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瑞吉欧教育方案原理
弹性计划

弹性计划

更新时间:2014-07-21 10:30:25

《弹性计划》可能是您在寻找瑞吉欧教育方案原理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认同了“教育要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并对其内涵和基本要求达成共识以后,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这种认识贯穿在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去。最初的探索是从不触动幼儿园原来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只考虑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始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不突破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不触动原来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十分困难的。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有两个。
    一是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合孩子的兴趣(尤其是他们当时的兴趣),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过程中来。于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十分奇怪且有些尴尬的的角色:一方面,经常要采用置之不理、转移注意或许空愿(“这个问题咱们以后再……”)的“策略”压下孩子们已经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另一方面,又要时常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对另一个问题或事物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我们“压下去”和‘调起来”的兴趣所指向的内容,就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而言,本质上并无二致。
    例一:幼儿在看了一部警察抓坏人的电视剧后,对警察叔叔敬佩之至,一连许多天,天天谈论、模仿他们,而模仿中又有一些偏差----仅仅是一些追追杀杀的打斗动作,以至于搞得班里闹哄哄的。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人民警察的职责,感受他们热爱人民、服务社会的品质和纪律性,这本来是一个多么有利的教育时机啊,但不行呀,因为计划上赫然写着“认识商店和营业员”。
    例二:体育活动中,孩子发明了一种“滚瓶子跑”比赛:边跑边推动灌了水的可乐瓶,看谁能先到达终点。比赛中孩子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瓶子滚得又快又直,有的则总往一边斜,有的干脆在原地打转转。这是为什么?体育活动结束了,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提出了问题,并且出现了各种猜测和讨论。可是,接下来的科学活动却是“认识磁铁”。
    二是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致。为了使预定的目标能够达到,使预想的教学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老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排斥”孩子提出来的问题和想法,即使这些问题和想法教师也承认“很有意思”,“很有价值”,但由于担心原定计划不能完成,只好置之不理。教师们也愿意给幼儿一些自由探索和表达的机会,但常常因为“时间不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像“一日几游”的观光客,被司机兼导游的教师拉着,走马观花。于是,教学过程成了展示课程计划的过程,成了不讲实效的“走过场”。
    例三:一次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画着一只老虎在追几只兔子的图画,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兔子。当一个小朋友说“赶快给猎人打电话,让猎人来打老虎”时,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反对:“不行!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兔子还不是一级保护动物呢,连二级也不是!”“对!应该让老虎吃一只兔子,不然,老虎会饿死的!”另一个男孩大声附和。这一下班里炸了窝,孩子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围绕“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的辩论热烈地展开了。这时,老师大声说:“好了!好了!都别争了!咱们刚才的任务是什么来着?想办法帮助免予!我看谁想的办法好!某某,你来说!”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下来,但争论却没有停息。挑起论战的孩子一直在嘟囔:“老虎是吃肉的,必须吃小动物,什么都不让吃还不饿死了,怎么保护?”
    例四:这是一次美工活动。孩子们试着用各种盒子和彩色纸制作玩具。几个设计得简单的孩子当然先做好,而设计得比较复杂的孩子甚至连一半也没做完。这时,老师请大家注意听做好了的幼儿介绍作品,但几乎没有人听,因为大部分儿童仍忙着
 
