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06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又迅速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是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纽带。朱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数形结合这一途径,使学生较为清晰地将知识点的理解,并掌握。

从网上学习到:“数与形是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在小学阶段“数”主要指整数、小数、分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数形结合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地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朱老师较为抽象的分数转换成圆纸片,通过学生折一折,来感受二分之一的大小,接着又让学生进行同桌合作折纸进行探究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他把这一抽象的认识通过借助于形辅助于数,放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更加直观且形象化。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清晰地显示出1/2和 1/4 、1/8,再来比较1/2和 1/4 、1/8大,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相关阅读
推荐
  • “数学作业我优秀”――形成性评价的一点做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觉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管是作业还是测试成绩,两极分化较明显。这固然与学生大脑反应的快慢,接受能力的高低有关,但是我觉得与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有着更大的关系。有的学生平时作业拖拉,细心、认真不够,上课不专心听讲等,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我尝试开展了以数学作业我优秀数学作业我优秀了为主题的比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局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班级分四个小组,指定一个学习主动,习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当负责人,

  • 图形的拼组课后反思 (一年级)

    图形的拼组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对于自己动手操作过的知识不会忘记而且能真正理解,为此,本课我设计让孩子用同一张纸不断地变化,在变化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整节课每人只需要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 1、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长方形的特点。 2、让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 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再用手里的纸折一折,来证明正方形的特点。 3、用正方形做成风车。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4、我们还学过哪个平面图形?(圆)

  • 对数学教学细节中潜在误区的反思:超值的夸奖

    这是一堂一年级数学课。某同学一段不算很精彩的回答完后,老师对他大加赞赏,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大张旗鼓地称赞:棒!棒!你真棒!继而发一份象征性的小奖品。被表扬的同学鞠躬还礼,谢谢 !这种情形在课堂上多次上演。课后,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互相欣赏奖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想方设法多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节催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形成积极的强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凡事都有个度,表扬鼓励并非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讲究方式,切忌廉价、夸张

  • 教学方法:20以内加减法

    计算题是比较枯燥的,但是计算题又是数学中最基础的题目,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我在课堂上尽量将枯燥,难懂的计算用游戏或是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我鼓励他们用多种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竖式法,记大数的方法等等,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就要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同时我还认为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去分析错在那里,多做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感知上的理解,少犯类似错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数学,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1000以内数的学习也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 我用小正方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开始借助小正方体数数,经历数数,感受到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数数方法,同时直观感受一十,一百,一千的表象,知道一十是1列,一百拼成1片,一千成了1个大正方体,为进一步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打下基

  • 秀出智慧的课堂 绽出学生的精彩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课是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从而感受方程的思想与方法,增强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则,方程改变了以往解决逆向思维题目时,多数采用算术方法的解答策略,顺势而追的解答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更灵活、更为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量与量之间的内在等量关系,课上我

  • 如何让前后知识更好的衔接

    本单元教学了乘法,其中第一课时不进位乘法中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学生根据题意能够想到203,可以用20+20+20=60,也有学生想到因为23=6,所以想到203=60,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学生未必说得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对这样做的道理进行了解释,是由于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所以只要想23=6,就可以知道203等于多少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反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准确率比较高。 接下来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

  • 计算教学的活力——生活情境

    计算教学,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原因是计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计算课枯燥。回顾以往的计算教学,我们记忆犹新,学生面对的只是数字与运算符号,而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诠释,技能的操练,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相吻合,因此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内容学生通过迁移,学生可以自主领会。把计算教学根植于生活情境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学生感到计算不再是乏味的。能自觉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 师:为了使同

  • “五步纠错法”带你奔跑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王瑞霞 邮箱:313234851@qq.com 有人把学习比喻在森林里奔跑,错题就是沼泽、陷阱。只有及时把陷阱和沼泽填满了才能一帆风顺的奔跑,更正错题,要比做对题目更有价值。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有缺陷的地方,通过更正,可以弥补他们知识的缺陷,巩固基本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和技巧。一般纠正错题,我都采用五步纠错法。 一是见缝扎针法。有的错题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知识没有任何联系,这时我就采用课前2分钟纠错法。比如:解方程:5.6-x=1.2这一类型的题目,我没有采用集中纠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