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自主游戏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喜欢游戏,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首先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以往我们在班里安排开展自由活动,往往是把它当作动静交替的环节。教师也往往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法,并没有把它纳入“
教育活动”的范畴。同时,这种活动在一日生活安排中所占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往往只是在集体活动之后起过渡作用的“间隙活动”。安静、井然有序的教室环境是教师追求的目的,幼儿的自由活动往往因为吵、乱而受到压抑与排斥。
正确的自由活动是通过自主游戏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即自己决定玩法、伙伴以及怎么玩,从而使周围环境中活动主体——幼儿与客体——物体构成特定的关系。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幼儿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仅有集体性组织活动,更有许多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如:雨天的晨间活动时间、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转换环节、餐前餐后、离园前等时间。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时间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于这一问题,本文阐述如下:
一、充分开展区域活动,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生成游戏提供物质保证。
1、充分利用班级内的活动区,认真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区边看、边玩、边想、边做,让幼儿动手、动脑,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独立操作、自由交往的能力。首先,活动区的材料不论量多量少和贵贱为前提,而是以实用为原则。如:和孩子们一起在小区花园内捡的各种石头、落叶、家长出差带来的贝壳等,可以学习排序、分类等知识;护士家长带来的药盒是做手工的良好材料;家里的废旧布料、线头、泡沫盒等都是很好的材料。其次,定期更换活动区的材料,使幼儿因新鲜感而引起游戏操作的兴趣。活动区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以及节日教育等。如:常识课《磁铁》后,在科学活动区放置磁铁和各类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游戏来巩固知识等。春天到了,在自然角放置各类种子,让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并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丰富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大胆自信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也有利于幼儿认识自然、亲近自然。
2、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投放一系列具有启发探索的玩具和材料,便于幼儿主动、自由地开展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围绕由蹦蹦床引发的有关弹性的主题,我们在科学区增添了一些有弹性的物品,如海绵坐垫、小皮球、发夹、拉力器、气球等,让幼儿能主动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弹性,对弹性形成初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摆放,便于幼儿自由取放和选择,也可以在操作时和同伴进行交流。如:户外晨间活动时,不强行规定幼儿一定玩哪种器械,同时提供皮球、绳、高跷等器械,不规定玩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玩得开心、玩得更有创意。 3、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机会,使幼儿能自主选择,尽情游戏,让一日生活渗透幼儿的自主游戏。安排幼儿每天有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如,每天的午餐后、午睡起床后、下午的集体活动后我们都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除提供幼儿所需外还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心爱的玩具,让孩子们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使游戏融入幼儿的生活。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为幼儿生成游戏奠定基础。
1、良好的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等。幼儿在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中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教师与幼儿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明确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游戏的选择,对幼儿的自主选择给予肯定,使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快乐。如孩子们的晨间活动,有的幼儿喜欢运动,我们向孩子提供球、绳等运动器械,让他们活动,在活动中教他们技能;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则提供给他们纸和笔,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来,从而使他们得到满足;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我们给他们提供……。这样,我们把尊重孩子变成实际行动,使他们能在愉快的心情中游戏。
2、利用“命题游戏”和“选题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命题游戏”是由教师定主题,让
幼儿选择如何利用可以选择的工具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如:在创造性游戏“玩沙”活动中,我准备了足够的玩沙的各种工具,并先让孩子们进行自由讨论,孩子们选定了3至4个主题,有古城堡、掘宝队、娃娃家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伙伴。活动中各组小朋友分头准备材料、用具,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筛、有的堆;有的用水拌沙做“点心”;有的把沙里的小贝壳做为宝藏来挖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积极肯定的心情参与他们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帮助他们成功,他们还不时“炫耀”和“欣赏”自己的作品,表现极大的兴趣和成功感。“选题游戏”是由幼儿自由选择玩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分小组自定主题,教师只需提供足够的材料、器械,但这里教师还有更重要的责任就是仔细观察指导。如:在与小班幼儿一起开展晨间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玩伴和器械以及怎样玩,一起交谈愉快的事。游戏中,他们互相交流对器械的使用,互相提醒安全,互相讲高兴的事。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信、动手、动脑,从中获得各种经验,发挥主体性。同时,主动与家长联络、沟通,更好地了解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在家园信息栏贴教育文章等方法,让家长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家园结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能力,促进幼儿主体性更好地发展。
三、教师引导和幼儿自主相结合,积极开展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的质量标准是“愉快”而“有益”的,这有赖于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不是教师“放松”、“休息”的时间,恰恰相反,正是教师工“工作”的时间。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在观察与了解幼儿与环境(包括材料和伙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特点的基础上,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1、尊重幼儿的意愿
教师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如,教师为结构游戏区准备了许多材料,但有的幼儿对这些材料都不感兴趣,向教师提出“我想用纸盒做汽车”,教师就会尊重他的意见,允许他去手工角找纸盒、拿笔、胶水,造汽车、开汽车。
教师应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情节,而不需要教师的包办代替、统治支配,否则只会打消他们的游戏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如,在分配游戏的角色时,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他们运用多种方式来完成:自己选出一位负责人,由他来安排角色;按小组顺序、学号顺序来决定先挑角色的幼儿;每次由一位幼儿先选角色,大家轮流;幼儿选好朋友、新朋友玩。
