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倾听学生的发言——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倾听学生的发言——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更新时间:2019-01-10 11:17:59

《倾听学生的发言——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从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开始。

近期拜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收获颇多。书中指出,教师首先要明确倾听的意义。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游戏。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会存在这样一些情况:对待学生的发言总是一一附和,逐一评价,然后概括意思;有时表面上虽然是在认真热情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但是学生的发言如果偏离自己的教案,就会采取“对应措施”。按照佐藤学教授说的,“倾听的教师与其说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还不如说在学生说话之前,对怎样理解其发言,就已经胸有主见了”。究其原因,没有真诚地、专心地倾听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本书中佐藤学教授用大量的课堂实证为我们传递了一种全新的课堂——安心、安静、安全的润泽课堂。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对倾听学生发言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缸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作为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切实做到从容灵活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

其次,不折不扣的接纳。倾听的前提是尊重,是理解。文中指出,实现教学创造的前提,倘若要举述一点要求的话,那就是对儿童的诚实。离开了教师的坦诚,儿童就很难学会学习中的诚实性。作为老师,要从内心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精彩的,尤其是学困生。真正做到appreciation。在说到理解学生发言,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understanding,即理解了意思的理解方式。还有一种就是appreciation,即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鸣。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最后,注意身体和言语的应对。在课堂上,教师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当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前走几步,用和善、专注的目光看着发言者,并不时的点头,微笑,有时需要重述学生言语中的关键词和生成点;即便学生的表达有欠缺,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对待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教师要善意地进行纠正或启发引导……

从这本娓娓道来不失清雅的书中,我看到了日本小学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健康成长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看到了为人师者兢兢业业、不懈努力的赤诚之心,更看到了像佐藤学先生这样孜孜不倦的教育者、教育家的真知灼见。更多的“革命”有待细细咀嚼,而我愿在教育的这条路上,看得更透,学得更多!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陶行知文章有感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顿觉收益匪浅,充分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陶行知先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称学生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

  • 读书伴我成长

    寿光市稻田镇曙光幼儿园 吴伟静 都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在书籍的滋养中不断成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 我有幸阅读了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用书《小区域,大学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以前的教育实践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模式的,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要。而区域活动一

  • 做一个有执行力的教师——《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初次听到加西亚的名字是在一次会议上,当我还在纳闷加西亚是谁时,园长介绍了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这样一篇文章。才明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原来不是加西亚而是罗文。回来上网仔细看了这个《一封给加西亚的信》后,觉得这真的是很让人回味的一个故事。 它说的是在100多年前美国与西班矛之间发生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国总统麦金莱意识到,美军若想取得胜利必须马上与反抗西班矛的古巴将军加西亚取得联系。总统要把一封信送给古巴抵抗活动领导人加西亚。但是加西亚隐蔽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这是一个困难得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 师幼互动——读新《纲要》后感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感到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 。在幼儿园里,如果幼儿不敢说、不敢做、不敢与他人自由地交流,即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再多,也不可能获得幼儿身心的积极发展。因此《纲要》中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控制者,在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幼儿首先做

  •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业务学习的读书时间,我翻开《儿童与健康》这本杂志,细细品味着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

  • 《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教师,带班二十多年,也召开了多次的家长会。可是,如何真正发挥家长会的有效的作用?我看了一本《儿童与健康》杂志2012年10版,里面有一篇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一文,它阐述了在幼儿园里看到的一些家长会的怪现象那么,我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特别是新生的家长工作,教师如何在第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给家长留下好的印象,是我们今后顺利开展和保证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本人多年的经验,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 让智慧在幽默中开花——《 做幽默型幼儿教师》读后感

    一直觉得自己在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也曾一度因为自己不善言语而害怕在众人面前大胆的展现自己。寻找原因,还是自己阅读的太少,缺少文化底蕴。在幼教工作的这几年,自己由初出茅庐的老师姐姐,转眼变成了为人母的老师妈妈。在每天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让我不断的了解到了孩子,了解了自己,了解了我们工作的意义。在今年的一档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节目中,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生活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他们不畏生活的贫瘠,毅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付出着自己的青春,面对付出与回报的不等价,他们始终如一,是什么

  • 有爱生活更健康——《爱的教育》读后感

    读完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有如心田被丢进一块小石子,泛起层层感动的涟漪。感动我的是什么呢?应该是那些平凡、细微的故事中蕴涵的人性之美,作者通过平实的叙述,让普通人身上的善良和纯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面对当代社会的浮躁气息,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启迪,读这样的好书,也能纠正我们在价值判断上的许多误区。 书中叙述的发生在主人公恩里科和他周围人身上的一切,不管是爱之大者对于祖国的热爱,还是爱之小者对于家人、朋友的爱,让我们感动的都是贯穿于其中人性的善良和纯洁。比如每月故事中伦巴弟的小哨兵、撒丁岛的小

  • 与孩子一起成长!——《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在拿起放下,放下拿起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着《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深刻道理。文中提到了蒙台梭利的观点,她认为:与儿童接近能够表现我们最高尚的一面,儿童唤醒了成人的观念、牺牲的观念、无私的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我们做教师的都要善于向孩子学习,教学相长,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儿童手牵手,心连心,为他们提供符合其本性的食粮,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到自由和快乐。 记得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佳佳,6岁的她乖巧懂事。有一次和她妈妈闲聊中,她妈妈说:在培养和教育佳佳的过程中,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个学习成长的过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