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17
《透视害羞的小宝贝》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很多3、4岁的孩子在家里侃侃而谈,充满自信,可是一走出家门,就羞于启齿,必须和父母寸步不离。这是为什么?父母又该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4岁的妮妮在外人面前就是很害羞的孩子。她的妈妈对女儿家里家外的不同表现也是不知所措:“我女儿在家的时候是一个爱说、爱唱的孩子,话特别多,可是一到幼儿园,或者参加聚会的时候,她就变得特别害羞了。有一次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玩,所有孩子都在尽情地玩、闹,可妮妮就是不参加,无论我怎么劝说,她都只是坐在我的腿上不下来,说重了或者说多了她就会哭。无论什么样的游戏或者活动,她从来不能使自己放松下来,参与到小伙伴们当中去。” 害羞孩子的个性是天生的,对新事物和新环境过于敏感往往来子遗传。 父母总会看到这样场面:有些3、4岁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了,愿意马上加入到游戏当中去;而另外一些孩子却缠着父母,死活不肯离开半步。后者就是羞怯内向的孩子,他们之所以不参与游戏,是因为在这种公众场合里,他们觉得有很大的压迫感。这些孩子在家庭的气氛当中,会非常地健谈,只是到了外面的场所,他们就变得没有安全感了,也就非常依赖于父母了。虽然害羞的孩子看起来很不善于与人交往,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确实如此。实际上,这些害羞的孩子对其他人和新环境都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内心的忧虑感占了上风,掩盖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极大兴趣。 长期致力于4到11岁孩子性格问题研究的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害羞孩子的个性是天生的,对新事物和新环境过于敏感是遗传因子造成的,这种个性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方面都能显现出来。另外,近期对害羞人群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异常活跃的扁桃形结构,这个结构的功能恰恰是控制人体瞬间情绪反应的。这就导致了害羞的人与一般人对外界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是下意识的自我防御的本能,在一般人身上的反应是遇到危险时想办法脱离危险,而在性格害羞的人身上则是表现为,在每一个公众场合他们都感到焦虑不安。 因此,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也需要父母帮助他们事先做好额外的准备,去应付不同的场合。对父母来说,要想使害羞的孩子不再蜷缩在他们的保护壳里,实在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如果父母急于求成,硬逼着孩子参与到小伙伴当中去,那么他就会变得更加抵触,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了。由此看来,父母对待孩子害羞个性的态度和做法尤为重要了。分页标题 害羞的孩子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拥有非常奇妙的想象世界。 通常,我们都认为害羞的个性是与人交往的障碍,害羞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一个很敏感和多愁善感的成年人。但是确切地说,这些害羞的孩子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花费时间去思考和分析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他们还拥有非常奇妙的想象世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表演人士,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也同样曾经和自己的羞怯个性不停地抗争过,也就是说,如果克服了童年时代的羞怯,那么成年之后也会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害羞的孩子惯于用敏锐的眼光观察成年人的行为举止,所以,这正是父母用行为代替语言教导孩子的大好时机,用你的行为向孩子表明,你认为与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很有趣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父母需要花费额外的努力,但是努力的结果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看来,无论父母使用哪种方式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的心理,关键是始终都要有耐心。 有些孩子平时能够很好的与人相处,但在某种情况下他们也会害羞。这时,你要给他适当的提醒。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参加聚会的时候总是喜欢呆在父母身边,那么下次在参加聚会之前,你就要给他设定一些行为限制:要求他只能和你呆在一起几分钟,然后让他尝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规定在聚会场所,不许他坐在你的腿上。然后,在去参加聚会的路上,清楚地告诉他聚会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如果聚会的时候你有事要离开一会儿,那么就明确地告诉他你吃饭前你就会赶回来。如果在聚会当中,你的孩子总担心你离他而去,那么就需要你向孩子保证你肯定不会离开,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安下心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 5种方法帮助孩子摆脱羞怯的困扰。 1、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幼儿园。害羞的孩子在他感觉良好的环境中会大放异彩的,所以选择一个好幼儿园很重要。好幼儿园的必备条件就是,在每个班级里,教师和孩子的人数比例不超过1:7。另外,在孩子去幼儿园之前,父母需要提前几天先带孩子到幼儿园认识一下新环境,使孩子能够见到他的老师,熟悉幼儿园里的建筑。有必要让老师了解你的孩子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和老师商量一下怎样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还要经常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这样父母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分页标题 2、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无论在哪一种场合里,如果你的孩子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知道事情将如何进展,那么他内心的焦虑就会有所减退。比如,在朋友生日聚会的前几天,你可以带孩子先到朋友的家里拜访一下,让他认识你的朋友和朋友的家人,让他知道生日聚会那天活动的安排。