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浅析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之一

浅析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之一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7:36

《浅析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之一》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健康”认识的日益全面,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的素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种只重视幼儿生理卫生保健,忽视幼儿心理卫生保键、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的教育,致使幼儿在身体健壮,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寻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间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 一、什么是师生间沟通?沟通有何意义?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生间的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如,我们班上一幼儿,在回答不出计算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老师说:“我妈妈说我是吃忘记蛋长大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并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你我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算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学一学好吗?”游戏时,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他,终于,使他学会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 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 ,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李缘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教师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老师反映李缘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李缘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晨间活动时,李缘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如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象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励幼儿再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打击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他们 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跟你大声说。三岁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 ,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以积极地态度来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由此产生心理的极大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  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而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史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史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 ,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 ,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题。   4.适时的原则  适时的原则是指教师要把握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沟通时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地点、考虑幼儿所处的环境,以及幼儿的生理状况及情绪,通过这些,调整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契机,只有把握了这些,才会使沟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幼儿在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或很入迷地玩游戏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扰他,当他完成了或需要帮助时,你再过去,抓住这样的时机与他沟通,会使沟通的进程和内容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年来,通过“沟通”这个渠道,让我们有了更公正、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机会。同时,也与幼儿建立了彼此互相信任、尊重的情感。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相关阅读
推荐
  • 提问——师幼对话与倾听的秘诀

    在2011年的寒假,我品尝了一味师幼教育对话的鸡汤,那就是由丽萨波曼撰写的《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本书的译者序和导言写得也同样精彩。本书紧紧抓住对话和倾听两个词而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认识、收集了许多案例,从师和幼两个角色出发,分析如何创设民主对话的环境、怎样支持高质量的交谈、怎样鼓励支持对话的学习和发展,深刻形象地阐述有效对话和有效倾听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一种图式化和情境性的教育画面,给立足教育一线的教师一个现场指导的感觉。 我在细细品尝中领略师幼对话有效度的把握、了解师幼对话收集与分析的技巧、明白师

  • 师幼对话构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当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关系上的,是教师主控儿童的师幼互动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控制者,幼儿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建构良好的师幼互动呢?通过《老师,你在听吗?》的读书活动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通过师幼对话明确孩子在互动中的角色定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认识到孩子是互动中的学习主人,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允许幼

  • 如何实现体育游戏教学中有效师幼互动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体育 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应以多重角色进入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指:幼儿在先的情动和老师在后的促动。是指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幼儿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那么在实践中,我们是如何将新观念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呢? 首先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

  • 做孩子喜欢的好老师智慧锦囊——做好孩子的表率

    那天我干保育,我打扫完卫生,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随手拿了把椅子便坐下休息。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宇宇,从椅子上站起来,把椅子一转,又坐下了。我说:宇宇,不能倒着坐椅子,这样太危险了。老师以前说过,不能倒着坐椅子的,你忘了吗?他看看我,一脸无辜地把椅子转过来。旁边的辉辉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不让我们倒着坐椅子,可你自己还倒着坐呢!我这才发现自己是倒着坐的。 孩子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们好奇心强,时时处处都想模仿,都在模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

  • 欣赏、支持身边每一个孩子(师幼关系)

    21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与发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提供支持。 一.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 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地位

    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发现在与幼儿的交往中,碰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当我因为某个幼儿在某方面做的不好或做错而严厉地批评他时,这时的幼儿往往会产生敌对心理或自卑心理。因为我选择了在不适当的场合和时机用消极的方式处理了一件并不严重的事情。事后我也常与带教老师讨论过这种情况,她给我的意见是试着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和探讨的

  •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地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从过去重视教师怎样教发展为将着眼点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上来。通过实践,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先进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

  • 想成功,先改变自己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我们更不要抱怨别人,我们只有通过让自己变得更杰出来征服别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即使改变了别人,你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多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你就能够改变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其实很多夫妻间的争吵,不也正在于我们总想去改变别人吗?古人讲: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人最应该反省的是自己,人最应该改变的也是自己。你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杰出,你的生活世界也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 怎样鼓励幼儿的夸张表现——儿童画

    甘肃临泽 曹庄小学 张丽红 在欣赏儿童画的过程中不仅成人会被儿童画中那些无拘无束、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所折服,就连绘画大师也经常感叹于儿童画中那些驾轻就熟的夸张表现手法。幼儿这种夸张表现是其造型能力的发展与升华,是幼儿期绘画造型中的主要特征表现。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鼓励孩子们的这种夸张表现的手法呢? 一.儿童画中经常出现夸张表现的原因。 (一)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对每个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受。比如画《守门员》幼儿把手画的出奇的大,表现出守门员特殊的本领。 (二)幼儿经常会因其个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