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

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

更新时间:2020-01-16 16:43:52

《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阐述思维导图的概念、原理及使用方法,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原理;应用方法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知识点繁杂,分类众多,初中生的年龄、教育层次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整合思维较弱,脑海中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通过运用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图形、线条、词汇、颜色组合成一副具有整体性、逻辑性的图案,将人们所思所想直观地以图案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课程进行内容导航。

一、概念及原理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图形、线条、词汇、颜色,改善人们的记忆习惯,提高记忆效率。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掌握知识框架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形成记忆习惯,将所学知识点“填入”思维导图,完善仅属于自己的“记忆树”,所以恰当的使用,不论是过程学习还是期末复习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数学素养。

二、使用方法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形成“树状图”。画树状图前,应对知识点进行过滤,删除冗乱的信息,仅保留关键内容,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便于对知识点分层归纳管理。

(一)确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是确定思维导图展开范围的决定性因素,中心主题越具体,其分支主题越详细。树状图的树干代表中心主题,为便于表述,本文以三角函数作为中心主题。

(二)确定二级主题。二级主题是对中心主题的延展,在树状图中以树枝表示,可分为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三)延伸后续主题。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继续延伸树状图,层层铺开,同样以树枝表示。

(四)枚举关键知识点。各分支主题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以树叶表示,列举重难点,例如三角函数的计算规则、三角函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

(五)在树状图旁,可以白云、鲜花等形式记录所思所想,对加深记忆起到辅助作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有机结合

将多媒体展示的概念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为所画的思维导图建立简单模型和思路

(二)小组合作

无论是先局部后整体,还是以小见大,都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在交流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完美呈现。亦是与“学讲”课堂相结合,在学进去时制作思维导图,在讲出来时分享思维导图。

(三)课堂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将课堂时间进行延伸,完成思维导图,相当于借助思维导图完成了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无到有,从简易到成熟,不断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同时也便于其他人在已有知识体系上的拓展与创新。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教师听课感想:双基与创新

    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一、 尊重学生认知起点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会写百分数(上日也已经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尊重学生这一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教材的编排,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先学习百分数的读、写,再来重点研究它的意义。 二、 凸显百分数的作用和学习的必要性。 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之初,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一内容 的实际用处,从而产生学习它的兴趣。因此,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两组信息的对比,希望学生从中能初步感悟到百分数的作用,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 数学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变“单纯学习”为“实践体验”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崔琦先生说过 :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标准》指出: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这一理念促使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考、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变单纯学习为实践体验。 1、从生活中来,借助经验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充满着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

  • 总复习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

    我们固然知道,学生头脑中有的东西我们是不需要再强调的,我们要复习学生遗忘的或是学得本身就不够好的内容。那么,如何复习才有好的效果呢? 我想,要知道该怎么复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然后才知道学生缺的是什么。于是,我在复习之前决定让学生先来个简单的预测。 比如:第二天要复习倍数、因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前一天给学生做了一个预测。内容如下 1. 举例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 写出4的倍数,18的因数, 3. 写出3和5的公倍数,18和20的公因数。 4. 写出[2,4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

    有幸听了白碌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中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了他的课就让我想得到了我的课堂,以及去年我带三年数学教这一课的情况,发现和人家老师差距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她在设计学案有独特的地方,采用编写算式,编写儿歌等方式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起到了作用。 我就想在一年级教学中,也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小游戏等,达到巩固所学内容。而预习检测,我觉得对于一年级来说

  •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 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 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图1 图2 图3 针对学生这一起点,我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增加了如下设计: (1)刚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再看

  • 没有课件和粉笔的公开课

    本学期听了近百节课,其中最亮的课肯定是现代与经典,这些课一如标题现代的,又是经典的。本次活动,我全部都作了现场电脑记录,共计3万多字,其中包括13节课、4个报告,另加每节课后的感言。 此次的现代与经典与往届相比,有几处让我觉得很新鲜,使我对大师的课堂又多了一份景仰。 1.没有试上的公开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贲友林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因为是按进度且用了生本的形式,根本无法预料具体班级的实际情况,所以他大胆地上了一节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试上的公开课。课上,多的是南师附小孩子的声音,那种学习的状态是让

  •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教材把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组合在一起。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但我还是按照老教材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让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很多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为排列法;有写出某一个大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可书上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