4岁的婷婷也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她的妈妈总是留给她几天或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去迎接新事物:“如果我必须带婷婷到医院去治疗她的虫牙了,那么我会事先带她到医院看看,告诉她过一些天我们需要来这治疗她的虫牙。我发现提前几天带她来看看新环境还是大有好处的,等到治疗那天,我感觉我女儿的情绪轻松多了。” 3、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鼓励你的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害羞,你觉得自己很难和别人交往。”或者告诉他:“有时候我也会害羞。”父母完全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想方设法消除孩子担忧的这方面。 4、让孩子在家实践一下。和你的孩子象做游戏一样,让他在家里体验不同的场景,比如设想在幼儿园见到新伙伴,或者在公园有个小朋友想和他一起踢球等等这些场合。让孩子在游戏中变换角色,能够使孩子体验到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感受各是什么样的。 5、帮助孩子改变悲观的想法。孩子害羞胆怯的举止,常常是因为他脑子里早已是一种否定的思维模式了,他会想:“其他孩子是不会喜欢我的。”,从而导致他缺少自信。因此,你要帮助你的孩子减少内心的自我否定和批评,多给他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告诉他:“你和那个男孩玩得很好,相处得也很好。”另外,还要让你的孩子时刻给自己打气:“我做得很好。”
情绪智商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如果 孩子 经常处在消沉、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中,会对他的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性格形成起消极作用。而且会间接影响全家人的情绪,使家庭氛围压抑。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则可以激发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可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孩子好情绪,减少坏情绪。那么家长平时要从哪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呢? 一、培养责任心。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小事都不用自己操心,这使他们只关注自
宝宝是全家的太阳、全家的中心,从他降生的那一日开始,您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健康。您害怕宝宝生
昊明从幼儿园回家,一脸的不高兴:今天老师本来说要带我们出去,又说阴天怕下雨就不去了。真没意思,烦死啦!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无非是:这点事有什么好烦的?今天不去以后再去嘛!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孩子跟你较上劲:你叫他吃饭,他口味不佳;你叫他睡觉,他拖拖沓沓原因都是他认为你根本不关心他的感受,没有认同他的情绪,没有理解他。你的不认同让他心理上产生了不服气感,往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都会被这种心理不平衡的负面情绪所左右,并持续地影响他的其他活动。 昊明的妈妈就聪明多了。她拍着昊明的小脑瓜,温柔地回应
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儿独有的。这种交往顺应了幼儿心理的泛灵论倾向,能够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品格,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对幼儿这种独特的交往形式,成人应当给予特定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物、幼儿、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既不丧失于他人之中,又不与他人相对立,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自由的同时又把自己的心揭示给他人,并领悟他人之心,即做到彼此心心相印。川在这里交往被当然地限定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然而,通过观察幼儿生活,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独特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符合上述对交往活动
小象棋失败者 开心果妈妈: 带小果去参加国际象棋大赛,他为此激动了很久,我倒无所谓,觉得他是小组里最年轻的一个,如果真的输得稀里哗啦,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得住,为此劝他别比了,趁早回家。(不是儿子怕挫折,是当妈的怕受挫) 比赛要6场,上午3场,下午3
孩子们到了5、6岁,感情也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时和孩子探讨他的感情,对他的交友、举止、行为,甚至提高学习成绩都非常有帮助。 学龄前儿童的情感逐渐超出了低龄儿童的喜怒哀乐,感情生活变得日益复杂。低龄儿童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方式,也不在乎流出的鼻涕有多难看——但5、6岁的孩子就开始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需要采取的应对方式。尴尬、笨拙、内疚、忌妒和寂寞等不熟悉的感情会困扰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甚至给他们带来恐惧。 一位母亲不曾预料到,当自己2岁外甥来家里做客时,自己只是对小弟弟表示得热情了一些,5岁的女儿突然就对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的,对任何事若能专心、投入地学习,不仅学习品质佳,相对地,学习成果也会高人一等。由此可见注意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很容易被周遭的刺激所吸引,或者很容易为身旁的事情分心;如果做为爸爸妈妈你常说:“他一天到晚漫不经心
情绪不稳,孩子是否很焦虑 ------------------------------------------------------------------------------------ 生活中,常常会一些孩子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烦躁、吵闹、胆怯,害怕去幼儿园或陌生的环境。有些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表现出对学校的厌倦,具体表现为:每天上学前非常难受、萎靡不振甚至装病不肯去学校。他们的父母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 专家表示:其实,孩子有这些表现,可能是患了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一种较常见的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