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司马光》反思

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司马光》反思

更新时间:2015-06-16 20:56:06

《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司马光》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眨眼又要临近期末了,一学期下来,我和孩子们在共同成长着。本周二我上完了见习期最后一节汇报课,我上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第二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小朋友都很惊慌。第三自然段写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举动。可用来帮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
师傅听完我的课后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感到有不足的地方,在师傅的指点下,我顿时觉得忽然开朗。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不足之处:
1、          修剪枝桠,明目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这一自然段里,我只要让孩子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可以,并告诉他们一般这个都会在故事的开头进行交代。在这自然段里有一个地方是需要孩子掌握的,这就是“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我可以让孩子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了解这口大水缸。而我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显得比较啰嗦,强调的太多,放手的太少,如果去掉哪些枝桠,就会把目的更加凸显出来。
2、          对比教学,显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并学习司马光遇事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解决困难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分析、品读其他孩子遇到事情时“慌了”的场面对比第三自然段司马光遇事时“没有慌”的态度进行“表演”,通过两次的表演,两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了司马光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以突显司马光的品质。
3、          逆向思维,悟情感
在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其他小朋友“慌了”,在教学时我问小朋友慌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勉强能表达并表演出来。而师傅告诉我,可以通过后面“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的分析来达到教学“慌了”的目的。因为“其他孩子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都是“慌了”的一种表现,通过逆向思维,先教后面达到领悟前面关键词的目的。还有一处就是“使劲”,我可以通过“搬”、“砸”两个动词的品析再加上动作的表演让学生感悟“使劲”的样子以及为什么要“使劲”,这样子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前一步的教学环节也是为了后面一步的实行,环环紧扣、突出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我以后在备课时应当多思考的地方。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拼音、字词巩固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 dnɡ kǒuchng gēxǐ huānmng n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shwǒ menwn hǎoɡuān m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读生字,再组词。 好() 自() 有() 花() 万() 齐()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一()鲜花一()小鸟 一()小河一()小路 一()乌云一()云彩 一()大风一()故事书 四、写出下面字的反义词。 多()大() 前()左() 粗()

  • 2011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口算。? 56-6=58-30= 70-30=? 94-60=4+38= 85-7=? 73-7=93-70= 70-9=? 4+32=85-9= 83-50=? 35-9=65-8= 57+40=? 40-9=60+40= 47-8=? 36+7=79+7= 92-70=? 二、填空。? 1.笔算加法时,要注意( )位加起。? 2.笔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 )位进1。? 3.笔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 )再减。? 4.比75多20的数是( )。? 5.比75少20的数是( )。? 6.72比40

  • 《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思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文章是韵文的形式,语言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养成习惯的重要——《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比较教室里桌子、椅子的高矮,教鞭与铅笔的长短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着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来感受长短、高矮都是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他们从小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

  • S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词字复习资料

    mo bǐ ynɡ ch dān yun qǐnɡ sh xiě z ynɡ jiǎo 毛 笔 用 处 单 元 请 示 写 字 羊 角 ɡān tin z cnɡ mnɡ linɡ sh jiān wi li tǔ chū 甘 甜 自 从 明 亮 舌 尖 未 来 吐出 jīnɡ xi chuī ni wi do jio shēnɡ h mio huā duǒ 惊 吓 吹 牛 味 道 叫 声 禾 苗 花 朵 wn chnɡ dushǒu hnɡ s tā动 men sh jiān duō shǎo 完 成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课后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这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从而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这几个地方是可取的: 1、角色见面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了生动的、形象的认知环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一进入课堂眼睛就亮起来,嘴巴情不

  •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及运用规律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设计的卡片若干。请个别学生上台摆一摆。 你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以做老师的小助手为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观察发现规律 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导看书并出示图例) 小

  • 记我的开学第一课(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寒假生活(作业)小结及表彰;知道本学期课程设置;了解整册教材,突显主题性学习的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检查学生各项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寒假新时空、日记、实践作业等),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借助奖状的发放鼓励作业优秀的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2.知道本学期的课程与上学期一致,《地方课程》的教材是连续使用的,对于循环使用的课本(音乐、美术)不必买,而语文除了书以外还有《春天的图画》(同步阅读)和《课堂作业本》。 3.一下的语文学习与上学期不同,以主题性学习设置了八个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何为主题性学习,

  • 关注写法 引导发现 适时拓展——教学《自己去吧》有感

    《自己去吧》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富有童趣,讲了小鸭和小鹰在妈妈们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和飞翔。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受到启发和教育,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但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有特色,两个自然段结构是一致的,于是,在教学中我便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特点,再进行拓展说话训练。 一、借助朗读,引导发现 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读一读,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只有两个自然段! 于是,我再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你还能发现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