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更新时间:2018-11-19 14:26:10

《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操作材料。数学操作材料与数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皮亚杰认为:“数学逻辑概念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们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对客体的动作建立。” 可以说直观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反复地操作探索中,对材料中所蕴含的数学关系有所感悟,从而丰富自身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那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结合日常的实践经验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突出重点。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所凭借的物体,操作材料本身的特点及由这些特点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我们应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即投放体现近期目标,最近进行的数学内容的材料。如根据小班“分类”阶段我们可提供各种颜色、粗细、长短不同的小棒、纸盒制作的房屋等玩给不同颜色的小棒找家;根据中班“会按某一简单规律排序”要求可投放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木珠穿项链等;根据大班的“测量”目标可投放各种积木、直尺、卷尺、教室橱柜的图片、记录本和纸等。这些材料都蕴含某一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同时让幼儿一看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重点突出,目的性强,使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关键经验。

二、材料应满足个体差异和心理发展水平,体现层次。

孩子认识事物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材料的层次性是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幼儿各自操作需求的保障。因此,我们应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逐步达到目标要求。如: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明显个别差异,数概念掌握好的幼儿,对5以内的实物数量,不用一一点数,目测群数就能说出总数;数概念掌握一般的幼儿,能目测说出3以内的实物数量,而数概念掌握较差的幼儿,对实物的数量,要一一点数,才能说出总数。因此,我们可以因人而异,为幼儿提供排列较规范、整齐,便于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数数的实物图片、点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及能力进行练习。又如在数的组成的活动中,有的幼儿需要借助实物进行分类,才能帮助记忆、完成,有的幼儿只需利用给出的圆点,就能按照给圆点涂色的方法将他们分成两份,还有的幼儿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直接给数字进行分类,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也应有区别,可提供纽扣、点子卡、数字卡、记录单等,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可以选择到自己可以操作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另外,幼儿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一般规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也应考虑到材料要适应每一个阶段幼儿的感知特点,体现层次性。如认识数字6,先可以以过生日插蜡烛的形式,让幼儿数出6根蜡烛并插上,接着可提供的数量为3~6的各种图片,让孩子找出数量为6的的卡片送给小寿星,最后提供贴有数字6的礼物盒进行装礼物。在一开始的感知阶段尽量投放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帮助孩子建立感性认识和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抽象的图表材料(图片、表格等不是具体实实在在的东西),再过渡到完全抽象的符号,如图形、数字等,使孩子在游戏中不仅认识了6,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它所代表的含义。

三、材料应突出趣味和可操作性,激发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喜欢有趣的、美观的、色彩鲜艳的材料。在具体可感、有趣的情境中,非常容易引发他们操作的愿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大班根据图片口编应用题的游戏,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特征、动态的小猫图,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捉鱼、有的戴帽子的、戴眼镜的、有的在草地上、有的在泥地上……不同动态、不同特征的小猫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使幼儿被吸引的同时,有了“编的”的内容和兴趣。

同时,幼儿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摆弄物体,不断的思考、探索来获得经验和感知的。当一组材料,只需幼儿看看即可时,便会感觉索然无味,也就失去了操作的兴趣、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应提供可以引发幼儿思索,自我探究空间大的材料,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愿望。例如,大班“拉一拉”游戏,我们可提供底板若干(上面用短棒插成的纵横坐标,并在坐标上标有字母数字等符号)、橡皮筋以及各种提示卡(如A1~B5等)。这些材料,不仅操作性强,能引发幼儿根据提示卡上的形状、文字等提示用橡皮经拉出相应的图案,从而在游戏中感知方位、形状、学看提示卡等等,而且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按提示拉一拉逐步熟练之后,可自己设计独立各种不同的图形和坐标提示卡,使游戏不断的深入,久玩不厌。
四、材料应丰富多样可选择空间大,增进探究。幼儿要理解某一个概念,必须要具备体现这个概念属性的多种经验,并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逐步完成概念属性的概括和抽象,最后形成初级概念。因此,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对于同一种数概念属性,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材料。如在“有规律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为幼儿提供形形色色的木珠、塑料棒、纽扣、几何图形,让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拼、贴、串、摆、画的摆弄操作中,感知体验多种规律排序的方法,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从而概括和抽象出有规律排序的概念属性。

另外,我们也可将每一种材料的价值最大化,做到一物多玩,使其具有多种变化和组合的可能,这样材料的可选择空间就大,才会更具有魅力去吸引幼儿,以增进其游戏和探索的愿望。如我们可为幼儿提供“百变瓶”,瓶子的大小、高矮、粗细以及颜色、形状等方面各不相同,并辅以游戏记录单、盒子、球等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造性地自主设计游戏。他们可以玩饮料屋游戏,在整理饮料的同时进行分类;可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学习10以内书的分解与组成;还可以进行买卖,在买卖中巩固10以内加法等等。

