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班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材料的开发研究---结题论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探索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让幼儿在这段时间中积极投入,参与活动,得到充分锻炼,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如何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环境创设和提供各种符合小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2.5--3.5岁是幼儿动作发展和练习的重要阶段,户外游戏中丰富的材料和玩法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在户外游戏中,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有趣的材料玩法是吸引托班幼儿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因素, 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能得到锻炼体能,增强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从户外游戏活动材料入手,积极挖掘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以激发幼儿兴趣、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不断优化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使幼儿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 不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小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户外游戏环境和材料,注重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自发生成,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关键词
户外游戏材料 材料研发 3—4岁幼儿
三、研究对象
小托班幼儿
四、研究过程
(一)统筹多方资源,利用废旧材料研发多种游戏材料
1.统筹多方资源,进行材料的收集
在材料的收集方面,我们除了利用家长资源外,还利用教师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等多方渠道,收集废旧材料、如我们到到超市收集家电大纸箱、泡沫板;到建筑工地收集pvc管子、木工板;到生活小区收集绒线、布条、毛绒玩具、彩条;到废品收购站协商选择我们适用的材料。
2.因地制宜,变废为宝,自制游戏材料
我们制作的游戏材料“赶小猪”,就是用废旧的大纸箱子做了小猪的“家”,用旧报纸卷成纸棒赶“小猪”用;用废旧的牛奶箱子制作成了跨栏用的障碍;把废旧的报纸采用卷、缠、包装等方式进行装饰美化做成长短不一的纸棍,用废旧鞋盒子制作了“快乐的小拉车”;用废旧大纸箱子,制作了“打地鼠”老鼠藏的洞;用废旧的电冰箱纸盒子,制作了“喂老虎”游戏中“老虎”的身体;把纸箱子用剪裁装饰等方法制作了“连连爬”;用碎布制作了“小鱼”、用废旧无纺布做了“山洞”;用亮光纸做“果子”;还将粒粒橙、酸奶瓶、哇哈哈瓶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用纸箱子做成弯弯曲曲的“小路”;用易拉罐做成了“滚筒”;废旧泡沫垫做成“飞盘”;蛋糕盒底座做成“托盘”(可以托着乒乓球、沙包、皮球等);废旧泡沫垫做成“乌龟”;废旧挂历纸刷上颜料,做成“荷叶”;我们还用饮料瓶剪成像小伞花形状,贴上鲜艳的装饰,拧上盖子,做成“小陀螺”旋转着玩;我们制作的“大飞轮”的游戏材料,就是用许多废旧的酸奶盒、牙膏盒拼搭而成的。
这些材料非常适合托小班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材料的提供,使游戏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小朋友每天摆放着这些游戏材料积极的参与户外活动,在玩的同时他们的身体素质与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从不同层面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二)挖掘材料多种价值,探究材料多种玩法
1.巧用材料,一物多玩
幼儿园运动器械中的“一物多玩”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同一种运动材料或运动器械,鼓励幼儿通过材料组合、方位变换、合作游戏等方式,不断创新、丰富玩法,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如何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课题实施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在“玩瓶子”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利用废旧的饮料瓶进行各种跳的练习——把瓶子竖起来、躺倒或利用几个瓶子拼成图形进行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在组织幼儿玩自己制作的纸球时,鼓励幼儿玩出多种花样,如:踢纸球玩射门、抛接练习、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赶小猪、我们还鼓励幼儿不用手拿球玩比如夹球比赛(夹在两腿中间跳着走,夹在腋下跑,放在脖子底下低着头走)。我们用几个很大的纸箱做成了山洞,孩子们各个钻得乐开了花;不一会儿这几个看似无用的纸箱又变成了捉迷藏的游乐场,顿时场地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创造多种玩法,提高了幼儿锻炼的兴趣,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实践一次次的证明:器材不需要“多”,而是需要“精”。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一物多用靠的是老师们的聪明与才智。
在我们设计和开发游戏材料的时候,常常也会遇到困惑,如感觉游戏材料不够新颖,自制的游戏材料有时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无法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分析反思,我们发现可以将游戏材料,合理的创新运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变换出各种各样游戏的玩法。
