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研究案例--游戏导入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研究案例--游戏导入

更新时间:2019-01-04 11:23:03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研究案例--游戏导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不论做什么事情,良好的开端都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我们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良好的教学导入方式会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重要的的作用。
      教学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近期在教学时我重点研究了游戏导入方式对教学的影响,并和复习的导入方式进行了比较。
      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例2的主要内容是8、7加几,在一(2)班上课时,我采用的是复习的方法。我出示了几道9加几的口算题,让学生口头回答,可能9加几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学生都能比较容易的算出结果,但明显缺乏积极性。然后我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都觉得和9加几差不多,没新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练习阶段,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没有几个学生能完整顺畅的说出来在计算8、7加几时如何凑十,明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于是我进行反思,如何让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突然想到,游戏导入怎么样呢?
      于是,我就想在复习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我确定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我从网上找了一些图片,然后制作成一个苹果树,苹果的上面是9加几的口算题。导入开始了:“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小朋友们听到游戏两个字就来了兴趣,异口同声的说:“好”。到这我就感觉基本成功了。我又说:“我们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只要你能算出正确结果,那这个苹果就是你的了,谁来试一试?”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生怕苹果被别的小朋友摘走了。当还剩最后一个苹果时,我说:“只有一个苹果了,我们要增加游戏难度,你能既说出结果又说出计算过程吗?”小朋友们依然高高的举起手,从而引出了凑十法。然后我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到这导入环节就结束了。以下的几个环节,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让我都很吃惊。大部分小朋友能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练习阶段掌握的非常好,都能说出来计算的过程,和一(2)班相比真的是好了很多。
      教学真是一门艺术,从这一次的研究对比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导入方式真的是非常的重要,也能体会到我们教师的责任重大。其实就其本质而言,游戏导入也是复习,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一年的小朋友就是这么容易被“骗”了,不得不说小朋友真是又可爱又单纯。游戏导入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游戏导入的方式还要继续研究,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学生在自主研讨中掌握分类思想《四边形》反思

    李 老师的教学片段: 出示七个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不规则四边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个图形?或者说你从小最早认识的是谁呢? (学生的答案不一,教师无法从长方形和正方形开始研究。) 师:你最喜欢哪个图形?找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研究一下他的特点。 (学生不明确,有的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起了图形) 反馈2个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如果让你给这7个图形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学生思考几秒钟,教师让一生

  •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又迅速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是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纽带。朱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数形结合这一途径,使学生较为清晰地将知识点的理解,并掌握。 从网上学习到:数与形是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在小学阶段数主要指整数、小数、分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数形结合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地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朱

  • 孩子的数学为什么错得不可思议

    有感于数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发明的符号体系 6月22日,有幸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数学报告,感想很多。但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一个案例带来的。 张教授说:出示5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孩子会说三个。于是,让孩子用手指点数:1、2、3、4、5。然后你再问他一共几个?孩子会说:三个。 当时,我们下面听报告的都笑了,在小班,甚至在中班的部分孩子那里,我们确实遭遇过这样的例子,而且并不少。那么,孩子怎么会错得如此不可思议?明明清楚的点数了1、2、3、4、5,为什么数完之后却还是说3个呢? 以前,我总觉得太离谱

  •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 注重转化思想,细化计算过程

    一个数除法小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管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储备,学生必须要充分理解商不变的性质,才能在课堂上围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展开教学。 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这个内容前一天回家作业,我布置了2.55,2550,250500,让学生计算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这是为新授

  • 论文: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 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

  • 课堂在“变”中精彩 ——听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本周二,我走进了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听了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课教学。整节课,陶老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温柔的话语,带领孩子们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中,陶老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 变式练习中构建新知 陶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第一行摆了2盆花,第二行的盆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该摆几盆呢?第一行摆了2盆花,现在有10盆花,可以放这样的几堆?陶

  •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在南湖之春的数学专场第一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解决问题(连乘)及以学定教观点报告,收获很多。叶柱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该出手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材料呈现非常简单,但学生始终在线,真正是以学定教。 在叶柱老师的一课上,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呈现3个方阵做操的画面。改编自教材9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让学生交流环

  • 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这节课是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教材以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为题材,引出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两个算式。实际上,这里的列式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只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22/3时,我想,学生看到这个算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