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找规律填数”的案例反思

“找规律填数”的案例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7

《“找规律填数”的案例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较大的范畴,也是一个难点,要学生找准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评价。如若教师自身带有不确定性,则很难有精彩的课堂。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找规律填数”的案例:
1 1
1 6
1 5
1 7
1 ()
1 ()
1 2
1 12
1 10
1 ()
1 20
1 ()
在学生找出规律:上面的数乘2等于下面的数,下面的数除以2等于上面的数。以后,有学生提出了最后一组上下括号都可以填“0”,又有学生进行了反驳。教师对于“0”这种特殊情况备课时并没有作好预设,因此课堂上思维盲目的跟着学生走,无法发挥课堂“指导者”的作用,另外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对本题的规律理解不清,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弄得左右为难。一堂开放性的课堂,一堂有着精彩生成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尴尬中失去了它的光彩。
由此,我反省自己在教学这一例题时,也没想到“0”这种特殊情况,只是没有学生提出这一想法,所以课堂也就“顺利”的进行了下去。现在想来,自己对教材的钻研程度还不够,预设的广泛性也不强,如果当时课堂也有这样精彩的生成,我能应付自如吗?
归根结底,课堂的突发状况到底会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成和亮点,还是会阻碍课堂的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准备程度,这里我同意以下几个观点:
1.精心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才能立足于学情之上,找准一堂课的起点。
2.精心的选择学习的材料,创造性的重组教材,使知识的结构更紧密地吻合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3.精心的设计富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确保生成的智慧含量。
老师的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不能太简单或太难,不能太乏味或太灵活,要把握有度。
4.预设要充分,要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我相信,只要力求做好以上教学准备,掌控课堂一定游刃有余。
推荐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今天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很多学生认为不成比例,因为底乘高不等于面积,这是学生初学正反比例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1. 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质。都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它们就成反比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2. 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寻找不变量,并学会自己举例。如装订一批电脑,每天装的台数和装的天数。这里的不变量是总台数,假定这批电脑有600台,每天装60台,需要10天;每天装1

  • 乘法口诀中的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在2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通过创设情境,先利用加法计算出2个5、3个5、4个3、5个5相加的和,然后利用乘法的意义把乘法和相应的加法对应起来,得出每个乘法的得数,然后再根据乘法算式自编口诀,再进行交流和修改,从而得出正确的5的乘法

  • 数学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变“单纯学习”为“实践体验”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崔琦先生说过 :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标准》指出: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这一理念促使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考、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变单纯学习为实践体验。 1、从生活中来,借助经验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充满着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 前置学习的目标该怎么确定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前置性作业这一概念,是在我实习的时候。那时学校举办了聚焦课堂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全程参与了。当时听到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这些词,我一片迷茫,脑子里打了好几个问号,是什么?后来我请教了师父,也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对它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了解之后,我当时就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

  • “操”之过急为哪般---从三次授课谈操作中小学数学课程价值的追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现在的数学教材,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尤其是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而动手操作正是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架起了一座桥梁。 纵观目前的课堂,许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 华老师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

    虽说也教了几年数学了,但聆听特级教师的课的机会很少。真说不上有哪些数学上的特级教师,只知道嘉兴的朱国荣,上海的潘小明,数学王子张齐华,刘永宽,真是有点惭愧。《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让我一下子走近了8位特级教师,在特级教师智慧课堂里,我领略了数学名师的风范,教学的艺术,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华应龙老师他那数学也疯狂令人回味无穷。在华应龙的数学课堂中,像枯燥、抽象的1、2、3、+、-、、,就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生动而活泼,真实而丰满,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都迷上他的疯狂数学。 华老师的课堂,常能

  • “五步纠错法”带你奔跑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王瑞霞 邮箱:313234851@qq.com 有人把学习比喻在森林里奔跑,错题就是沼泽、陷阱。只有及时把陷阱和沼泽填满了才能一帆风顺的奔跑,更正错题,要比做对题目更有价值。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有缺陷的地方,通过更正,可以弥补他们知识的缺陷,巩固基本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和技巧。一般纠正错题,我都采用五步纠错法。 一是见缝扎针法。有的错题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知识没有任何联系,这时我就采用课前2分钟纠错法。比如:解方程:5.6-x=1.2这一类型的题目,我没有采用集中纠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