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论文:基于书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论文:基于书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更新时间:2018-03-23 11:29:38

《论文:基于书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读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任学宝主任的《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定位和落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前“核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一般理解,它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只有深入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供充分的准备。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是思定位,从基础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突出核心素养的学科意义。其次是理思路,一门学科的教学涉及四个层面:知识层面教学、方法层面教学、思维层面教学以及文化、价值层面教学。四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代表了学科教学的不同层次,形成的学科教学四大维度。最后是抓实施,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也需要学生更新学习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追求更灵活、更开放。多年来一直耕耘在书法教育的一线,既感觉无比自豪,又有深觉责任重大。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年代,能够带领孩子们沉浸在全通的书法艺术之中,陶冶性情、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助推孩子们走向美好未来,功德无量。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谈谈书法特长生培养的策略,抛砖引玉,求方家斧正。

问题一:重实践轻素养

书法是技术含量很高,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所以,书法老师的切入点,很容易就把书法学习重点扎根在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上。从笔画的书写到结构出安排,到章法的处理,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初学者逐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然而技能训练的过程是单一、机械的反复训练,强调技能的训练必然导致书法学习内容的单一、枯燥,不少学生会失去的书法的学习兴趣,也导致学生只能写,不会看不会说,长此以往,培养的只是写字匠,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较高文化素养的新世纪人才。

方法:人文助力,技道两进

书法是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蕴含着中国艺术精神,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的挖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书法的学习还应该包括书史,包括书论,其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文化基础版块人文底蕴的内容,适当选取加工后融入课堂,既可以拓展学生见识,又能创造美好的课堂教学意境,使学生见贤思齐而心向往之。书法史上的经典书法作品是学习书法的唯一可以师法的对象,是书法家一辈子都离不开的琼浆玉液,精神源泉。许多书法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往往只教一种字体、一本字帖。大好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缺失比较和辩证的去思考,导致学生对所学字帖认识的狭隘。只有长期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类字体,横向纵向的比较,感受其字帖变化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保卫细节微妙的变化,深入理解,才能正确的指导自己正确临摹书写。书家学书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如柳公权发奋练字的故事,颜真卿的扫黄土习书、辞官专拜张旭学习书艺,刨根问底,最终创立颜体的经历可选来与教学结合,引导学生感知书家对书法的孜孜以求的自主学习精神。书法理论是古代书法名家留下的关于书法认识、技法秘诀、正误甄辨等的宝贵心得和论著。理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哲学高度理解书法现象的认知升华,是引导学生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方法论,绝不可以缺少或忽略。比如教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时,可以结合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的“左旁小者齐其上”“右旁小者齐其下”,领悟多数的左紧右松、左小右大和左大右小的字的结构原则,从而提升学生认识理解能力。

问题二、重临帖轻读贴

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的时候,也重视读贴,会和学生一起尝试读帖,但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重视度不高,另一方面在方法指导上不到位,导致学生习惯没有养成,不善于把握规律,在学习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不认真看帖,有的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纯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什么字,至于笔画、结构如何,他都视而不见。这便是读帖不到位,缺乏观察主动性所造成的。这种学习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丧失对书法学习的信心,从而对此失去兴趣。

策略:科学实践、合理指导

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书法自学的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读贴的重要性。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临摹,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有一次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类似例字比比皆是,苏东坡的悬壁观帖、米芾的集子,赵孟坚的惜帖如命,历史上众多书法家的事例都告诉我们,读贴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古代书家在印刷技术落后的时候,能得到其他书家的一字片纸就如获至宝。首先读帖是临帖的预备阶段。凡事预则立,如果不预先熟悉对象,往往会走弯路,甚至失败。
其次读帖是领悟过程。学而不思则罔,临帖时缺少读帖,缺乏思考和理解,便会流于机械的重复,甚至迷失方向。最后,读贴是书法积累过程,耳濡目染,反复观摩,把经典的技法技巧记在心中。临帖前必须重视读帖,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孙过庭、黄庭坚、苏轼都曾在自己的书论中关于读贴的论述,学书不在看到字帖后便逐字临仿,但更重要的是行、住、坐、卧时常常观察把玩,久而久之自然有收获,才能体悟到门径。甚至有书家提出帖是教人看不教人摹的。 再者是如何让学生比较科学地掌握读贴的方法。读贴首先让学生至少准备两本相同的帖,一本放置于桌子,床头等以备随时读帖研究之用;一本用于对帖临摹。其次是告诉学生读贴改读些什么,不同时期读不同的内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读,初期可以读一个笔画不不同变化,起收笔的不同、长短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要了解用笔,观察古人如何下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如何避让,如何表现笔力等等,如此再逐步从笔画、偏旁、字形结构过度到章法、气韵、风格等。
其次教会同学读贴的方法,做到“眼到”“ 手到”“ 心到”。眼到是指读贴时认真贯彻一个笔画的起收笔的动作、方尖圆的表现、笔锋的使转变化、前后承接呼应等表现出来的小动作都能观察到位;手到,要求在读贴的时候,以指代笔在字帖描摹,体会书家书写时的用笔方法、速度、节奏等,一一熟悉于胸,“心到”,学书者不断地把玩研究法帖,反反复复,不但要能背文辞而且能记住书法的章法、结构及用笔。然后可以运笔将所背内容再现出来,并与原帖比较、校正。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必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书法的学习才更深刻。