五、材料应能引发幼儿自觉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体现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都强调了生活环境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又要注意数学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生活化,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觉的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例如“超市”游戏,我们可提供各种商品包装袋、饮料罐、牙膏盒、铅笔;不同面值的纸币等等,这些材料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中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看懂各种商品的价格并学习用合适的钱币购物,计算并记录花了多少钱等等,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述,另外我觉得在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时还要注意:材料要安全、卫生,即取材时要注意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同时,材料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数学活动《小狗逛超市》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小狗逛超市》这个教材来源于《小班建构式课程》冬天来了主题中的一个内容。但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在原来的活动中,它有两条目标:一是根据物体大小特征进行排序和相应的匹配;二是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我觉得这两条目标较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不够全面、具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以下调整

  • 师徒结对汇报课感触

    昨天,刚上完师徒结对汇报课,感触还真多。 记得10月底,我作为新教师,上了一节亮相课《树叶分类》,那时候的我,对数学领域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因为上次第一次尝试上数学活动,不是很理想,然后也是想给自己一个挑战。 所以这次的师徒结对汇报课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了数学领域《小瓶子戴帽子》。 整堂课我虽然感觉各环节还是蛮流畅的,但听了各位老师的评价与建议,感觉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其中张老师的的意见我觉得非常好,说小朋友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拿着同一个瓶子,如果瓶子上是一个点,那就一直在复习一个点,没有进步。然后在每个节上

  •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先一起来玩拍手游戏,好吗? 师:看大家玩的这么高兴,还想不想玩其他的游戏?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有要求,一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二是大家在游戏中要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每个游戏要听完要求后再开始,大家能做到这些要求吗?(出示数学乐园) 生:能!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到乐园做游戏,不过还得带上这几位老朋友,看看有谁! 出示:数字娃娃。 二、活动展开 1 、复习 0----10 各数的认识 师:瞧!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字娃娃,它们都到齐了,谁能用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是当今幼儿 教育 的新课题。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形式迈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教育过程,提供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被广泛地运用到语言、常识、音乐等活动中。以下是我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应用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1.数学教学课件的选用、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所选用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

  • 数学活动中游戏带来的启示

    数学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再加上我多年没有教过数学了,因此,在我拿到相邻数的教材后有些紧张,但了能上好这样一节课,我查看了《纲要》和相关的材料,并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等这些对数学活动的要求,积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并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末。让幼儿在游戏、观察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就促使了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我又临时结合

  • 数学活动游戏化

    新学期开学,我翻阅了幼儿用书和教师用书。想找更适合大班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升入大班,孩子们长大了,变得调皮了,单调的一个游戏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我综合了几点,与大家共勉。 1、摆摆弄弄玩数学 幼儿的思维源于动作。在数学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操作学习,考虑如何创设环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学习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利用幼儿喜欢的方式玩数学,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喜欢数学活动。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他们熟悉的材料。如树叶、水、豆豆、易拉罐、瓶子、扑克、积木等材料,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 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游戏活动资源学习数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也说游戏提供了儿童思维活动的材料和工具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儿童的智力品质得到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是促使儿童获得最佳发展的重要手段。 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

  • 开启婴幼儿逻辑-数学智能之门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人类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推论、归纳、假设、验定等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通常数学家、工程师、财会人员、电脑编程人员等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数学智能。 说到逻辑-数学智能马上就会想到数学,是的,逻辑-数学智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逻辑-数学智能不等于数学,逻辑-数学智能是一种智能的倾向,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智能是倾向于理性的、逻辑的。 什么是儿童的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主要涉及到以下能力: 1、运算能力: (1)对数学感兴趣有的人一接触数学领域就头疼,味同嚼蜡;而有

  • 3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1.会按生活习惯看钟,知道早上两针竖起来成一直线时应当起床,中午两个针都指钟顶就要吃午饭了,午后两个针再竖起来时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晚上短针横指时就要睡觉了。宝宝学会看数字之后,短针指某个数字,长针指针顶就是那个数字的几点钟。 2.分清长短,高矮,大小,多少,厚薄,粗细等。宝宝会利用重叠法或一对一的排队法区分清楚. 3.记住家庭的楼号,门号和电话号码.经过练习能学会按键给奶奶家或姥姥家打电话,记住2~3组8位数的电话号码. 4.通过赢大小的游戏理解数字顺序的大小,会用卡片玩1~5或1~10的赢大小游戏 5.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