首先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运动器械,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组合如:“打门球”的游戏材料,我们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门球工具,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自由组合,在组合的时候,既可以组合成两人或三人的小组,又可以组合成十人以上的大组,在玩耍的过程中,玩法灵活多变。这样的游戏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寻求的活动方式。
其次,陈鹤琴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他的真世界”。为幼儿创设和投入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器械,是为了提供幼儿去挑战困难、解决问题的机会。运动中,在注重幼儿自身经验的习得的同时,还应充分给幼儿探索提供机会,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如孩子们在玩“大飞轮”的时候,一开始孩子们先自由随意的在操场上推动大飞轮,孩子们跟随大飞轮自由的奔跑。后来我把大飞轮逐个按一定距离进行摆放,让孩子们走迷宫,孩子们在玩耍中受到的启发,玩出了更多的花样:如:将大飞轮平放的地上,大家一起在上面行走;或者将大飞轮平放的距离进行调整,可以练习跳的动作等等。
2.重设计开发,让材料“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开发“一物多玩”,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对运动材料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运动材料的运动功能比较显性,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尝试将多种运动材料组合运用,拓展运动材料的多种功能。如常见的平衡木,大多数幼儿在运动时只想到了在平衡木上走,因此这一材料并不受幼儿欢迎。于是,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平衡木和其他材料以及现有的场地开展组合运动。以平衡游戏“过小桥”为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形状、宽度、高度不同的小桥,如有直直的小桥,有弯弯的小桥,还有的是“S”形的小桥,另外,我们在小桥上还设置了障碍物,如放上具有一定宽度的毛绒玩具,让幼儿跨过去……这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为幼儿自主选择与积极探索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其次,教师除了可以设置固定的场景,还可以为幼儿提供轮胎、平衡木、长竹竿、鞋盒子等辅助物,供幼儿自由组合使用。如幼儿把长竹竿加载轮胎、鞋盒上,变成了高低不一的山洞,将平衡木架在轮胎上,变成了一座高高稳稳的桥;把平衡木和组合玩具的门洞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桥洞隧道,幼儿的活动兴趣会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而不断高涨激动。
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多动脑筋,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而且要善于观察,引发幼儿积极地进行探索,体验“一物多玩”所带来的乐趣,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
3.适时介入,引发探索
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当幼儿对教师投放的运动器械和材料失去兴趣时,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如教师在活动区新投放了2个大纸箱,供幼儿自由探索玩法。刚开始,幼儿对新材料充满好奇,很多幼儿把大纸箱当山洞,在里面钻来钻去。然而,没过几天,来这里玩的幼儿越来越少。一天,教师看见几个幼儿全都躺在“山洞”里休息,便走过去问:“嗨,你们都累了?”有幼儿说:“没意思,我不想钻了!”教师趁势说:“我们来试试把山洞变一下吧?”说完教师便侧身钻进了“山洞”。教师的加入一下调动了幼儿原本低落的情绪,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如何变换玩法。教师假装不小心没站稳的样子,将身体靠向纸箱的边缘,纸箱随即向教师靠过去的方向倾斜。在多次变换方向经历东倒西歪的考验后,幼儿发现只要沿着纸箱内壁爬或滚,大纸箱就会变成一辆好玩的“坦克车”。幼儿对这一新玩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4.在互动中发挥创意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注重让幼儿在与运动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发挥创意,借助身体的不同部位尝试各种玩法。如在集体游戏中“好玩的纸袋”中,幼儿借助纸袋探索出许多创新玩法,锻炼了各种肢体动作:如将纸袋顶在头上体验平衡、上下抛接锻炼协调、两两结伴拉住纸袋的四个角玩钻山洞、纸袋间隔铺好练习双脚跳……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的基础上,不仅发展了走、跑、跳、钻、接、等基本动作,还自主探索出七八种纸袋的玩法,体验到了“一物多玩”的乐趣。
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多动脑筋,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而且要善于观察,适时介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发幼儿积极地进行探索,并且在不断的互动中,发挥创意,体验“一物多玩”所带来的乐趣,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
(三)利用现有资源,对器械重新组合和创新
1.教师对多种材料的组合
