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托班教育专题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阶段总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阶段总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1:02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阶段总》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安秀花 刘莹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教师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然而许多托班幼儿家长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缺乏应用的能力,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家长在生活中给予过多的照顾,很少给孩子独立行事的机会,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导致了“2>5”现象的出现:在幼儿园里的5天教育比不上孩子2天在家里受到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

本学期我们对幼儿在入厕、盥洗、吃饭、穿脱鞋子等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观察培养。

案例描述:

1、穿脱鞋子案例

xx每天午睡后起来,都是第一个穿好鞋子,跑到我面前让我看。可是今天,xx起来后,没有马上穿鞋,起初是在床上磨蹭,我说:“xx每天穿鞋都很棒,今天还是自己快快地穿鞋,一会儿穿好了,让别的小朋友给你鼓掌。” xx这才拿起了鞋子。可还没提上就又脱了下来,看一旁小朋友做事,我走过去,“xx也来穿鞋,看谁穿得快。” xx又一次拿起鞋子摆弄起来,还是不想穿。我仔细看了一下鞋子,又套在她脚上试了一下,有些紧,怪不得她不穿。我再次让xx抠着鞋后,自己托着鞋底向上送了一下,鞋子穿好了。下午,妈妈来接xx我和她进行了交流,妈妈说:“在家都是我给穿的,每天起床都磨蹭,穿鞋还挑,非穿这双鞋。”听后我说:“象这样不合适的鞋子最好是收起来,这样做一是不给她挑的机会,二是她现在是各种自理能力的学习期,提供合适的着装、鞋子,有利于她操作,体验成功,从而建立自己来的信心。”“xx在班上一直都很能干,自己穿鞋子,在家里也要耐心的鼓励她,自己来做。”我又叫过来xx,当着她妈妈的面说:“xx是我们班穿鞋最棒的孩子,回家让妈妈也看看我们XX自己穿鞋,妈妈要是看到了一定会奖励你小红花的。”…… 2、入厕自理能力案例

XX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会自己脱拉裤子、穿脱鞋子、洗手。这天,XX忽然在厕所间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提裤子。”听到这种声音,我感觉很奇怪:XX今天怎么了?是裤子紧?还是不舒服?等我看到她时,所有的猜测都不对。她穿的裤子是她一直穿的裤子(裤子不紧),看到她时正笑眯眯的在和小朋友做鬼脸(身体没有不适)。于是,我耐心的说:XX有小手,会自己左拉拉、右拉拉……XX此时噘起了嘴巴:“XX不会”“这是什么”我准备伸手去拉她的手,她竟迅速的藏到了后面。此时,我知道了今天存心不想提裤子,但又不能骄纵她的这种行为。我稍停顿了片刻对乐说:“好吧,XX今天不愿提裤子,那就只好光着屁股去吃点心了。让其他宝宝看看光屁股羞不羞。”听到这里,XX有点动摇,但是小手还是藏在后面不肯动手提裤子。这时,其他宝宝在她身边越聚越多。“羞羞”的声音响了起来。我赶紧对XX说,“快点,我们XX是有小手的对吗?不能让他们羞,来和老师一起把裤子提起来”。 XX终于动摇了,提起了裤子……

3、盥洗案例

冬天来到了,孩子们穿的衣服多了,这样洗手时孩子们因为衣服厚就捋不上袖子了,容易弄湿衣服袖子。所以每次洗手前我都要站在盥洗室门口,给孩子们逐个捋袖子。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习惯我们帮他们捋袖子,每次洗手前都把手往我们前面一伸,“老师帮我捋袖子”。在捋袖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孩子的袖子并不是太难捋。我这才意识到,我的这种帮助并不是真正帮助他们,反而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为何不让孩子们自己学着捋袖子呢?我决定教孩子们自己捋袖子。我在洗手前讲解示范捋袖子的方法:一只手拉住另一只手的袖口用力往上拽,袖口拽上一定的位置就行了。接着让孩子们自己试一试。有的孩子连试都不愿意试,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我们玩‘请你跟我做’的游戏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把捋袖子的动作加入游戏之中,一边捋袖子,一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孩子们也积极回应“我就跟你这样做”,争先恐后地模仿我,把袖子捋上去了。我连忙夸奖道:“你们学得真像。”以后每次洗手前,我都要孩子们玩这个游戏,他们慢慢都学会捋袖子了。

现状分析:

综合上面几个案例,我们查找出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父母怕麻烦,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兴,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行为策略:

一、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家庭式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

1、做“妈妈老师”,让幼儿感受幼儿园这温馨的家

托班宝宝最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因此,要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从家庭的温馨和爱中走进陌生的幼儿园生活,就需要我们创设温馨的环境、象妈妈一样爱的情感氛围。也就是托班的老师必须具有做幼儿“妈妈”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依恋,才能使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和他们交上朋友。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和他谈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同时,提出适切的要求……,渐渐的,他由找爸爸妈妈到找老师……当然,做幼儿的“妈妈”,只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熟知他们的年龄特点,心里需求,也就是拥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实践。这样使幼儿既能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又能获得妈妈般的爱。

