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浅谈“做中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常熟市常福中心小学幼儿园 袁月芬 215500摘要:详细描述了“陀螺”活动的生成,以及在做做玩玩中孩子们的一系列发现,并在交流中获得共识。这个生成活动既保持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个案:
科学区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场所之一,你看,斌斌和佳佳很带劲地在玩干脆面袋里的玩具——奥特曼百变陀螺。这时候,子严加入进来了,可是没有人肯把陀螺借给他玩,子严生气地说“不借就不借,我不稀罕,我要做一个更大更漂亮的陀螺,也不借给你们玩!”没过多久,一个颜色鲜艳但圆得很不规则的陀螺诞生了。子严兴高采烈地拿着陀螺去给斌斌和佳佳看,没想到的是,陀螺才转了两圈就停下来了,子严着急地一边嚷嚷“怎么回事?”一边再次尝试起来。
这时,我意识到一个引导幼儿科学探索的契机来了,于是引发全体幼儿帮助子严寻找答案,“为什么了严的陀螺没有奥特曼百变陀螺转得好?”孩子们纷纷猜测,“子严的陀螺不是圆形的”“不圆没关系,方的陀螺也可以转,子严的陀螺太大了”“子严的陀螺用的纸太薄了”……
于是,我建议,大家回家都去试一试,什么样的陀螺能转得又快又稳?孩子们纷纷响应着。第二天,我们的陀螺展示会开始了。小驰带了五个陀螺来,有圆的,有方的,有五角形的,有心形的,还有三角形的。他说:“我发现每一种形状的陀螺都可以转起来,但圆形的转得最快。”亭亭跟着说:“我发现火柴棒戳在当中陀螺转得快,戳在边上就转不起来了。”峰峰指着一大一小两个陀螺说:“我的小陀螺转得快,大陀螺转得慢,一会儿就停了。”宇昂抢着对峰峰说:“你看,我的大陀螺转得时间挺长的,你的陀螺中间插的小棒太细了。”琳琳也不甘示弱:“我还发现薄纸做的陀螺不转,一定要用硬纸做的才好转”……
我把孩子们的发现一一统计在黑板上(影响陀螺旋转的因素),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来分析“陀螺转得好不好与什么原因有关?”大家一致认为:圆形或接近圆形的陀螺转得好;硬一点的材料制作的陀螺转得好;小的陀螺一般来说转得快一点;陀螺的支点一定要在中心;插在中心的小棒,它的粗细也要随着陀螺的大小而变化等等。由此,孩子们对“怎样制作好陀螺”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新的发现。可是,当我再问及:“为什么陀螺的旋转与这么多的原因有关时?”孩子们再次众说纷纭了,新的探索再次展开了…… 个案分析:
这样 的实验探索应该属于科学范畴,而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陀螺的制作让幼儿了解了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一些事物,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构建了科学知识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的构建不是靠老师的传播,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情况;交流总结得出来的。这种学习方式与我们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所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制作陀螺的实践过程体现了下面几点。
1、保持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做陀螺”就是发生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幼儿的无意活动引申为有目的的探索,有利于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有利于使幼儿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进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亲自尝试的探究活动,能帮助幼儿获取知识。这一探究活动“制作转得又快又稳的陀螺”,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知道陀螺的旋转与陀螺的形状、材料等外部因素是密切相关的,由此而获得的经验都是幼儿自己实践得来的,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这一知识的记忆,逐渐内化为幼儿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陀螺游戏中所蕴涵的力的平衡、力与阻力的关系等相关科学知识。这样做,可以使幼儿知道,知识并不存在于老师的头脑中,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从而培养幼儿凡事问个为什么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尝试、善于观察、不断总结的能力。 3、增进了幼儿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幼儿在陀螺的制作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发现,他们记下来,最后在与小伙伴的交流讨论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明晰了所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解释: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当意见与别人相驳时要与人争辩,这些都需要用语言这一工具,由于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小朋友都乐于表达、敢于表达,最后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结论,也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4、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陀螺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要寻找“转得又快又稳的陀螺”,就必须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陀螺来尝试。有的孩子做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陀螺;有的孩子做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陀螺;有的孩子用硬纸板、塑料板、白纸等不同材料做了陀螺……通过亲自动手,尝试观察,孩子们将结果相互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这种不重结果,重过程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孩子们成为勇于发现,乐于动手,敢于尝试,寻找真理的新世纪人才。这都是符合新《纲要》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