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效探究的策略

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效探究的策略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49

《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效探究的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是让幼儿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和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与环境、材料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幼儿自身去感觉、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个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关注生成问题,激发幼儿的尝试性和探索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了我们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他们都对对周围

的事物产生了好奇,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而科学活动的产生就来自于

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作为教师要关注到幼儿的发现,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引深出有价值的科学探索活动。一次,我们在草坪上玩角色游戏,突然听到佳佳大叫了一声,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条蚯蚓,大家可兴奋了。正在这时,雯雯突然说了一句:“啊呀,真恶心。”说完急忙退到后面,结果全部小朋友都开始学说这句话,并且都跑开了,没有人再愿意来看蚯蚓。于是我用小棒轻轻地挑起蚯蚓,说道:“谁来看看蚯蚓有没有脚啊?”小朋友看到老师拿着蚯蚓一点也不害怕,都纷纷凑过来看,老师还用手不停地拨动蚯蚓的身体,只见蚯蚓一扭一扭的,大家开始觉得好玩了,于是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小朋友还问:蚯蚓是吃什么的呀?完全忘记了刚才的害怕,连胆小的佳佳都看得不亦乐乎。要回教室了,于是,我们就把蚯蚓用树叶包好并带回来,将它带回教室把它放在某一盆花的泥土里。于是大家每天去看望蚯蚓,给它吃不同的东西,渐渐地大家发现原来蚯蚓不习惯吃肉、吃饼干、吃饭,它总是喜欢躲在泥土里,那它是不是喜欢吃泥土呢?小朋友又产生疑问。我就又组织孩子们一起去网上、书刊查找资料。在幼儿的发现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生成有价值的科学活动。在生成的活动中,教师倾听于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的发现,引导幼儿产生有价值的探索活动。幼儿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表达出来。幼儿在满足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构建知识经验,鼓励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为幼儿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不仅为幼儿的思

维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可探索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在《我和空气做游戏》的主题中,我们在探索区域里为幼儿提供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吸管、水灯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扎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无处存在;对着脸放掉气球里的气,感受空气的存在与气流的冲击力;贴着报纸走一走,用身体感受空气的存在;在教室喷些香水让幼儿闻一闻,感受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味道。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探索及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了科学的启蒙及科学的经验与技能。

三、层层深入问题,注重幼儿交流与实践

有教学法提出: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

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一次,我们在《贴着报纸走一走》的活动中,让幼儿把报纸摊开贴在胸口,走一走,试试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手,也能不将报纸掉落下去。幼儿们开始走起来,跑起来,他们发现一旦跑起来,报纸就会贴住身体,不易掉落。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报纸还是会掉下去呢?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因为他的报纸太滑了;有的说:因为他跑的太慢了。于是,我们分别请跑的慢的和跑的快的两名幼儿演示,请其他幼儿观察、比较,说说那种方法不易掉下来,为什么?然后试试贴着报纸快速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时,又有小朋友发现:他跑的很快,报纸也还是很容易会掉下去。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让幼儿演示了贴着不同大小的报纸跑动。后来,我们还让幼儿尝试了贴着厚纸、丝巾、布、塑料袋等跑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看看哪些东西会跟着自己跑。让幼儿在彼此的交流与反复的尝试中,形成自己的探索思路。

孩子在与科学接触的过程是满足好奇心,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地探索、发现、尝试、操作、交流……让孩子与科学一起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陀螺——浅谈“做中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常熟市常福中心小学幼儿园 袁月芬 215500 摘要:详细描述了陀螺活动的生成,以及在做做玩玩中 孩子 们的一系列发现,并在交流中获得共识。这个生成活动既保持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个案: 科学区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场所之一,你看,斌斌和佳佳很带劲地在玩干脆面袋里的玩具奥特曼百变陀螺。这时候,子严加入进来了,可是没有人肯把陀螺借给他玩,子严生气地说不借就不借,我不稀罕,我要做一个更大更漂亮的陀螺,也不借给你们玩!没过多久,一个颜色鲜艳但圆