2、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培养

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喜欢听故事,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组织中,以她们熟悉喜欢的情境角色,伴以儿歌的形式进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编和借鉴许多儿歌伴以情境的讲述,让幼儿学会了正确地入厕、点心、洗手、穿脱鞋子的能力。如,入厕时,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尿尿》,以多种小动物到处撒尿不卫生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厕所小便。以小手真能干的儿歌“左拉拉、右拉拉、前拉拉、后拉拉”引导幼儿把裤子提上。洗手时,以“小水珠乘滑滑梯去旅游”的故事引导幼儿洗手时把手放低,防止溅出。以“哭泣的小水珠”引导宝宝节约用水。穿脱鞋子时,以儿歌“小脚丫去旅游”激发幼儿穿鞋的兴趣,及正确的穿鞋方法…… 二、一日活动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日常生活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环节,生活即教育,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也就是说,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例如:洗手前挽袖子,我们可以这样说: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们编成了顺口溜:拧开水管,淋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摘下毛巾擦干手。穿鞋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鞋子的正反问题,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学习了儿歌: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撅嘴歪头,穿对高兴,点头拉手。来检查时这样做: 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若能摸到鞋钎,就是穿对了,若摸不到,就要把两只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Xx不会入厕,每次老师组织孩子们入厕,他都说“不”,不是因为没有尿而不去,当老师送他入厕时他会不情愿的跟老师去,老师不去送他时裤子却总是湿漉漉的,是因为在家时都是小嘴巴一喊,家长就会第一时间帮孩子脱裤子,孩子从来不自己动手,习惯了衣来伸手。而在幼儿园,没有了家长的精心照顾,便不知所措。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结合孩子的特点,考虑到孩子刚入园时的一些情况,我们决定先从一个方面入手,比如吃饭,重点抓一方面的同时其它方面同步进行,争取让孩子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吃饭是生活总非常普通的一个环节,但对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看到饭在发愁,不知如何下手,自己在家从来没吃过饭,都是奶奶、姥姥来喂的;有的孩子撒饭粒等等,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培养和练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提高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鼓励她:“你真棒”、“你真能干”……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因而,作为教师能做到为了孩子的发展与家长进行真诚地沟通,这将会为幼儿的发展填入了动力。因为幼儿是多元的,他有一百种语言,老师读不懂的父母可以读懂;父母读不懂的老师可以读懂,在家园的联手下,相信我们更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思、所想……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园的同步配合和同步促进方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在实践中,我们进行家园沟通的形式和渠道:

1)班级博客的开通。在班级博客中,我们把班级的一些理论或实践资料、孩子的一些趣事、老师的祝福、班级活动发布在上面,推荐给大家,共同分享孩子的快乐,孩子的乐趣,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活动。我们活动开展得到了广大老师、家长朋友地支持,家长说:“一些现象我家孩子以前都有,不知该如何去教育,不过,现在好了,看了老师的资料,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同时,我们的活动还得到了丁鹏老师的指导,把我们的日志加为精华日志。博客的开通不但成了家园互通的平台,而且也成了我们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有诸多专家老师的指导,相信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

2)班级论坛的开通,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直接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平时一些觉得不好意思对面说出口的话,可以在论坛上留言,为我们的工作指出不足,找出优点。而且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其他各位家长都相互有所了解,进行纵横比较,为自己的孩子找准了位置。我班论坛的帖子回复率很高,帖子最活跃,经常至于最顶,非常感谢感谢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3)亲子活动的开展,使我们与家长的关系拉近了,不但孩子们在幼儿园是好朋友,我们的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也成了好朋友。在论坛中我们相互学习,共同研讨。这一学期以来,虽然我班孩子班额少,但孩子的入园率始终保持很稳定,就连一月份我班孩子也没有减少,一直坚持到现在。孩子的出勤率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我班的保教情况。4)幼儿入、离园时的及时沟通和反馈,使我们的家园教育方法做到一致,以便更好的教育,和保持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穿衣吃饭做起,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生活即教育。”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平时,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使家长在家里能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要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因此,家长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要坚持要求、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共同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总结反思: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并使孩子富有进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方面进步。

1、幼儿的变化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创设情景,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漱口》,创设了游戏情境。小朋友跟着老师走入童话世界,看到了老虎因为吃糖不漱口,睡觉前不刷牙,结果牙齿被蛀了,疼的哇哇苦,不得不拔牙,感受刷牙、漱口的重要性。然后用形象的歌曲、儿歌学习刷牙、漱口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刷牙、漱口,而且体验了刷牙、漱口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还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倒垃圾、分碗筷、帮爸爸妈妈拿鞋子、穿衣服,自己学会了整理玩具。而不是那个在幼儿园一套,在家里是另外一套的孩子。