对孩子们来说,再喜欢的游戏材料,如果长期玩也会失去兴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刚开始都喜欢玩跳圈,主动摆放不同的造型,时间长了,也渐渐失去兴趣,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经过探讨和研究用胶带把各种颜色的圆圈固定在一起,让幼儿钻、爬套圈,后来我们又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酸奶盒制作的风车、大纸箱做的小路)把几组套圈绑在一起,制作成“山洞”形状,幼儿在开始玩时先排成一队让幼儿推着“风车”在马路上行走,再把风车摆好,跨过风车钻过“山洞”,除此之外我们还组合其他的材料与套圈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如:用纸箱子做的“小拖车”、废旧布做的沙包玩“小老鼠运粮食”、组合废旧饮料瓶和木条,玩“救救小动物”的游戏。又比如我们的材料“小荷叶”,孩子只玩跳的游戏,很快他们就失去了兴趣,我们又制作了“小虫子”,布置了池塘的场景,让孩子扮演“小青蛙”去池塘里捉虫子,一下子提高了孩子的游戏兴趣,他们百玩不厌。也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肯动脑、多尝试,我们创新组合了更多的游戏。
2.添置辅助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游戏新玩法
大家都知道,彩虹伞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材料,每次玩的时候他们总是积极踊跃,但玩的时间长了,这些旧的单一的玩法,满足不了幼儿的兴趣。经过观察、探讨和实践,我们制作了一些小鱼,放在彩虹伞上,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快乐的小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抖动彩虹伞,“小鱼小鱼真淘气, 游来游去不停息,挺起身子跳一跳,落在水里漂一漂”。我们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挖掘彩虹伞上玩法,既然小鱼能在水里玩,为什么不能钓鱼呢?新的游戏玩法又产生了。如添置了海洋球、小桶、鱼竿、小动物头饰、小拖车、小鱼等辅助材料,产生了新游戏:《托运彩色球》、《钓鱼》、《小老鼠运粮食》等。
3.幼儿的无意游戏,给了老师一定的灵感
一次户外活动时,两名幼儿在踢一个饮料瓶玩,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你争我枪的互相在踢瓶子,他们在踢的同时又有几个幼儿加入进来,我们没有制止而是静静的观察,并同时在思考为什么一个饮料瓶对他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通过观察和启发,我们挖掘废旧物的运动功能,如我用搜集到的大可乐瓶剪开,两个两个对接起来,里面放些五颜六色的小珠子,在滚动时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并组合挂历纸卷成的小棍,研发新的游戏。后来我们发现这个瓶子不但能用脚踢,还能用棍子或棍子上插上两个对接的小饮料瓶赶着大可乐瓶往前滚,这个能滚动又能发出声音的游戏材料非常吸引幼儿,为了控制孩子们游戏场地,我们用奶粉桶围成一个门球场地,并利用酸奶盒子做两个小门洞,这样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能有目标的去玩。通过实践,发现此材料投放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老师,我们要处处从关注孩子的兴趣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定期更换、调整游戏材料,补充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对游戏材料有新鲜感,感谢孩子给了我们灵感,让我们在游戏材料的研发上有了创新与突破。
(四)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
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需求也不同。游戏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教师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才能体验自由选择、操作及得到经验的乐趣。
1.数量的投放应满足幼儿的需要
游戏材料为幼儿增添了游戏内容和兴趣,在游戏初期,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投放的游戏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游戏数量要充足。尤其是托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我们在游戏内容与材料的投放时,材料的数量比较充足。
2.材料的投放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应遵循幼儿的发展水平,即材料的投放要从简单到复杂,让孩子玩的时候有从易到难的过程,这样既可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调整游戏的材料重新唤起幼儿对原来游戏的兴趣,又使幼儿在原有基础的难度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3.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让所有的幼儿想玩、会玩。这样不仅让水平高低不同的孩子各有选择,同时又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丰富的户外活动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同时创设适宜的游戏材料,优化材料的玩法,使材料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不断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其次,户外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材料适意了,也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具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程度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独立或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活动,这些更有利于满足他们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施展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增进社会性的发展,从而实现身体锻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