很精彩的回答完后,老师对他大加赞赏,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大张旗鼓地称赞:棒!棒!你真棒!继而发一份象征性的小奖品。被表扬的同学鞠躬还礼,谢谢 !这种情形在课堂上多次上演。课后,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互相欣赏奖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想方设法多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节催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形成积极的强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凡事都有个度,表扬鼓励并非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讲究方式,切忌廉价、夸张

  • 教学方法:20以内加减法

    计算题是比较枯燥的,但是计算题又是数学中最基础的题目,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我在课堂上尽量将枯燥,难懂的计算用游戏或是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我鼓励他们用多种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竖式法,记大数的方法等等,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就要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同时我还认为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去分析错在那里,多做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感知上的理解,少犯类似错

  • 学生为主导的自我诊断、相互诊断的教学方法

    求小数的近似数课堂教学片段: 师: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甲: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乙: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丙: 1.496亿千米2.00亿千米 丁:1.496亿千米1.49亿千米 师: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做心理分析师,今天让你们来做一回心理分析师,你们愿意吗?谁来猜一猜刚才四位学生的实际想法?看谁猜得对? 生1:甲的做法是正确的,完全符合题意。乙的1.496亿千米1.5亿千米是错误的,可能他想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 师:

  • 关注课堂错误资源

    今天读了《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第三章中关于课堂生成的这部分内容,很有感想,课前我们都会根据教材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预设,但是在课堂上却时常会有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在练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又是很好地生成资源,假如我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必然会得到意外地收获。不要总去抱怨学生为什们这样的错误也会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假如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和建议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因为这两类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因此它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集中反映在含有倍比关系的那个条件中。倍比关系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一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述形式有: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它的)几分之几,

  •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 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 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图1 图2 图3 针对学生这一起点,我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增加了如下设计: (1)刚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再看

  • 我的量角器断了——《角的度量》一课的“小插曲”

    走进了小学课堂,每节课都要面对着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总能看到我们的学生好动、好玩,个性张扬。因此,课堂上大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