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12:14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9月28日,参加了在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开展的嘉兴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特级教师朱国荣携其下工作室成员,带着对分数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展示了四堂“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研究课。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五下《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有关联的四节课。上半年在海宁也曾听过这样四节课,课后带给我很多思考。因此,对于这样四节课的再一次研讨活动,我充满期待。下面我谈谈听课后的感悟:
感悟一:有效的课堂从教学前测开始
有效的课堂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的。本次四节课的教学展示,先有四位工作室成员,结合学前的问卷调查,向我们阐述了教学前测的题目,设计的意图。对测试后,围绕学生原有认知的真实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围绕“错误”原因,困难所在,进行剖析学生的思维,分析知识的重难点,确定课堂设计相关策略。如《分数的意义》教学前测:调查题一:你认为分数1/4表示什么?用举例、画图等方法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提示: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呢?都表示出来?调查题二:把12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每人分得( )个。提示:你也可以画一画图噢?
感悟二:有效研讨关注知识体系发展
分月饼中,便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当吃的数量不是整个时,怎么表示?在多样的分法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正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促使着我们数学体系的不断发展。本次研讨活动中每节课都是“分月饼”为教学情境,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朱国荣特级教师再一次执教五下的《分数的意义》,改变了从“9个圆”为课堂探讨,而是侧重了:分数是部分量与总数量比较的结果。总数量变化,部分量和总数量比较的产生的分数也随之发生变化,丰富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增强学生关注分数背后那个单位“1”的认识。课堂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涂色部分的大小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感知:部分与整体的不断变化。问题二:懒羊羊:我吃了一个月饼的14。喜羊羊:我吃了一盒月饼的14。谁吃得对一些?引导学生丰富对单位“1”的认识。问题三:把12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每人分得( )个。到把( )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每人分得( )个。感知13和412大小相等、意义不同的分数的直观图示,得出只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总是分到总是的1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两数相除,商不是整数怎么办?”、“一块是几个月饼?”、“一个月饼的14就是14个月饼”、“超过一个月饼了怎么表示?”、“为什么同样一个图,我们看出的分数是不一样的?”下午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张珍、钱凯红,继续以“把( )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每人分得( )。”为探究情境,不断扩充着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原有认知,在各种悬疑与矛盾冲突中,构建分数认知的整体课例,关注了分数知识体系发展,精彩呈现。
感悟三:有效学习重视学生操作中思维
不管是《分数的意义》,还是《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数学思考。朱特在问题二:懒羊羊:我吃了一个月饼的14。喜羊羊:我吃了一盒月饼的14。谁吃得对一些?让学生画一画你的想法?通过学生画示意图,增强关注单位“1”的意识。张珍老师在探究《分数与除法》时,“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个”。让学生画一画,学生通过画图解释,深化认识。钱凯红老师《真分数和假分数》中,更是把画一画贯穿整节课,“把( )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总数的( ),每人分得( )个。”从1个月饼到3个月饼再到5个月饼,画图中理解14个、34个、54个。再出示:3只鸭,5只鹅,你想到哪些分数?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真是佩服学生们,惊讶于他们画图能力与数学思维。
相关阅读
推荐
  • 在反思中促进养成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展示练习、课堂小结,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最近,学生在练习历年的期末检测卷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的三位数有( )。我在分析时展示了两位学生的试卷,其中一位是按照规律写的,而另一位则没有按照规律写,并且漏写了一个。然后,请学生们讨论一下:你喜欢谁的写法,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按照规律写的一种,并说明了这样写的好处。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了:你是怎么写的呢?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你

  • 课堂欢迎你,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 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 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

  • 在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教研课《四边形》反思

    本周上了教研课《四边形》,这节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他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所以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随笔

    1、在上课时,先出示两根线(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请小朋友观察讲台上的两根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就指出: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的。我接着就指出:直的这根叫线段,弯的不是线段。同时指出:拉紧后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而先前随意放在桌上的不是线段,然后提问: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很快说出:线段是直直的。然后指出: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接着让学生指指黑板、直尺、课本等的边,说说每条边的两端分别在哪里,使学生理解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接着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同

  • 小议绿色指标测试

    今天学校举行了小学生学习绿色水平能力测试,我监考了数学一

  • 彩虹规律,让数学充满色彩

    趣味数学,让你开心学数学,从此爱上数学 彩虹规律,让数学充满色彩 凑十,是数学计算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为以后学习计算打好基础的根本,在习惯了用小棒,手指的直观工具理解了几和几凑成十以后,孩子往往还是不熟练,没有办法很快说出答案,这就阻碍了学生口算的速度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掌握,我们就反复练习,以期望熟能生巧。可是,天天埋首于密密麻麻的练习题,练习卡中,孩子慢慢就感觉数学是灰色的,是枯燥的,没有了乐趣,无法实现我爱数学,我要学数学。 在一堂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课上,我让学生准备好彩笔和图画

  •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小数乘法例5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教材通过女孩提问:我算得对吗?引出验算。验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通过观察,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以我的教学经验,有的学生对于积与因数的关系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还有不少学生无法判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

    最近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真让我不知所措,进入新课程的学生。小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思维很活跃,解决能力很强。可大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可真有问题。对于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读题,如何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答,更不会去说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做数学的教学模式在

  • 在平淡的课堂中感受瞬间的精彩

    今天,我在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让我也感受了瞬间的精彩。可以说,五年级的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并不难,可要把这种计算课上的精彩却是有难度的。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可能让自己上的满意的课还真的很少,感觉自己的课上的很平、有时有点闷,原因是学生都以为这个内容自己预习就能看懂,所以,没有必要化大力气、化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很少能让我进入状态上一堂出乎我预料的课。 上星期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考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明白了一堂好课要上的大气、灵气,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