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设计相适宜的韵律活动

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设计相适宜的韵律活动

更新时间:2014-06-22 10:11:20

《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设计相适宜的韵律活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得在几年前,自己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苹果丰收》的随笔,在今天听过沙老师组织的《苹果丰收》之后,一下子把思绪拉回到当初,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以及动作的掌握,使用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1. 语言清晰,简洁

很多人都提到过,沙老师上课语言的指向性很明确,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提出的要求清晰明了,在这个活动中仍然如此,这个大家深有体会。

2. 哼唱辅助,实用

听过这个活动的人肯定都有一样的感触,音乐太快了,特别是对于第一课时的教授,快的节奏不利于幼儿动作的表现,尤其是踵趾小跑步,会接不上,由此出现乱七八糟的情景,当初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通过哼唱辅助,一方面减慢了音乐的节奏,有利于幼儿掌握踵趾小跑步的技能,同时,幼儿在听边跳的同时,能够更加清楚地听清音乐的旋律,有助于幼儿分辨乐句的不同。

3. 图谱简单,巧妙

跟之前自己组织的时候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沙老师对图谱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图谱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无论是歌唱或是儿歌、童谣等等,几乎能用到的全能用到图谱,考虑到大班孩子的能力水平: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对乐句的辨别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分辨不同的乐句以及相对应的动作,沙老师选用了不同的颜色色块以及简单的动作图,既简单又实用。繁琐的图谱可能更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4. 师幼互动,对比

无论是舞蹈教学或是韵律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幼儿的动作不到位,到底问题在哪里?是动作太难,幼儿无法掌握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了呢?在活动中,教师请班级另外一个小朋友同样示范做一个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谁的动作更好看,并分析出好看的原因,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老师的动作更好看,因为扣腰会给动作加分,在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幼儿的舞蹈更美了,也不那么死板了。

5. 善于发现,智慧

在引导幼儿做摘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动作很美,并且能够随着节奏地摘,可是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在与幼儿相互探讨中,幼儿发现,原来,摘苹果要去看苹果在哪里,否则就摘不到了呢!小小的细节既丰富了情境,同时也丰富了摘苹果时的动作,隐形地培养了幼儿在舞蹈过程中手眼协调的能力。

能够开展一个成功的舞蹈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靠我们教师日积月累,分享《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对3—6对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幼儿三岁以后,动作逐步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大多数儿童通过都能自如地运用手、臂、躯干做各种单纯动作,如拍手、摆臂、跺脚等等,逐步地慢慢发展到跳步、垫步,等到幼儿五六岁时,儿童的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可以掌握更为复杂的连续移动动作,如:秧歌十字步、踵趾小跑步、跑马步等,幼儿最基本的动作一般出现在5岁前,5岁以后一般仅仅是技能的稳定,由此,帮助儿童开发必须的动作表现技能和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针对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设计相适宜的韵律活动。
相关阅读
推荐
  • 摩梭“甲措舞”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运用的初步探究

    摩梭甲措舞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运用的初步探究以丽江市永宁乡为例 摘要:音乐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施幼儿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其他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特色课程的开发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探讨摩梭甲措舞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运用的现状、产生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试图找到摩梭甲措舞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运用的最佳方式,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开创具有摩梭民族特色的

  • 在音游中享受快乐

    今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音乐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在游戏前,我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小胖鸭的音乐形象,并集体讨论、设计小胖鸭游泳、游戏时的情绪和动作。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和提醒,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自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施展。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愉悦之情,主动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游戏之中,在唱唱、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着音乐、体验着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

  • 研讨课——提高音乐课堂中韵律活动有效性

    ●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韵律活动贴近幼儿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本次研讨我们本着构建快乐课堂,把课堂生活化的原则,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选材上,教研组成员也动了一番脑筋。洗澡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事情,在洗澡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享受着快乐。洗澡作为教学活动的题材,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教学的前两次试教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活动题目为《洗澡baby》,在活动过程中,看着孩子们在快乐的课堂中,享受洗澡,老师们提出为什么不用《我爱洗澡》作为教学活动的题目呢?这样就更加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了。 ●教学情景游戏化,韵

  • 我的音乐教学情怀

    从教已经第六个年头了,各类教学活动已经组织了无数次,可是惟独对音乐教学至今还存有顾虑。 曾出身牛犊不怕虎,扬言一定要在园公开课中展示音乐活动,也就有了我的第一节园音乐展示课《玩具兵进行曲》,为了避免自己的弱项歌唱,整个活动中我就借助课件、道具,让幼儿充分的感受、表现,幸好当时的孩子音乐素质很好,让我也感受到了活动的成功。至此之后,再也不敢在公开课中挑选音乐活动了,怕自己跑调,人家笑话我。一直以来在亮相自己的时候,都挑自己最拿手的领域。 记得幼儿园准备推荐我和宋老师参加市里的双高课比赛时,当我看到今年市里的

  •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

  • 让孩子、老师动起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我们的课题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只有让课题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从而形成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所以,将晨间户外活动、午间操做了相应的调整,特此说明,旨在让孩子、老师动起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晨间户外活动 大班:三步舞曲带着孩子、老师进入游戏场地;15分钟的大班律动背景音乐带着孩子、老师自主选择器械进行运动;在采茶的音乐提示下,孩子、老师整理器械、准备游戏;猜拳游戏舞、套圈、数高楼的传统音乐游戏让孩子、老师快乐地动起来;当采茶再次响起,孩子、老师整队进

  • 韵律活动中的“活而不乱”(一):熟知音乐内涵,有目加以引导

    律动是人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动态。它没有既定的程序与框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由与创造。 律动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唤起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天生本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经常参与律动活动的幼儿,会逐渐积累起音乐欣赏、创作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神经系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幼儿的积累越丰富,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暂时或固定的联系网越复杂,幼儿想象时调动的细胞群也越多,想象就越积极、自由和活跃。所以,律动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 老师,你做好让孩子演唱的准备了吗?

    最近,我陆续听了几节音乐活动,由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呈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教师A组织的是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在幼儿演唱之前,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充分欣赏和感受的环境,从感受音乐旋律到引出歌词,老师反复演唱歌曲,不同方式的倾听后,幼儿也就轻松的学会了歌曲。教师B组织的是中班歌唱活动《小小的船》,演唱前,教师播放了电脑里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之后老师范唱了一遍歌曲,在陆续引出歌词后,就让幼儿跟着演唱,结果孩子大多不会唱。 同样是歌唱活动,同样是在演唱前关注到了欣赏和感受,

  • 小班幼儿情景化音乐学习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更加努力地挖掘教材的内涵,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有趣地音乐情景中积极参与、师幼互动。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唱歌、舞蹈。美妙的音乐带给孩子们快乐。 但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极易分散,对直白的传授和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