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项目教学中师幼互动初探

项目教学中师幼互动初探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7:36

《项目教学中师幼互动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源于意大利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Emilia)的方案教学(Pro-jectApproach)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当前我国幼教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方案教学中,师幼互动的大多数内容集中于儿童的项目工作,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他们同等地参与到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本身的进程当中。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丽莲·凯茨在仔细考察了瑞吉欧幼儿学校之后相信,仅通过师生关系的内容就可以评价出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假如某一教育体系中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孩子们的学习、计划和他们对其工作、游戏的思考,而很少涉及纪律和常规,那么这个体系就具有发展上的优越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还是有大量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影响较深的教师,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不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不强,表面上是给儿童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实际上是不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这样的教育显然不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从我国学者对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内容、性质的研究来看,其形势不容乐观,如项宗萍(1995)的研究指出,在我国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培养。李生兰(1993)在对中澳两国幼儿同教师交互作用所作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幼儿教师相比于澳大利亚幼儿教师更为经常地采用批评、惩罚方式来对待幼儿,否定词语“不要”使用频率高;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多于游戏之中发生的互动;教师与集体幼儿的互动多于教师与小组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在师幼互动进程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角色自居,缺少同伴式的参与性活动;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中对幼儿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留给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机会非常有限;教师过分重视模仿、范例的作用而忽视幼儿独特的自我表现。笔者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案例: 案例1:“老师,我想回家再画。” 小班的一节美术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由小朋友当一回“服装设计师”,自己设计最特别、最漂亮的服装。活动之前小朋友已经欣赏过许多新款的服装,如白雪公主裙、太空服、灯笼裤等,小朋友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都在仔细设计新款服装,惟独飞飞(系化名)一个人在低头玩蜡笔。见他这样子,我心里挺纳闷,忙向他走过去,飞飞见我来了,马上趴在桌子上,一只手握着笔,一只手按着画纸,一副准备画的样子,我没有问他,就去指导其他小朋友画画,过了一会儿,我回头再看飞飞,见他还是低着头在玩蜡笔。这时我有些生气了,就走过去对他说:“飞飞,你要抓紧时间画画,是不是还没有想好?”飞飞点了点头,但也没怎么吭声。过了一会儿,我见他还在玩蜡笔,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走过去把他的蜡笔收起来,并且准备就这“个别事件”在小朋友面前好好说说.当我要转身走开时,忽然听到飞飞在小声叫我:“丘老师,你过来,我想跟你说句话。”接着他凑近我的耳朵说了一句:“我想回家再画,可以吗?”我当时很生气,可见其他小朋友都画好了,拿他也没办法,只好不高兴地同意了。第二天,飞飞的外婆送飞飞来园时,飞飞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设计好的“蝙蝠侠”的衣服递给我,我一看,他设计的“蝙蝠侠”衣服远远高出我要求的水平。他设计的“蝙蝠侠”的衣服是用厚纸皮做的,很大,有飞飞那么高。听飞飞外婆讲,昨晚飞飞很晚才睡觉,大人叫他睡觉他也不睡,非要把“蝙蝠侠”的衣服做好了才睡。小朋友都在围观,为飞飞的作品赞叹。我的心里却很不好受,我在深深地责问自己,为什么不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案例2:“佳佳(系化名),赶快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回去。”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佳佳在娃娃家做“炒菜”游戏,不知什么时候,佳佳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我看见了又气又急,对佳佳说:“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餐具搬回去。”只见佳佳嘟着嘴巴,不情愿地照着我的要求去做。为了安慰佳佳,我对佳佳说:“你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吗?”佳佳点点头,接着告诉我说:“我怕炒菜的声音太大,把娃娃吵醒了,所以就把餐具搬到外面来了。” 案例3:“你们要干什么!回去坐好!” 有的老师总习惯于这样管理幼儿:“你们看××表现最好,把嘴闭得紧紧的,小脚并得齐齐的……”当教师拿出新颖的玩具时,一部分好奇心强的孩子兴高采烈,要求看看、玩玩。这时教师立即批评道:“你们要干什么!回去坐好!瞧××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表现多好。”像这种好奇心强的孩子挨批评,无动于衷的孩子受表扬并被老师树为学习“榜样”的现象在幼儿园十分常见。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教师在批评、表扬孩子时,是否考虑到了我们在塑造什么样的人? 像上述案例中师幼互动的情况在我国幼儿园是普通存在的,我想这种师幼互动并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在幼教实践中(具体说在方案教学中)如何开展师幼互动,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把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 这种“平视”的眼光也就是要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果能达到这种“视界融合”,那么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飞飞没有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为什么佳佳要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出来。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把孩子真正提到“他们是一个人”的基点上来,多去关注一下孩子们在师幼互动中的体验,多关注一下孩子们那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并去考察一下他们行为的理由。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尊重幼儿,信任幼儿为前提的。其实幼儿向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幼儿又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 二、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儿童的“工作” 在方案教学中,师幼互动主要是以儿童感兴趣的话题——项目作内容的。儿童在整个过程中是抱着一种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和发挥自身主体性去参与整个工作过程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工作”呢?1.教师要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工作”。教师如果对孩子的“工作”(探索、研究活动等)和工作成果常常表现出惊奇、兴趣和欣赏,就能够“抓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够发展出其他的游戏,当儿童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行为非常重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些重要之事而努力。 2.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探索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如:鞋为什么会唱歌?为什么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儿童,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3.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当教师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在这其中,教师对待事物科学认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探索和创新的品质。当孩子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帮助、引奇幼儿发现解决问题,并有目的地使“问题”更加复杂,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4.与幼儿共同分享“工作”成果。 跟传统教学相比,方案教学更注重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同伴和成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增强幼儿对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三、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更由于摄于教师的权威,孩子自己很少能够借助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述给教师,这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如在上述案例2中,教师因为佳佳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违背了活动区的“规则”,就视佳佳的行为是违反规则,不守纪律,由此强迫佳佳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这时教师如果能站在佳佳的角度,多去观察、留意佳佳作出这一行为的缘由,以平和、友善的态度直接询问了解佳佳内心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娃娃睡觉,那么佳佳也就不会感到委屈了。佳佳此时最应该得到的是教师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受到批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师幼互动行为进程中,教师的本意或许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但由于教师一时可能缺乏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就变成了伤害幼儿的一个根源。由此可见,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四、教师应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在一项旨在探讨影响师幼关系的若干要素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教师众多的自身特征中,对教师与幼儿关系状况最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使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如果教师只单纯着眼于某项教学任务、工作计划的完成,而不是将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具体过程作为自己思考的内容,从互动过程带给孩子的影响去推断自己的行为的适应性与合理性,那么教师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的总结,也不可能给师幼互动的状态带来明显的改
相关阅读
推荐
  • 号召小朋友用写信的方式和老师交流

