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科学,值得探究的话题--读《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有感

科学,值得探究的话题--读《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有感

更新时间:2016-02-23 11:18:21

《科学,值得探究的话题--读《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是美国科学家卡瑞.沃斯撰写一本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著作,我利用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细细品读此著作,直至近日才完全品完,本想借助此书为在科学领域充满困惑的我开启教育之门。

全书结构简洁清晰,第一部分阐述了幼儿园高质量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第二部份以叙事性研究案例的形式,用一个个科学小事例,展示了幼儿在班里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三部分则针对当前幼儿科学领域教育中有争议的一些焦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客观观点。这些书中所记叙的教育观点,如今正是引领我们开展班级里的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这些书中所记录的案例故事,也已经成为我们在开展科学教学时所能参考的经典案例,这些书中提出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同样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虽然此书只有薄薄的百余页,但却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一本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经典著作。 
  阅读中,我始终被书中教师引导的主脉络所牵引,追寻幼儿科学探究的足迹,我看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科学经历进行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结合幼儿科学教育专家刘占兰在译者序中所的提到的一些问题,来对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我也渐渐有了些许思考: 


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


  探究,是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在美国幼教同行的眼里,探究能力是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必要技能,他们所引导幼儿开展的活动,正是一个不断探究的学习过程。 
  回忆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但凡涉及科学内领域容的,总是能很容易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发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比如:吹泡泡、踩影子,再如:玩磁铁、观察雨后出现的蜗牛等,所以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正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这些活动都没能深入并持续的开展下去呢?思考原因可能是由于缺少了对幼儿持续探究、深入探究的不断引领。 
  时间是高质量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幼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对几个科学概念进行反复探究时,他们就能有计划地对其工作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在这本书中所记录到,教师非常重视让幼儿进行持续数周、数月的科学研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很少引导孩子开展这种持久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的活动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有的活动会有一些延伸,有的活动仅限于主题开展的一周或者几周时间。撇开集体教学活动的局限,我们仍然可以在区域活动、游戏、日常活动中继续引导孩子探索感兴趣的事物和探讨所产生的科学问题。 
  深入探究是判定科学活动质量的又一要素。在书中记录的“蚯蚓的故事”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提出的一段问题引导,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师:要让蚯蚓在教室里感觉到和在自然环境中的家一样,我们要做什么? 
  幼1:草地,它们需要草地。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1:我就是在草地上发现我的蚯蚓的。 
  师:我还记得你为了发现蚯蚓还向下挖呢,干吗还要挖呢? 
  幼2:蚯蚓就住在那里。
  师:它们住在哪里? 
  幼(集体):在地里,在泥土里。 
  师:噢,所以我们需要泥土来让蚯蚓感到像在家一样! 
  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到教师采用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引导幼儿科学探究的深入。在我们的科学活动指导中,同样需要少一些低效的问题,多一些这样的“关键问题”,以不断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与帮助,引导幼儿探究的正确方向,保证探究的精确深度。 


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注

在这本著作中,有一个章节是对幼儿在班里生命科学活动的论述。刘占兰教授提到:书中描述的所有关于生命的探究活动中,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令人触动。譬如:生命探究活动强调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观察和研究生命,他们为蚯蚓制作了和自然生活环境相似的家,为蝴蝶建造了一个和大自然生活环境一样的家。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观察的科学性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源于对生命的关注,即使是幼小的蚯蚓和蝴蝶亦是如此。所以在书中,我看到案例中班级里的17条蚯蚓,在孩子们向自然中心的咨询学习后,被放进了肥沃的土壤里,最终孵化出的蝴蝶被放飞。

这样的尊重同样令我感到感触,肃然起敬。我们也曾开展过认识蚯蚓的科学教学活动,印象中从泥土里被捕获的蚯蚓,蜷缩在密闭的小瓶子里,显得毫无生气。活动结束后,一些好点的蚯蚓被倒回泥地,而一些不好的蚯蚓被继续放在自然角里供孩子“观察”,最终他们的宿命就是逐渐变干、发臭,最后被扔掉。而在与蝴蝶相似的“蚕宝宝”的饲养过程中,因为桑叶的不易采摘,“蚕宝宝”们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长得十分孱弱,即使是在精心饲养下健康成长,完成了生长的必要经历,那些产下的卵也会因为数量太多和失去继续观察的价值而被遗弃。对比书中与现实中两个相似的案例活动,我们不得不反思以往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对待生命的探索行为。

