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说数学”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

“说数学”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0

《“说数学”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小学生受知识面的限制,语言系统比较贫乏,逻辑思维能力差,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数学问题和方法是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困难更大。因此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比如学会描述: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等;学会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即使……也……,虽然……但是……等。

其次,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让学生掌握有条理的交流方式。

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交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

再次,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让学生掌握有根据的交流方式。

要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根有据地思维,并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往往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其他条件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等。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来因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并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相关阅读
推荐
  • 图形的拼组课后反思 (一年级)

    图形的拼组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对于自己动手操作过的知识不会忘记而且能真正理解,为此,本课我设计让孩子用同一张纸不断地变化,在变化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整节课每人只需要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 1、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长方形的特点。 2、让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 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正方形的特点。 3、用正方形做成风车。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4、我们还学过哪个平面图形?(圆)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1)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朱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 (2) 在分数比大小时,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于是朱老师 让小朋友再次用圆形纸折一折,找到1/2、1/4的部分。然后进行重叠比大小,使分数的大小从无形到有形,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在整节课中,朱老师为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在无形

  •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网培训聆听了王文英校长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正好当天上了一堂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设计时考虑了巩固和拓展,也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课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1.在练习中巩固。 学生对一些图形认识得不够深入,经常把椭圆混入圆形,把梯形、宝石形状等混入平行四边形,也会把放歪的正方形、长方形当成平行四边形,为此,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别,椭圆不属于圆,梯形

  • 总复习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

    我们固然知道,学生头脑中有的东西我们是不需要再强调的,我们要复习学生遗忘的或是学得本身就不够好的内容。那么,如何复习才有好的效果呢? 我想,要知道该怎么复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然后才知道学生缺的是什么。于是,我在复习之前决定让学生先来个简单的预测。 比如:第二天要复习倍数、因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前一天给学生做了一个预测。内容如下 1. 举例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 写出4的倍数,18的因数, 3. 写出3和5的公倍数,18和20的公因数。 4. 写出[2,4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周四的时候老师们共同去观摩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机会难得,现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问题不是问话。一个老师强调说课堂上的提问题而不是问话,这个时候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不是把简单的问话当成问题,这样能否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设计,细致到每一个问题的提问,达到什么效果,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就当成问题来提问。这点对我提醒很大,提出这一点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课堂的层次分明。上

  • 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日记中的“听、说、读、写”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方法要综合性,数学日记的引入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要求。数学日记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可选择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自由灵活性和彰显个性,真正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敢于书写,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兴趣 实践 及时 灵活 丰富 第一次在教学杂志上看到数学日记不禁愕然。写日记,是语文教学的方法,怎能用在数学中?如何操作?效

  •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 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 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图1 图2 图3 针对学生这一起点,我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增加了如下设计: (1)刚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再看

  •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我能这样的影响着他们

    看了望海的博文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身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回文中有博友写道我影响着谁?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答案是我影响着世界乍听上去,似乎此人太狂妄,回首细想,确实如此。如果当初没有达尔文老师的坚持,坚持让他画好鸡蛋,我怀疑是否还有这个当今誉满世界的大师?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我要留给我的学生什么呢? 数学教育是指通过特有的形式及固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具体而实用的数学内容,以及进行数学运算与推理必备的公式、法则、规律。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那么数学老师是不是只是作为信息转移的工具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