2、家长的变化

以前,家长只知道尽量不让幼儿给自己添麻烦,或怕孩子累着,什么事都有家长包办代替,只知道小孩子可以让大人帮忙做事情。而现在家长会要求孩子去做、或在大人的帮助下做好;而不是包办代替。通过专家讲座、论坛、亲子活动等活动,使家长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幼儿园,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家长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来。

3、教师的变化

首先,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与家长合作工作的能力。过去,是说教式,特别是家长会上的一言堂,教师指挥家长被动做。现在,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良策,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家长成为我们合作的伙伴。

其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更多地关注课本上的知识,着力加强自身的静态知识的培养。在实践之后,经常交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细节和成功之处,总结经验,分享快乐。教师更多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贴近幼儿的实际,接近幼儿的生活,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视家园共育,着力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学服务。教师在实践中锻炼了理论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收集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托班集体教学反思

    一、 在托班进行集体教学,这是不是问题?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幼儿园招生的年龄开始向下延伸,原来以小班为起点的幼 儿园又增加了一个年龄班,被称为托班(托儿所年龄班)。因而有机会看了不少托班的集体教学活动,那情景与幼班比较又是另一番景象。一问一答式对话、鹦鹉学舌般呼应和猴子学样般模仿,煞是听话可爱。然而一旦进入思维操作和规则性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便全然不顾老师的指令,常常出其不意地打破老师的预先安排,更多地耍着自说自话自顾自的小性子。我们看到,是凡结构预设越周全严密的教学则越难圆满,而结构预设越松散的活动

  • 黄浦区小小班中心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区小小班中心组研究工作总结汇报 黄埔区教师进修学院 肖燕萍 院 肖燕萍 我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近二年来区2-3岁小小班教研组研究的情况。 2-3岁小小班教研组建立是随着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教育对象的低龄化,我们的教养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教育者首先应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这块新的研究领域里,我区教师存在两缺缺乏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一些面上教师一开始接手小小班工作,感到无从入手。她们面对新的、陌生的教养对象,存在着工作上的盲从、困惑,他们的困惑有 0-3岁婴幼儿的教养方式与幼班有何

  • 如何使2--3岁托班幼儿愉快在园

    托幼一体化,使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提前到了2岁,而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那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顺利地适应托班集体生活呢、愉快上幼儿园呢? 一、 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的环境 2--3岁的孩子喜欢独自玩耍,不喜欢与人合作、分享,我们就为他们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玩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尽情地玩耍。 同时,教师对孩子要象母亲一样,细心、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得到

  • 托班幼儿一日活动安排新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06岁早期教育的启动,三岁前儿童教育便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幼儿教育工作补充意见》中提出学前教育低龄化的发展目标以及临安市教育局2003年教育工作意见中提出推动昌化、於潜两镇托幼一体化早期教育试点工作的目标,我园作为临安市教育局实施托幼一体化工作的试点园,率先办起了以23岁幼儿为教养对象的娃娃部。 托班刚开办时,由于我们对托班幼儿的保教目标认识不够,对托班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不深,对托班的管理也

  • 托班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 、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 、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

  • 面对胆小的孩子、面对家长的质问

    我要爸爸、我要妈妈9月1日开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本学期,我接的是宝宝班,平均年龄2周岁半。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说实话,开学之前我担心了很久。所以在开学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准备,比如糖果。 就这样在糖果的诱惑下,大部分孩子表现很棒,却还是有个别孩子哭闹着要爸爸,要妈妈。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爸爸打、妈妈打、回家、奶奶这个孩子叫琛,是这个月中哭闹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家访中,我们已了解过,这个孩子平时都是由奶奶带的,胆子比较小,由于他上了幼儿园,奶奶就要回老家去,所以他在幼儿园很担心。几天下来,他除了哭闹外,

  • 托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设置与材料提供

    读了三月份的《幼儿教育教学》期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托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设置与材料提供》,怎么样让幼儿在教师们精心布置的区域活动中玩出精彩呢,我带着好奇心看完了这篇文章。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我们小班每周二、五的第二个活动都定于区域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 托班区域化课程记录:表演角

    区域:表演角 记录人: 陈 瓶 月 目 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艺术活动,体验艺术中的美感;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时间 区域材料投放及调整 重点指导 幼儿活动情况 2006.10.10 名称:水果娃娃 各种水果头饰、 彩色飘带、歌曲磁带、录音机等 指导幼儿正确的戴头饰方法,并引导幼儿手执彩色飘带,听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做各种简易的彩带舞蹈动作,学当各种水果娃娃。 此类活动相对来说较受幼儿喜爱,有些幼儿还不会自己带头饰,不过在

  • 谈谈我们托班的保教工作

    如何培养托班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根据托班 孩子 年龄小(两岁半至三岁),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和保护意识差等特点,明确了托班工作的重点:以保为主、保中施教,并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的保教措施。具体步骤是:稳定情绪教育、礼貌礼让教育、自我服务教育。同时,将音乐感受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一、稳定情绪教育 我们对新入班的孩子进行了稳定情绪教育。新入班的孩子有一种强烈的被遗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