    心雨生病了,三天没有来幼儿园上课。今天早上我刚一进班,就看见她手里拿着张纸蹦蹦跳跳的向我跑过来,大声喊到:沈老师,沈老师我给你们写信了,你们快看看。 我兴奋的从孩子手中接过了信:老师,我很想你们了,刚回到家我就想你,我家住在离幼儿园很远的地方,我爸爸妈妈都要最生意了,我很想他们。我家住在一楼,我家的沙发不漂亮了。 看完信后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心雨平时在班上不太爱讲话,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交流,性格较内向,我们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平时经常找她谈心,可是收效不大。但是今天她却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

  • 关注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一个成功的活动,离不开有效提问,更离不开有效回应。让我们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讲究提问的策略,将尊重幼儿落实到实处,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有效提问,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是教师进行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问,有效提问,是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最终引导幼儿进入知识的殿堂。因此,老师要通过目的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孩子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成效。 (一)目的性提问 有效提问必须是简洁明了、切入目

  • 幼儿园游戏中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与策略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

  •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一本好的教育书,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是经验的,是经过实践的,是可以应用的;第二,它是启发的,是具有理论背景的,是能洞悉问题的,是有深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就具有这两个要件。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佐藤学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

  •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地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从过去重视教师怎样教发展为将着眼点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上来。通过实践,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先进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

  • 浅谈幼儿教育的三心二意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 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

  • 学会欣赏孩子——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是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一大功绩,也是格塞尔对儿童的一大奉献。其实质是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格塞尔提出的一系列 育 儿观念,把他的学说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大大地扩大了格塞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促下,童年过得太匆忙。 成人对儿童的教导又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使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不要认为你

  • 强化幼儿自保意识,培养安全行为方式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生命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新《纲要》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强化 幼儿 安全意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也同样重要。 强化安全意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

  •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园丁种花总在时时关注花的成长,当花干渴时为它浇上甘甜的清水,当花遇虫时为它捉去恼人的虫子,当它无精打采时为它引来温暖的阳光。就像园丁一样,教师也在时时关注幼儿的成长,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幼儿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重新反馈到幼儿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 特别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无法捕捉幼儿学习情况,寻找不到幼儿学习的反馈或是教师无法对幼儿学习的反馈及时的进行指点与评价。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