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学会欣赏孩子——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学会欣赏孩子——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7:39

《学会欣赏孩子——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是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一大功绩,也是格塞尔对儿童的一大奉献。其实质是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格塞尔提出的一系列儿观念,把他的学说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大大地扩大了格塞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促下,童年过得太匆忙。

成人对儿童的教导又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使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应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班上有个叫翀翀的孩子,刚上小班时,性格非常内向,而且很偏食,只喜欢吃牛肉等肉类荤菜,蔬菜碰都不碰一丁点,也不爱吃水果。上课时,他不愿举手发言,音乐活动中,从来不唱歌,任我们老师怎么鼓励,他就是不发言。

中午的进餐更是让我们头疼,有时一点饭都不吃,只吃几块饼干。有几次搭班的老师用了“硬”的手段,要把他送到托班去,可他除了哭就是不吃饭,他的爸爸妈妈更是拿他没办法。为了让翀翀尽快地融入集体,培养他活泼自信的性格,每天早上,我热情地接待他,询问他在家的趣事;游戏时,特别关注他,音乐活动中,牵着他的手一起做游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夸他懂事,有进步了;翀翀游泳特别出色和勇敢,我就鼓励几个胆小的幼儿向他学习;过年前,翀翀和爸爸妈妈到澳大利亚去旅游,第二学期来园时,带来了很多照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特意设计了一个活动“到澳大利亚去旅游”,我先跟小朋友简短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一些情况,然后把翀翀带来的照片放在电脑边,用投影仪让翀翀介绍澳大利亚美丽的风景,翀翀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兴致勃勃地给小朋友介绍照片是在哪里拍的,跟谁一起拍的,还特意介绍了袋鼠,听着他的介绍,看着他跟“米老鼠”、袋鼠的合影,其他小朋友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态,翀翀也显得特别的自豪,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翀翀是那样地健谈,我及时地表扬他,并给他拍了几张照片放在网上……在随后地日子里,我们惊喜地发现,翀翀渐渐地活泼了,爱举手发言了,音乐活动中,唱歌时特别有感情,还不时问“老师,我唱得好吗”,在各类活动中,表现得特别积极,而且变得好问了,偏食的习惯也渐渐地改掉了很多,还经常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翀翀的爸爸妈妈、小朋友都说翀翀像变了一个人。

翀翀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更懂得了学会欣赏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实质只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对孩子人格的认可和尊重。学会欣赏孩子,因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我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但要学会欣赏和引导,不要过于心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老想他的这不好那不好。调整好心情,少指责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使他们充满信心继续前进的人生路,最终获得富有个性、精彩的人生。这就是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给我的启示。
相关阅读
推荐
  • 尊重幼儿,建构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在幼儿园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一、创设安

  • 学行知思想,促师幼和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当然不是神,但也不是普通的人,我们要把每一个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孩子的心情,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了解孩子。 倾听是老师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手段,是关心、爱护幼儿的表现,我们要 带着微笑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孩子对你不起一点戒心,愿意把心里话和你共享。和孩子在一起,听他们说比给他们听更重要,了解孩子就是从倾听开始的。 周五第一个教学

  • 关于幼儿探索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思考

    思考背景: 幼儿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 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得到自身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动和过程就是师幼互动。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出版的儿童的白种语言一书中谈到教师角色时,曾运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 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它指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接球一样,一放把球抛过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把球抛给对方或他人------这

  • 走进孩子的心灵,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我班有一位名扬扬的小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调皮。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置之不理,不管发生什么事好象都与他无关似的,而且我行我素,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咬指甲。时间长了,他给我的印象正如他自己的特点: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午午睡别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他却很难入睡,还自言自语,在床上乱跳。集体活动时满教室乱跑。看见他的这些举止,和他讲道理可是过了一会又是如此。有时真是火冒三涨。和家长交流时,全家人也都知道他有些不好的习惯,但是也没什么办法。 有一次集体活动,我让扬扬把自己的妈妈用笔画出来

  • 浅谈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读后感)

    郑金州教授在《教育民主》的讲座中,关于师生关系中的民主主要从三大块来论述: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主线;教师角色转变是师生关系体现民主的关键;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师生关系民主的保障。郑教授的思考我感到是很缜密、全面的,这三大块确实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落实,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要落实师生关系的民主,我们必须要关注我们的课堂、关注我们的学生,当然也要关注我们教师自己,这和我校上阶段全员讨论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有好多相似之

  •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探索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探索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西南民族大学幼儿园 薛燕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与幼儿一日生活中,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上一个学期我们进行了多次关于师幼互动的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普遍存在幼儿自愿主动表达的机会少,师生间的互动少,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小的问题。在深入领会《纲要》的精神以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这几句话的含义。 怎样的师幼互动才是积极有

  • 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幼儿园 卢华 内容提要: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就提问而言,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疑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间抛接球的过程。 [关键词]:提问;提问的误区;有效的提问 一、 关于提问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

  • 对幼儿教育中师友关系的思考

    对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的思考 内容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幼儿的关系问题愈发被重视,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表现为:教师没有把握师幼关系中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味强调幼儿的原因,并且在日常教育中没有处理好尊重幼儿人格尊严与教育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本文提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并在师幼交往中理解、宽容幼儿,坦诚面对幼儿,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幼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增进师幼

  • 项目教学中师幼互动初探

    源于意大利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Emilia)的方案教学(Pro-jectApproach)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当前我国幼教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方案教学中,师幼互动的大多数内容集中于儿童的项目工作,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他们同等地参与到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本身的进程当中。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