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尝试和探索,允许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
幼儿,以免妨碍幼儿的游戏。
2、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
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和伙伴。当幼儿游戏时,教师要选择时机主动参加幼儿的游戏,以角色的身份主动投入,成为幼儿游戏伙伴中的普通一员。如:在“火车站”游戏中,“乘客”排队站在“售票处”,准备购票,教师见状,也扮演成一个“乘客”,站在队尾,打算购票。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使教师更加具体细致地了解幼儿的一言一行,跟上幼儿的新感觉,在其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因此我们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协商或提出建议,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想象。通过与幼儿的共同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意识到游戏的价值,还可以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主动性。
3、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游戏,构建游戏主题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一方面可以在活动区域内放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如,在结构游戏区,张贴“天an门、长城”等图片,以引发搭建这些建筑物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带幼儿外出参观等活动,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如,通过参观奶牛场,了解到饲养员与奶牛、挤奶员之间的角色分配及其关系,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还萌发了扮“饲养员”的愿望。
(2)教师要合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发现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如结构区有几个小朋友在坡度不同的桥上玩开汽车的游戏,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建议在两座坡度明显不同的桥上进行开汽车比赛(让小汽车自由滑下),趁机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关系,使幼儿的探究逐渐走向深入。
(3)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如扮“护士”的幼儿态度随便,教师就以院长来检查工作的身份出现,提醒幼儿注意工作态度。 4、干预幼儿的游戏,生成游戏内容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适当干预具有支持幼儿游戏、密切师生情感、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为干预幼儿的游戏。例如,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坐到了他身旁,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采用可行的干预方式,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如,在“餐厅”游戏中,“顾客”吃完后,向服务员拿餐巾纸,“服务员”说,没有,别擦算了,要擦就这样擦好了。“他做了个用衣服袖子擦嘴的动作。教师发现后,及时向“服务员”指出:要热心为“顾客”服务,要讲究卫生。一些无益有害的游戏如用玩具手铐当警察铐小朋友等,教师要及早进行干涉,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四、在自由活动中生成自主游戏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最佳途径。
1、从长远角度讲,从小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为幼儿将来的素质发展和事业上的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1)主体性是幼儿进入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学习应该成为贯穿其一生的行为。培养
幼儿的主体意识,实质上就是培养其学习潜能,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
(2)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成功者的重要素质。大多树成功者都具有自我觉察能力,都懂得自我尊重、自我控制,能自我保持强烈的自我动机、自我期望,保持健康的自尊,有生活情趣,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这些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
自主游戏可以使幼儿在主观上获得主体性体验,包括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对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兴趣感体验,对事物、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支配感、胜任感体验等。幼儿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主体性体验。幼儿“自我选择”的价值是:促进独立性的发展,建立自我决定的责任感,并且是课程个别化的优良方式,因为当幼儿自由选择时,每个儿童能自由地追寻自己的兴趣并适合自己”。
2、通过开展自主游戏,幼儿在主体性方面的发展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
(1)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 通过开展自主游戏,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只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他们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如:在玩小医院的游戏中,扮演医生和护士的幼儿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厌其烦地给“病人”看病、打吊水,而在平时的课堂上,5分钟的安静也不容易保持。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表现为:
幼儿爱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捕捉周围环境中各种信息,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孩子们每天清晨一到幼儿园就主动帮老师搞卫生,然后搬出小型运动器械和一些自己喜欢的
玩具,自由地跳绳、拍球、走高跷、唱歌、玩玩具等,再也不用老师指挥“你玩这个,你玩那个”了!
(2)增强了幼儿的独立性
通过开展自主游戏,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这里的独立性水平,包括态度与能力两个方面。态度的独立性指幼儿对周围事物包括教学活动的兴趣,是否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能力的独立性指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否独立地作出决断并完成解决问题的行为。具体表现有:孩子们在各类游戏和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表现大胆、自信,敢于表达;幼儿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集体和自己做事……。如:通过“我们一起为老师庆祝节日”的活动,让小朋友自由动手为老师庆祝节日,他们有的做贺卡、有的表演节目、有的送老师一句悄悄话……,许多小朋友都能独自去自己认识的老师那里送贺卡、唱歌祝福,教师反映热烈。
(3)幼儿创造性的萌发
通过开展自主游戏,幼儿的创造性萌发了,想象力也超出日常范围。具体表现有:各种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能善于利用周围的材料,大胆想象、操作,思考问题多角度获得经验。如:“亲子活动—去南江公园”玩后,许多小朋友能利用捡来的落叶粘贴各种图画;又如:结构活动中,孩子们把过去老师收集起来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盒通过画图、粘贴、修剪等,做成了各种不同的汽车、小屋等;体育游戏中小小的一根绳,在他们手上能变出许多不同的玩法,有跳的、网鱼、铺地上当小河跳、做小尾巴等多种花样;手工活动中,孩子们用塑料袋和旧报纸拼拼剪剪、涂涂画画,设计一场时装秀……。孩子们能利用各种现有的材料,通过想象来进行游戏。
通过在自由活动中认真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孩子们做事的责任心增加了,组织能力及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互让、互爱、互助,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大大增强。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只要教师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生成恰当的自主游戏。
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在游戏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
参考资料:《学前教育文荟》2000年 1月-2月版
《学前教育学》 李生兰著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2000年 李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