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

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

更新时间:2019-05-13 16:10:10

《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儿童早期教育问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相信很多家长为了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做过很多的准备,比如如何回答“太阳为什么会动?”“恐龙还会再次出现吗?”“我为什么是个男孩儿?”等诸多问题。

但现实生活却是,孩子们在7岁以后,随时会提问题,比如初次遇到的那些专业经济学问题。

“人民币为什么能买东西?”“钱在银行里为什么可以生小宝宝?”“为什么我用一张钱可以换很多张钱”“为什么超市的里的食物,价格会经常变动?”“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当然,孩子们不会一股脑钻进经济学里“研究”不停,但孩子需要学点经济学。

因为他会慢慢开始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经历着弄丢钱包、过度消费、私房钱计划失败,甚至遇到“经济危机”,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于他们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情。

“经济学”,乍一看好像离我们很远,像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但仔细想想,通货膨胀的现状下,如何进行家庭投资理财,提高投资风险意识,收益意识,让自己的钱能够安全地保值增值,却是每个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这样一看,你还觉得它遥不可及吗?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的学科,这种思维有助于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最优的选择。

经济一词的英文“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关于资源如何分配的决策,花多少钱购买食物?将收入的百分之所少投入子女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向我们发问: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才能够更加有效?通俗地说,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各种素养教育,包括奥数、钢琴、舞蹈、美术……唯独缺失了经济学的教育。

有经济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妈妈的钱包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上班挣来的,更有意思的是,有孩子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因为我听妈妈说过有摇钱树”。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的回答天真可爱,但实际上孩子正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他们亟待经济学教育。

而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渐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及月光族和啃老族的出现,也是源于意识的缺乏,他们对经济学知识非常陌生。
经济学中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无疑是消费经济学了,它是研究生活消费的,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消费领域、给人们在消费方面带来一些什么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如何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方式的完善,如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然,它也研究消费的扩大如何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市场、劳务消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信贷、消费引导和消费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等问题。

无论是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作为居民个人和居民家庭都很有必要学点消费经济学。

比如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羊群效应”,意思是说一个集体里人们往往会盲目从众,丧失判断能力,因此又被称为“从众心理”。

动物学家们发现,当大量的羊群聚集在一起时,是一种很松散的组织,通常左冲右撞,行动非常盲从。但如果这群羊有一只头羊先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一涌而上,丝毫不会考虑前面是狼群还是草地。

有人做过实验,如果将一根木棍横放在一群羊前面,如果有一只羊跳了过去,其他羊会紧跟其后,依次跳过去,此时,如果将木棍抽走,那些后面的羊依旧会跳着跑过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与之对应的经济学里,就是国人严重的从众心理,举个例子,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很容易就遇到穿着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有的人穿着很合适,而有点人却怎么看都觉得不符合自身的气质,没自己想象得那么完美。

这种盲目源自于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判断,随大流的妥协,觉得很多人陪着也许风险会更小,所以也导致了跟风越发严重。

社会经济的繁荣,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着父母的溺爱,吃喝玩乐都随心所欲,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后,一例例惨痛的报道证实了教育缺失的弊病。

所以,不只是孩子,很多家长也需要接受经济学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拥有正确经济观的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未来。
相关阅读
推荐
  • 如何看待老公提出不要孩子

    我的看法就是,绝对不要相信老公不要孩子的任何借口。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陈凯歌和倪萍,虽然他们不是夫妻。在倪萍和陈凯歌在一起的那些年,陈都是用各种理由说不要小孩,结果呢,陈红怀上了,小三上位。生一个是意外,生两个就不是意外了吧。 虽然不是说生孩子就为了传宗接代,但是有了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特别是女性,母亲这个神圣的角色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没有做过母亲的人不能体会怀抱一个小婴儿,那种柔软细腻的心情。孕育一个小生命,陪伴他的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而且女性的生育年龄只有那么二十多年,万一哪天改主意想要

  • 孩子的压岁钱是交给孩子保管还是家长替孩子保管,怎样做比较好

    压岁钱是孩子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当还给孩子。当然,家长应该监督和指导孩子合理消费。 压岁,是压祟的谐音,寓意平平安安。和请灶王、驱年兽、贴春联、挂灯笼、闹花灯一样,压岁钱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过年最期待的事。就像我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拆红包拆到手软。一个春节下来,大人的腰包瘪了,孩子们个个小发一笔,就像我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拆红包拆到手软。我们家亲戚不多,压岁钱的标准也不高,但是去年春节,孩子的压岁钱也有两三千。 面对这笔小巨款,家长们肯定不放心,孩子们还没把红包捂暖,就被家长收走了,

