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49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 钱亚娟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由外界情景诱发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事情开展的一种科学活动。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相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发生。这种活动延续的长短,参与活动人数的多少,都由幼儿自己决定,教师实现既没有活动计划,也不为活动提供设备和材料。由于这类活动有强烈的内部动机。因此,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探索的迫切性都可强于有计划的科学活动,其内容发广泛、丰富性、生动性也是有计划的科学活动不能比拟的。但由于受

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这类活动出现后,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会因此而自生自灭。为了保护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幼儿学科学的积极态度,我园就如何指导好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形成了以下的体会。
一、要关心、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教师必须做有心人,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光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自发的科学活动。例如:一次在晨间活动时,两个小女孩在玩不倒翁。甲使劲推不倒翁,并说:“它怎么就不倒呢?”乙说:“它本来就叫不倒翁嘛!”“我知道!可我想它为什么会推不倒呢?”幼儿产生了探索的兴趣。这时教师给予幼儿指导,告诉幼儿观察到的是有关物体重心的物理现象,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因为无论不它推向那个方向,但它的重心始终只有一个,所以它不会倒。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再如:在如户外体育活动时,有好几个幼儿拿着小木棍在墙角挖东西,原来是蚂蚁钻到墙洞里去了,他们想把它挖出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墙洞可能是他们的家,你们挖了家他们会没地方住的。你们想想他们会干什么?”有的幼儿说:“它累了回家睡觉。”有的说:“它把粮食运回家给小蚂蚁吃。”老师抓住时机,介绍有关蚂蚁的生活习性等,使幼儿对蚂蚁有了新的认识。实例说明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存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些活动都同幼儿对周围事物是好奇所引起。在活动中,幼儿观察、触摸、摆弄、操作物体,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相互交流信息,正确的、模糊的并存;表达情感,积极的消极的皆有。这些活动随着幼儿的理解水平自然展开,但有的仅是开始,有的中途停止,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在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关注,及时发现,支持、鼓励和适当地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它将为幼儿带来更多的欢乐、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二、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教师的赞许和参与,会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和延续探索活动。如下午课间操时几个幼儿围在一起捉蜗牛,不做操,我没有指责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玩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行走,并提供材料,让幼儿观察蜗牛在木板和玻璃上爬行有什么不同,并把蜗牛放两个分别干燥、潮湿的玻璃瓶中,让幼儿观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使偶发性活动得到了延续探索。反之,如果

不关心,甚至制止、干涉,则将损伤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教师要抓住偶发、意外的情况和在某种时机下发生的自然现象等,以自己的热情、知识和求知的倾向感染幼儿,引导幼儿对事物的关心和细心的观察。抓住时机,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世界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如:一次外出散步,幼儿对小区内被风吹的小彩旗产生了兴趣,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彩旗有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有时没有?”于是组织幼儿讨论,讨论的结果是风大时彩旗发出响声。风小时,没有声音。显然幼儿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这只是直觉体验,而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带着问题,我们进行了“风从哪里来”的实验活动,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之后,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制作了“转动的风车”“小风铃”等小玩具。可见,教师的适时指导,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领域,满足和发展了幼儿的求知愿望和兴趣。




推荐
  •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实际工作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兴趣;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形成幼儿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

  • 做实课前准备、做好课后反思

    指南》在保教常规管理中对课前熟悉所教内容提出了非常细化的要求: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其实这也正是每个教师最起码做到的,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呢? 第一次试教,对于准备的那些材料,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探究情况,我几乎一一预设并去尝试了一下,有姐妹甚至打趣:就是不喜欢科学活动,真累啊!是啊,面对那么多的材料,我疑惑过,材料的呈现方式同样也会影响到现在的探究,从人手一份材料到小组一份的调整,在量的减少中我更多的还是希望

  • 益智区科学实验:尺子吸纸

    场景呈现:今天,益智区里来了5个小朋友有小宇、琪琪、美美、宁宁、乐乐,在益智区里我投放了神奇的纸屑。在选择区角的时候因为是新投放的材料,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喜欢,这5个孩子一来到益智区就开始讨论这些纸屑和尺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宁宁说:尺子是用来量纸的大小的,大的纸长度更长,小的更短。乐乐说:不对,这个尺子是用来划线用的,老师就经常用尺子这么做。两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就开始争论起来了,宁宁说:我们去问问老师吧。很快两个孩子找到了我,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知道了尺子和纸是用来做实验的,而且这个实验非常神奇。 说干就干,

  •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班级自然角的创设——科学探索活动指导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关爱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情感,还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如何更好地创建自然角,让班级里的自然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创建。 幼儿是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

  • 创设自然角提高孩子科学素养

    在第四篇环境创设中,有一个案例叫做小兔为什么要流浪,它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其他小朋友也都很想照顾它,但是兔子只有一只怎么办呢?于是,老师为了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首先和拿来小兔子的家长商量了一下,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老师采取了让小朋友轮流把小白兔带回家喂养的方法来解决,并且为了获得喂养小白兔的资格,老师鼓励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优点来争

  • 科学领域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参加平湖市幼儿园科学教学第二次主题式活动所思 今天参加了有当湖中心幼儿园承办的《平湖市幼儿园科学教学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活动中聆听了3堂同课异构行为跟进的教学活动:《大班科学活动:分灯笼学习9的分成》。有两名平湖市级名师和一名当幼的青年教师执教。同一内容,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每一位聆听者都受益匪浅。活动之后,也带给我一些思考: 困惑一: 数学活动中概念的界定。3个教学目标中都提到了分合结果的有序性,如何来界定有序性,在9的分成中,原系列教材中,有较为明确的指向,互补和互换规律的感知与学习。而《建构式

  • 《我和空气做游戏》科技主题周之感想

    本周是科技主题周《我和空气做游戏》的第一周。如何建构本主题?选择哪些科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又能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呢?经过与组里老师们的商讨,我们认为,第一周的重点应放在对空气基本特征的认知上,有了对空气的基本认知,才能接下去认知空气的流动,空气的力量等等。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四个活动来进行。 第一个活动《空气在哪里》。在本活动中,我发现,对我抛出的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这几个问题,孩子们的发言十分热烈,而从孩子们零散的发言中,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们对空气有一些模

  • 建构式课程下的科学教育,孩子在探索中建构知识

    今天的教师论坛活动要讲的是科学教育建构式课程下的科学教育。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关注孩子们的科学活动,但是要做为一次活动在众多优秀同事们面前现丑,还是感觉胆怯。题目读了无数遍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讲起,也不知道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好,这是个论坛,就像网上的论坛一样,是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也是共同学习的地方。 孩子爱问为什么,他们的问题会没完没了,有一颗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因而培养孩子的探索欲是建构式书中科学教育的第一大目标;第二是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语言

  •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的重与轻

    秭归县九畹溪镇幼儿园 谭林桂 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活动课,是一直困扰着众多幼儿教师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做到避重就轻,即重过程轻结果;重合作轻热闹;重结构轻花样,重探究轻推论,重激励轻批评。 A 重过程轻结果 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探究能力、探究过程的得失等方面,而不应仅仅关注幼儿是否得出了我们预设好的结论,要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求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求知,使幼儿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