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在细化中不断追求完善——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在细化中不断追求完善——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更新时间:2018-10-03 16:06:47

《在细化中不断追求完善——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听完王老师的讲座,在来仔细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感觉现在我们的幼教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更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极端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一切以幼儿为重,尊重每一个幼儿。下面我粗浅的来谈谈我阅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细化中求标准
在第一遍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的第一个印像就是比较细化。就拿五大领域中的健康领域来说,本指南将健康领域的每条目标都进行了细化,同时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让我们在日常操作过程中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二、目标分年龄段中求细化
本指南对《纲要》进行了适当的补充,把每个目标分年龄段尽行了阐述,帮助我们明确了3-4岁、4-5岁、5-6岁这三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这样细致的划分不仅帮助我们在对待不同年龄段孩子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更有的放矢,而且还能让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时候更有侧重点,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
三、通过细化要求增加说服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为前来咨询的家长答疑解惑。但是在为家长答疑解惑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样更家长沟通才更有说服力,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长短板。那么现在阅读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我就可以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目标细化说给家长听,让家长了解孩子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我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更好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曾今有一个小班的家长晚上很着急的打电话给我说“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表现正常吗?怎么回家我叫他写1到10教了两个钟头他还是不会写。特别是2和5写的看也看不出来。当时我对这位心急的妈妈说:“孩子年龄段、手指肌肉的发育程度都还没有达到书写的时候了……。”这位妈妈才挂断电话。可是在阅读完《指南》之后我和这位妈妈的交谈将更深入更仔细一点,我会对这位妈妈阐述现在小班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于数学认知的目标要求如,在小班我们请孩子们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德形状感兴趣,其次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那么根据这些目标要求自提一些建议给这个妈妈带孩子去参观游览的时候让幼儿自己说说看到的物体时什么形状的,像什么等等。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作为老师我为我们的工作不断细化感到高兴,只有细化了的要求才能体当代教育的科学和严谨。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高兴,因为在这样细化的要求下,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获得发展,我们的孩子们才能享受教育的快乐。
相关阅读
推荐
  • 柔弱的刚强——《不做教书匠》的读后感

    寒假里,我们为我们每个教师找了一本《不做教书匠》的书,书的封面儒雅、温馨,映入我眼帘的那几行小字分别写着: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教师,我是一位刚踏入这行的青年教师,上天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来接近教学、孩子。 一页一页的翻看中,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比喻,车胎为什么经得起长途碾磨,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轮胎,但用不来多久,就被震的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

  • 《陶行知新论》读后感

    从事幼儿教师的我已有多年了,在读幼师时已接触过陶行知先生,他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理论把我考试考的好苦,因为那时还是纯理论的,也就是死记着,所以理解不是很到位。现在,在从教的日子里,对行知思想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感受也越来越深。近段时间,又通过对胡国枢先生撰写的《陶行知新论》的学习,对行知思想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和感受。 感受最深的要属爱满天下的行知思想了。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

  •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

  • 读“培养自律非他律的孩子”有感

    读培养自律非他律的孩子有感阿荣旗王杰幼儿园 作者 史金凤 我读了幼儿教育导读习惯养成栏目培养自律非他律的孩子一文,自律宝宝有出息,文中说自律是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得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简单的说,培养自律的宝宝就是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宝宝受益终身。好习惯养成一定要做好六件事:1、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2、耐心的进行品德教育,3、给宝宝爱抚和关怀,4、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5、通过游戏练习,增强宝宝自我控制能力,6、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

  • 模仿的背后——有感于《模仿,从哪里做起》

    闲暇之余会翻翻一些幼教杂志,了解当前的幼教动态,在学习同行们的专业之余也会梳理着一些为自己所用的内容。《上海托幼》便是时常翻阅的一类书,其中的相约名师栏目常会刊登一些上海的名师对一些常见的教育现象或是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从没有机会与这些名师近距离的接触,但从这些文字中却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儒雅与端庄,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名师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在近期应彩英老师的《模仿,从哪里做起》一文中,她从近期爆到不行的《中国好声音》的模仿歌手说起,肯定了模仿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让人印象深刻记忆忧新的却是智慧的

  • 《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在幼儿教育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让幼教们的教学写作回家》一文,让我感触颇深,使我连想到近期我园教师们对教学写作的多种感受和想法,教师们对写作普遍感到头疼,厌烦写作,对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等等问题,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通

  • 解读孩子的语言——《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拿到后,一看书名似乎就知道此书大概讲些什么内容,可是直到读完之后才发现此书的理论高度。它不但是一本实践指导性很强的著作,还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和思索,探讨了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以及通过对话教育幼儿的好途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例如,在第六章解读对话中,作者说:孩子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对话是否揭示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是以一种有趣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把新旧观点联系起来?对话是否表露了儿童对新概念或观点的一些困惑呢?是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朦胧

  •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周勇,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论语》一书是著者初到上海求学时,某一位教授让著者研读的第一本中国典籍,当时只是偶尔翻阅。随着著者对本土学术大师的认识,他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他猛然回头。慢慢地,著者开始迷恋《论语》,在他看来,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喜怒哀乐,其中的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多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