问题三:重教师轻学生

“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在传统书法教学中看重的是老师,认为名师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书写水平高是教学的保障。当然,老师本身素养的高低无疑是很重要的,但也正是注重于教师的作用,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教师演示的多学生观察的少,甚至字帖不看只看老师写的范本,学生模仿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独立的思考感悟,往往的被动的学,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

解决方法:以生为本,发展能力

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习惯养成,注重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能力,促进书法特长生培养的效率。首先是讲习惯:学习中经常开展一看二说三写的学习步骤。看是要教会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是起笔收笔的位置,能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多种结构字的特点和笔画的形态、占位,看清字的整体结构及各部分的宽窄、疏密、占位的变化。说是说清字的结构,主笔及每个部分的宽窄、高低,书写时应注意的要点,是学生内心思考的展示。写是按照要求进行正确书写,做到笔画工整、规范、到位。书写比例恰当、穿插合理、避让得法。教师一定要重视范写,提示要领,要让学生看清范写的过程。再次是学会评价,增强信心。教师加强及时性评价,既可以在长时间训练感到枯燥时帮助学生保持兴趣和热情,同时准确的点评也是让学生了解评价、积累评价、学会评价的契机。
经常开展自评与互评,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学书写的字,才能使他们的写字水平更快的提高。每次学书写完都要认真检查,结合评价标准给同学们贴“小红旗”、“小红花”或“笑脸”,学会认真审视自己,培养自信心,学会了赞赏自己和别人。并利用展示法,集中展览,评选 “小小书法家”,并颁发奖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激发奋进,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相关阅读
推荐
  • 也谈多元包容

    通过《凝固的音乐》一课学习,学生能对中外建筑的基本风格及一些建筑中的细节有初步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并在评述中融入对文化的了解,让我非常惊喜。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还能说出一些其它中外著名的建筑,较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掌握了简单的欣赏评述建筑的方法。部分学生不了解和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建筑物的独特感受。 作业练习有一定难度。因为经典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细节都比较复杂,尽管很喜欢,但不一定会表达和表现,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画泰姬陵,想必是外观造型块面清晰、色彩比较简洁的缘故。于是此时,新课标指

  • 《说画》美术课堂效率

    之于语数英等文化课的学习,美术课上的思考表达同样非常重要。如果美术课只是一味注重技能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表达,那么久而久之,最后就会导致连想都懒得想了,而美术课也沦为了机械纯粹的技术课,那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激发学生多说、想说、会说的欲望。对说得不太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强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我会亲切自然地说:别紧张,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好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他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细节,答案就更精彩了。当学生说错时

  • 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孩子美术创造的火花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须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一是有学习开始时进行的前置性评价,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进行评价。二是学习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审美观形成过程中的评价时机,递进评价,用研究性语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创造能力,抓住孩子在观察中的灵感,进行积极评价。三学习告一段落的评价,抓住总结反思环节,注重知识的总结和扩展,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激励学生。 我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对给予材料想象力及课程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来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情感道德给予正确评价。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在

  • 记第四次科化足球课任教师培训

    在六月的第一天下午,在科小报告厅迎来了我们第四次足球培训,今天的主讲、主教练克里斯丁先生是坚持抱恙施教。 今天学习的理论主题是:如何准备一堂足球训练课。和之前几节课i一样,通过ppt主讲向参培教师逐一讲授了相关知识内容尤其是注意事项,在郝老师的同步翻译下,一个小时的理论很快结束。 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足球比赛包括了开始部分、建立优势、穿透球、打门、攻防转换、定位球六大部分,而观察决定踢、时间压力和球员做决定三个方面将会始终贯穿在六大部分之中。课中,老师着重强调了让球员养成场上做决定的习惯,作为教练,不能过

  • 画画写写踢毽子活动

    一、回顾踢毽子活动场景,同学们,在快乐的校园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多种形式的踢毽子活动,也一定看过许多别的同学所开展的踢毽子活动,这样好玩的踢毽子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 请你闭上眼睛回顾一个或几个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美丽的踢毽子活动的场景。想一想,这些场景中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二、描绘踢毽子活动画面 你能拿起手中的画笔,把前面回顾出来的美丽的踢毽子活动场景描绘出来吗? 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1. 确定绘画作品的主题与内容,决定好画哪些题材; 2. 确定绘画作品的

  • “鱼骨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高 雯(江苏徐州铜山实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越发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与喜爱。开发,完善校本课程成为每所学校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发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学生特长,培养多种人才,培育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教师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我校确立《鱼骨的畅想鱼骨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开发形成了我校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 课程研究的背景及经验 我们之所以选择鱼骨画创作作为我校

  • 《在美术教学中,以电脑为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年度总结

    执笔人:王文燕《在美术教学中,以电脑为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于2006年3月申报,2006年6月批复,从当月就开始运行操作。本课题自从申报到被批准为徐州市教科所十一五立项课题以来,得到了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结合一年来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具体工作 3月份: (1)、继续

  • 读《浅谈小学美术制作教学》有感

    《浅谈小学美术制作教学》是作家王茜于2012在学周刊发表的文章,文中点名了小学美术制作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假期里我有幸的阅读这篇文章,使我深深的受到了启发,产生了共鸣。 作为美术教师深知美育的重要性,美育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直白的看出学生学习的好坏,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着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绘画、感悟绘画作品太难,所以手工制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加符合学生的

  •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六课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执教: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陈萍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