不断地探究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注,是我在此书阅读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章节。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还让原本对科学领域教学并不熟悉的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开展科学活动的有益观点与思考。接下来,我想正如迪安·利文教授对本书的推荐理由那样,“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应该学习如何将本书中的观点用于他们的教学。”,我也可以尽可能的尝试将一些观点运用在今后的科学领域探索活动之中,我想只有通过实践,才是对这些观点方法最好的验证与吸收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

  • 师幼互动——读新《纲要》后感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感到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 。在幼儿园里,如果幼儿不敢说、不敢做、不敢与他人自由地交流,即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再多,也不可能获得幼儿身心的积极发展。因此《纲要》中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控制者,在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幼儿首先做

  • 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

    昨天,我在书架上无意中看见了《为了孩子》一书,就顺手翻了起来,没翻几页几个红体大字就印入了我的眼帘《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这不正是我们所碰到的一个问题吗!于是,我就认真的阅读了起来。 文章一开始就出示了一个案例。案例中讲到了一个叫洋洋的5岁小男孩,特别调皮,在幼儿园总是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师讲道理他不听,还大哭大闹地耍赖。老师叫他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就奖励他大大的红五星,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丈着有爷爷奶奶护着,不管爸爸妈妈对他多凶,他都不怕,而且还说:我才不怕你们呢

  • 我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

    [成书背景]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书名构想来自于一个由罗里斯.马拉古齐及他亲近的同僚所构思的重要展览,此展览以视觉的方式记录他们着手进行中的一项计划及这项计划对儿童的影响。 马拉古齐于1994年1月辞世,本书是为了纪念他而出版的。这本书由卡洛琳.爱德华兹等人编著,就像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系统本身,是汇集众人智慧合作而成的。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2006年12月,由罗雅芬等翻译、朱家雄审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霍华德.加德纳与大卫.霍金斯这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本书的前言和短评中引

  • 《幼儿教师的苦恼》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网上有一篇文章《幼儿教师的苦恼》,细读之后,心里长时不能平静。是的,我从教二十多年来,见过了各种性格,个性和素质的家长,每个家长有每个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手段。作为教师,我们真的不是神人和菩萨,有时总会在工作中有失误和差错,也不能面面俱到,做好所有的事情,教师也有家庭、有丈夫和孩子、有家人,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大家的安慰、关爱、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心理得到健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事业,以减少当今出现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文章内容介绍:(网上下载) 闲暇的时候,几位老师聚到了一起

  • 学做好妈妈——读“家教”优秀作品有感

    虽然当了十五六年的妈妈,但始终觉得自己算不上好妈妈,在女儿悦悦成长的很长一个时期,只要工作需要,不论心里多急,也把她撇在一边不管不顾的,因为处理的不够好,也落了不少埋怨。同时,对孩子的引导缺乏耐性,有时说着说着就火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直到她初一下学期有了明显的青春期逆反迹象,敏感而易怒时,我才猛然一震,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近两年,只要外出,我都买两本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读。今年寒假又买了两本;《像犹太人一样教育孩子》、《巴菲特给儿女一生的忠告》,读后,收获很大。 这两本书的共性,都反映了犹

  • 如何与家长沟通——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

    最近,老师们纷纷在博客里发表暑假里的读书心得,看着老师们的日志,暑假里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脑中重现。吴放老师文笔流畅,言语朴实,所用的书信形式更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读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那么的近。 书中的第37封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我产生了共鸣。信中说:我们做老师的大概没有谁不与家长打交道的,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曾遇到过让人头疼,甚至睡不着觉的问题的。做幼儿园管理这么些年了,在这方面真是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尤

  • 教师培养儿童社会性的智囊 读《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后感

    这本书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的,但它改变了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所关注,但都是站在河边看风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边的彩虹,美好而遥不可及。直到手捧这本《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时,才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俯首即是。即使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也能很好地利用很多种方法来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本书包括前言和互动游戏两部分(其中的互动游戏又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群体篇,包括七小章。第二篇章为个体篇,包括八小章。每一章都有

  • 生活美,美生活读《生活化的儿童美术》有感

    在2012年的尾声我向园里借来了《生活化的儿童美术》一书,想要让自己在艺术领域这块有一点成长为2013的成长助一把力。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但是真拿起此书的第一刻心想这类的书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