  • 一年级孩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有一点小懒惰,应该从哪方面下手辅导学习

    这是多数孩子的普遍状态。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孩子好像比家长当孩子的时候机灵聪明得多 ,也许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社会因此而不断进步飞速发展。 不过,对于孩子,不要夸奖他聪明。聪明是天生的,无需夸奖。夸奖聪明可能会使孩子自恃聪明而不努力。 有没有积极性对工作学习影响巨大。比如,一个喜欢做饭的人,会精心研究刀工火候摆盘,力求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精美饭菜来,而不喜欢做饭的人走进厨房心不甘情不愿,胡乱应付一顿饭。对待学习也是如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一年级的孩子怎样提高学习性呢?我们不妨想一想,

  •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用他亲身经历、见过、听过的生活中的故事告诉他这一点。没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什么道理能比他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或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了。 1、先用你优于别人的地方,让孩子思考这个不公平的存在。 如,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孩子坐在那里吃好喝好,但是餐馆老板的儿子却在一旁帮忙父母给客人端盘子等。 这种不平等是你优于别人的一种不平等。大部分人不会拒绝这种不平等。先用这种不平等作为开头,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等(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让他们学会明白,在别人眼里,跟你相比,你拥有的许多条件他们也觉得不公平

  • 在孩子哭时,家长不要简单粗暴地制止

    这种现象还真不少,我就曾亲眼目睹。那天,我和女儿从超市买完东西出来,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哭。旁边有个老人抱着个1岁多的小男孩,估计是孩子的奶奶,正在训斥着她:给我把嘴巴闭上!都跟你讲了这里没得卖,回去我在网上帮你买。一边骂着,一边抓着小女孩的胳膊使劲地推搡着,小女孩的头直接撞到了墙上。我真真切切听到了咚的一声,本能地停住了脚。 这时奶奶还在骂:哭!哭!哭!你真能哭!说着居然扬起手就给那小女孩一巴掌,看得我心都揪起来了。说实话我当时对于出手制止确实有点顾虑,我还带着5岁的女儿,谁知道这么疯狂

  • 带孩子外出,碰到不会讲理没有素质的家长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的确是最头疼遇到这种家长,没有素质就说明他也不会讲理,胡搅蛮缠。遇到这种家长以及他的孩子,我一般都会绕着走。有的时候吃亏真的是福,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两个家长在儿童游乐场吵架,结果一方家长带了几个人把对方女家长和孩子打到骨折内伤。 1.提前保护,告诉孩子尽量远离这样家长的孩子 我会告诉绕过这个孩子,不要和他接触,因为这已经是一种自我保护了。孩子在玩耍中难免有肢体碰撞,争抢玩具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没有素质的家长一定是不依不饶,骂你的孩子,甚至无理野蛮的还会动手打孩子。所以为了孩子避免这种伤害

  • 孩子不笨却学不好,原因不外乎三方面

    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没审清题目就开始做题等。二是学习方法不对。例如,看书或做作业时不同学科交叉进行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但孩子不懂这一点,导致很快疲劳。三是学习环境不佳。例如有的家长不懂得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孩子看书写作业时,自己要么在一旁看电视,或者一帮人在家里打麻将 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笨孩子,特别聪明的也有,但是大部分都普通智商的。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孩子明明不笨,却怎么都学不

  •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孩子认字、写字好不好?

    我不赞同让孩子过早认字。现在许多家长都被孩子不应该输在起跑线观念所误导。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将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强制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孩子认字、写字等。 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家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能认识出许多字、会写很多字、甚至懂很多东西,家长会很骄傲和自豪,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其实并非如此。 就拿孩子认字来说吧,如果家长在2-3岁时就开始刻意教孩子去认字,宝宝也会被动的去接受汉字,认识一些汉字。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许多的宝宝都是懵懵懂懂,跟着幼儿园的步伐走。会认识一些字的宝

  •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有没有科学依据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辛弃疾的《村居》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就在有书君的脑海里涌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细读这首词,有书君觉得这词和俗语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儿锄豆溪东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义,说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担当。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爱护弟弟妹妹们,独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锄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视,被赋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和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