  • 科学教育中幼儿潜能的挖掘

    永春县东平中心幼儿园 郭秀明 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由此可见,人脑的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去探索。我认为,开发人的潜能可以有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幼儿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做事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兴趣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幼儿,以兴趣为载体来挖掘幼儿的潜能,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我利用农村幼儿园的特点,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切入口,积极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

  • 毛毛虫——小班即时生成活动

    今天下午,我带着班里的小朋友(小班)到外面走小石桥,因为太阳的照射,池子里的水已经干了,露出了原来在下面的小石头,走着走着,变见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东西,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小朋友大声地告诉我说发现了一条毛毛虫。 我也信步来到幼儿围观的地方,果真发现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在崎岖的石头缝中间扭动爬行,当时我觉得可以请幼儿乘这个机会好好观察一下毛毛虫,也就没响什么就只是告诉幼儿:不要去伤害毛毛虫,毛毛虫将来是会变蝴蝶的。便走开了去到别的幼儿那了。 没过多久,便听见有很多幼儿在那喊叫:陆老师,你快过来看啊!放

  • 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物质世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探索的方法。例如有一天,我班的倪凯澄小朋友带来了两只小鸭,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就开展了认识鸭子的系列活动。小朋友听到小鸭子嘎嘎叫时,小朋友都很关心,有的幼儿说,小鸭子可能看见人多害怕了;有的幼儿说,小鸭子可能肚子饿了;有的幼儿说,要喂吃的给小鸭子,它肚子饿得呱呱叫了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我就请孩子们先讨论小鸭子要吃什么东西

  • 幼儿兴趣班:保护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没有兴趣家长强加 , 超前学习身心皆累 ,盲目攀比拔苗助长 。对于给孩子 选择兴趣班,家长要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项目。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下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对于各种兴趣班,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从没有间断,其中不乏专家的意见。但是,兴趣班的红火却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现象,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幼吾幼儿童教育中心首席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请她就幼儿上兴趣班给个说法。 鲁杰说:把孩子送进兴趣班的做法值得肯定。她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方面

  • 散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读《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后感

    《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师频道 09年获奖征文 。文章从科学活动的问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两方面阐述了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文章指出: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出发,教师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事物、物体及其简单关系,引发出具有研究试验意义的科学问题,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经验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他们才会

  • 我对幼儿科学活动环节的见解:建起科学的大楼

    一座美观牢固又实用的大楼是怎么造起的呢?需要:一个设计精确漂亮的图纸、一个扎实的地基,以保证大楼有坚实的基

  • 将科学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中心幼儿园 赵志风 我们班级的植物角里来了一群小鱼儿,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会抽空过来看望它们,乐乐说:小鱼儿最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了!毛毛接着说:水是鱼儿的家,它当然就呆在水里了。就这样小鱼儿在我们班级快乐地生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蒙蒙突然跑过来大喊了起来:老师,不好了,小鱼儿不动了!过去一看,可不是呢,小鱼儿在一滩黑水里漂浮了起来,不知道是谁捣的鬼,把植物角里花盆里的泥巴全部倒进了鱼缸了,一缸清水变成了黑水,破坏了鱼儿的生存环境,端着鱼缸,我和孩子们讨论起关于污水为何会导致鱼儿死亡的话题

  • 传声筒——幼儿园趣味多多

    幼儿园的操场东侧建了几个小土坡,土坡上有六个水管形状的传声筒,分别是红色、绿色、黄色,两两对应!这样的场景让我们一下就想起了天线宝宝里的背景!因为更小时,孩子们对天线宝宝的迷恋,因此,初次见面,孩子们就对它充满喜欢和跃跃欲试。 第一次,在没有任何介绍和指导的情况下,让孩子们探索。孩子们并没有发现传声的功能,更没有发现相同颜色两两对应的特点,孩子们在小土坡上跑上跑下几次以后,悻悻离开! 这时,我不得不介入,见有个孩子正在揣摩,于是对着传声筒叫唤:***,你在吗在我的叫唤下,她立马蹲下来,听到声音,分外的雀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