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1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20世纪在美国兴起,60年代之前一直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其观点如下:

1、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2、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行为主义也正是由于囿于“刺激与反应联结”这一封闭的理论体系之中,因而,在心理学的实际研究中又明显地表现出“还原论”倾向,即认为有机体的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还原(或归结)为一系列简单行为的简单组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观:

1、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设置上,主张应该把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

2、在语文课程的内容的组织上,提倡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

3、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的运用。

4、在语文课程的测量评价方面主张测验外显行为和进行客观测验。



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体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心理学研究应该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分析和研究人性。

2、主张心理学研究要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重视研究特定个体的心理特点。

3、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要与研究对象相适应。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与布鲁纳的“学问中心课程论”相对立的“人性中心课程论”。该理论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课程领域的反映。用该理论审视我国的语文课程,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

2、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选择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为原则。

3、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语文课程测量评价中实施“情境性测量”和自克评价。

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课程观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忽视社会环境尤其是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往往会导致教学活动陷入放羊式的自由学习状态。同时该理论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注重课程要符合学生个人的自发兴趣和喜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容易使教学落入盲目随意的境地,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其核心内容是“论述我们如何获得世界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如何作为知识得以再现和转换,它们如何被储存,以及如何用于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主张已有知识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2、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知加工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已经并继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语文课程来说,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语文课程的设计。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课程设计观主张,设计语文课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合理的认知结构。

语文课程的目标:应从语文内容知识(陈述性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语文高级技能(策略性知识)等三个维度来设置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的编制:布鲁纳认为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一方面便于儿童尽早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奥苏贝尔认为,教材的编制要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将构成学科基本结构的各个单元按照其包摄性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图式理论指出,语文教材的编制要能够促进学业生图式的习得和精致,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类图式及其关联来组建单元的序列,另一方面在各个单元内部要选用二三篇内容、语言或结构方面相似的典型例文作为图式学习的例子。

2、关于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方面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加工语言信息的内在心理机制,这种语文教学活动的一般顺序应该是:

① 布置预习提纲。

② 教师根据需要补充课文写作背景与内容有关的知识,检查预习。

③ 提出本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④ 在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细读或精读课文,自己尝试对有关问题作出回答。

⑤ 师生开展交流,共同得出结论,从而解决有关问题。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活动方式要能够为学生顺利展开认知活动和解决问题创设适宜

的外在条件。

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问要围绕知识类型分别提出“写了什么”、“怎样表达”、“怎样构思”三类问题。

②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纠正学生的反应错误。

③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和复习,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3、关于语文课程的测量评价。认知心理学在测量评价方面注重评估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外在表现。
相关阅读
推荐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略读课《松鼠》让高段孩子同样感受童趣

    今天给小人们上略读课文《松鼠》。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眼前。可是,早自修,学生的机械化的朗读,让我这个旁听者怎么也欣赏不出小松鼠的可爱,更别说能听出孩子们的喜爱之情了。我该怎么让高段学生也那么感兴趣地,那么享受似的阅读本课,感受小松鼠的可爱,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呢?我的脑细胞开始不停地运转,昨天看过的教案需要推翻和重整。 上课了。我先和孩子们简单回顾了一下上一篇说明文《鲸》,然后问: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动物世界里,还有一些比较

  • 艺术化语言课文难点的突破——《秋天的雨》听课后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从表面上看在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从秋天的到来写起,着重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优美的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图画。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优美诗意化语言的理解、感悟、朗读,来体会秋天的美好。而三上年级的学生很难直接通过抽象的语言理解那么有诗意的语句,感受秋天的美好,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潘老师在执教时,准确地定位了难

  • 对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通过认真学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颇深,其中第18、19条,对如何教学和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课提出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些建议。但联系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的情况看,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口语不规范、流畅度欠缺、不能认真倾听等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相对于中高段学生培养口语能力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因此我觉得在具体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 课堂“静”界——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这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王崧舟老师丰盈充实的学养,最重要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他对于教材的解构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同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出了淫,才子佳人看出了缠绵,易学家看出了八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其实就是自己涵蕴的体现。王崧舟老师并没有把主题解读成身残志坚,而是解读出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中两个静静地,一层层地引领学生感受,最终体会出正是因为青年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最终达到了物我两忘,笔下的金鱼才能游到纸上。王老师能有如此深刻的解读离不开他的饱读诗书

  • 运用音乐,突破重点

    《月光曲》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其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这一段文字中既有实在的事物,又有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在教学中,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读懂,读明白。我还借助音乐的手段,帮助学生来领悟。当《月光曲》的音乐响起,在皮鞋匠眼中出现的月亮、大海,仿佛也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

  • 从课题入手 突破重点

    《父亲和鸟》是一篇讲述着父亲与鸟之间默契的感情。我从课题着手,请学生读读文本,借助父亲( )鸟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各自独有的体验。学生们有的说父亲喜欢鸟,有的说父亲爱护鸟,还有的学生说父亲十分的了解鸟。这群年纪小小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感悟。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组成4人讨论组,相互议议,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与喜欢。 没多久,一句句描写父亲动作、话语的句子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是呀,父亲通过鼻子闻闻,上上下下看看就知道林子里的鸟儿很多。父亲还知道小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呢!父亲对鸟儿真是极其得熟悉

  • 无形中的写作指导

    提到写作文,让许多学生为之害怕,即使有老师细心地知道,写出来的文章依然是干巴巴,假话连篇,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让我们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 今天,林老师的这节课就完成没有死气沉沉的景象,为什么呢?这就是做源自生活,从生活中来,林老师寻找了孩子们喜欢的QQ聊天,这样就俏无声息的进入了作文课堂。没有作文,有

  • 听课随感(教学语言是课堂的生命)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艺术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在课堂上,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与学生沟通情感的最直接的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今天听了陈洁琼老师的《孙权劝学》,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必须讲究课堂语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