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数学争论能激发老师们创新的火花

数学争论能激发老师们创新的火花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7

《数学争论能激发老师们创新的火花》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石泉倪王小学校长室里聚集了我县小学数学5位片组长(另有一位组长有事请了假):顾志能、董林根、朱顾军、吕月明、许海兵等。这一天正是我县小学数学在倪王小学组织送教下乡活动,5位片组长中午11点钟吃完饭没事做,就聚在一起聊聊天。

而我却有个中午午睡的坏习惯,不知怎么,一到午饭后人就觉得提不起神来,很困很想睡。于是我也来到了校长室,想找个地方午休一下,好让自己在下午的活动中精神爽一点。我就在校长室的沙发上打起盹来,不参加他们的聊天了。可是,可能是在沙发上打盹睡眠质量不高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片组长们聊天内容对我的影响,我这次的午休一直处于时梦时醒的状态。

只听董林根老师发表了一个观点:“如果老师在教一年级时就经常叫2—3个学生到办公室来做作业的话,那么,二年级时就会叫4—5个,中年级、高年级时叫的学生则会更多。长期这样,必定导致学生一听要做作业就害怕的恐慌心理。这些老师的这种习惯是很糟糕的。”顾志能老师对上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谈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性上,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最有利的。”他还说,“从数格子到割补图片的操作实验,再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里面渗透了一种‘化归’思想。”许海兵老师说:“这三堂课上得很精彩,如果我们在下午点评后请这三位老师再重新整理出一份教案印发给大家,那效果肯定会更好。”朱顾军老师说:“上午第三节课中那个胖胖的学生回答得真好,这个学生真聪明,发展潜力很大。”承办这次片活动的吕月明组长更是说:“今天的活动太好了,送教下乡活动放到我们村小来进行,这不但对我们老师帮助很大,参加上课的学生也将一生难忘。尤其是实验、三毛两所学校的骨干教师的课,真让我们启发很大。”......。

我在半睡半醒中听他们聊天,你一个观点,我一句议论,他一个评判,一个接一个,很是热闹。中午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也就这样很快地过去了。

然而,我却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们都是数学老师,今天碰到一起,谈论起数学问题来如此地有雅兴,这也真能说明这些片组长对数学教学的真正的喜欢。

因此,我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你对数学一定要真正地喜欢才行。”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喜欢数学的小学数学教师呢?

1、喜欢阅读数学书,包括各个年级的数学课本。

2、喜欢阅读与数学有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数学史料、教学参考、杂志、文献。

3、喜欢撰写与数学有关的文章,包括数学论文、反思、案例分析、课堂实录。

4、喜欢做数学题目,包括课本上的习题、参考题、数奥题。

5、喜欢与数学老师们共同交流数学问题,包括课间交流、活动中交流、主动约同行交流。

6、喜欢让学生做最有趣味性的题目,包括规律题、简算题、智力趣题、思维发展题。

我想,如果在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身上聚集了这样多个“喜欢”的话,这样的数学教师一定是很优秀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数学中心组活动体会

    昨天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第二次中心组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课有收获也有思考。上课老师精心准备,风格不一,给了参加活动的老师一个研讨的机会,在争鸣中受启发,在争鸣中思考。 两堂《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体现了新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第二堂张老师的课设计更大胆开放,我觉得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学生动手操作,初步体念得到部分结论,提出新的猜测再动手操作验证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教师设计周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得到是较严密的,学生理解是清晰的。这样的设计课堂驾御难度较大,张老师较成功的

  • 小学数学学科组第一学期“小班化教育”主题研修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运用小班化教育理念,有效开展分层作业 主题由来 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着眼点主要在这一点上)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

  • 思考、质疑和评价(继续教育读书心得)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最近一直提倡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提出了这么长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表现,我感觉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和学会了评价。 一、学生学会了思考。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的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先出示情境图,问题先不出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提出与本单元或者本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根据信息善于提问的能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锻炼,我惊喜的发现学的思考能力有质的提高,很多次出现学

  • 在反思中促进养成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展示练习、课堂小结,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最近,学生在练习历年的期末检测卷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的三位数有( )。我在分析时展示了两位学生的试卷,其中一位是按照规律写的,而另一位则没有按照规律写,并且漏写了一个。然后,请学生们讨论一下:你喜欢谁的写法,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按照规律写的一种,并说明了这样写的好处。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了:你是怎么写的呢?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你

  • 深入研读教材,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意义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创设一条认识分数的最佳途径。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形结合,无疑应成为突破本课难点的最佳途径。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数形结合是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随笔

    1、在上课时,先出示两根线(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请小朋友观察讲台上的两根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就指出: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的。我接着就指出:直的这根叫线段,弯的不是线段。同时指出:拉紧后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而先前随意放在桌上的不是线段,然后提问: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很快说出:线段是直直的。然后指出: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接着让学生指指黑板、直尺、课本等的边,说说每条边的两端分别在哪里,使学生理解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接着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同

  •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课后的反思

    周四的时候老师们共同去观摩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机会难得,现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问题不是问话。一个老师强调说课堂上的提问题而不是问话,这个时候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不是把简单的问话当成问题,这样能否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设计,细致到每一个问题的提问,达到什么效果,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就当成问题来提问。这点对我提醒很大,提出这一点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课堂的层次分明。上

  • 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几轮的课改经历,促使我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剖析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有了很大长足的进步。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经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制作形成对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初见成效。 一、先想一想,再摸一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9月28日,参加了在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开展的嘉兴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特级教师朱国荣携其下工作室成员,带着对分数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展示了四堂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研究课。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五下《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有关联的四节课。上半年在海宁也曾听过这样四节课,课后带给我很多思考。因此,对于这样四节课的再一次研讨活动,我充满期待。下面我谈谈听课后的感悟: 感悟一:有效的课堂从教学前测开始 有效的课堂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的。本次四节课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