自己的事。最后,老师让大家把东西收好,换鞋、排队,出去活动。“老师。我还没做好呢!再让我们做一会儿!”“到点了!没做好的先放到美工区去,下午有空时再接着做!”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放下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去换鞋,回头一看还有人趴在桌前忙着,于是又赶快跑回来抢着贴点“零件”或“装饰品”。来来往往,你等我待,一个队排了20分钟。
    上述矛盾以及类似事例,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尽管今天人人都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但是,当幼儿真的对某个问题感兴趣了,想学了,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了,我们却又以“不符合原定计划”为由,拒绝支持和帮助。这不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吗?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有什么不合适。因为在大家的意识中,课程就应该是这样:(l)有一个预先制定好的完整的课程计划,安排好课程目标、内容、进度,分配好课时;(2)由教师和教研人员负责设计具体的课程,近些年还出现了教师不再设计,只需选择。重组他人设计好的活动,甚至连选择、重组也不需要的情况----有些“教材”把每周、每天、甚至上下午该做什么都替教师安排好了;(3)设计的模式基本是“目标模式”----把《幼儿园工作规程》或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保教目标“层层分解”,制定出学年、学期、月、周目标,根据这些详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精心设想即将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详细记录下来写成教学计划(教案);(4)教师的作用就是严格地执行计划,即根据既定教案,“引导”幼儿像计划中预想的学习者角色那样,“参与”一番,“活动”一番,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当然,教师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并非绝对一成不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不能改变计划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程序,否则,就是“跑题儿”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遗憾的是,这样的课程观念、课程设计模式和实施方式,其实是十分不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学习的。前面的事例多少已经能够说明这一点。
    看来,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真正为幼儿的“学”服务,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在这方面,意大利瑞吉欧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实践经验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瑞吉欧的幼儿学校没有预先设计好的课程,因为他们认为,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预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学习潜力的束缚和阻碍,只能把学校推向“有教而无学”的状况。
    因此,瑞吉欧的幼儿学校坚决摒弃了
   
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而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包括家长)共同建构的过程,视为一个保持着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过程。在他们看来:
1、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儿童的学服务的,那么,重要的不在于提供多么完备、标准化的教学形式,而在于支持、帮助、引导和促进幼儿充分地学习和发展。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2、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如果教师有1000个假设。那么他就容易接受来自孩子的第1001个或2000个不同的反应。教师只有在自己设想过足够多的可能性时,才更容易接受未知,对新的想法更加开放。因此,瑞吉欧的课程计划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这样的“计划”不仅使教师做好了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的准备,而且为儿童的参与,为课程的发展,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3、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假设(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瑞吉欧的教师坚信:“在旁边站一会儿,给学习挪出一些空地,仔细观察(这里的观察,并不只是对儿童行为的知觉,而且包括对它的“建构”----建立档案、“解释”----尝试理解和“重新洲览”----反思、与同行讨论、再解释。这个过程,不仅直接支持了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丰富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而后,如果你能够很好地领悟些什么,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往常。”
4、“追随儿童”、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当然是重要的(这里的目标指的是一般性的目标),并且应该始终保持在教师的视野之内,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了这些,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了智慧和创造。
5.“追随儿童”的课程既可以是教师发起、儿童发展的,也可以是儿童发起、教师发展的,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切磋学习、经验共享的过程。这种切磋学习与经验共享不仅发生在儿童同伴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之间。瑞吉欧特别强调了儿童作为“资源人”的作用和价值。在他们看来,儿童并非只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潜能;他们有自己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理论”;他们不仅希望得到,也希望给予。因此,他们可以为课程的发展、为教学、为教师提供积极的帮助。
    前面提到,瑞吉欧的教师认为,和儿童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
   
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确定性可能来自于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早期学习和早期教育基本原理的掌握;不确定性和新异性则更可能来自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而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可能正是教师的“本知领域”。对此,瑞吉欧的教师十分坦然。他们不仅不怕自己驾御不了局面,而且把未知视为自己继续学习的条件或动力,乐于把它们作为一个“项目”(课题)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他们确信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够通过提供主意、建议、难点、问题、线索和途径等方式,给自己并给教学以启发、支持和帮助。儿童所提供的一切,会同教师的经验、智慧和思考,共同形成了一份“极为骄人的资源、财富”。
    在提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口号,并以此作为改革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瑞吉欧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和实践无疑会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当然,无论一个教育模式或系统是多么理想,它必须也只能植根于自己的土壤。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土壤中,在一些优秀教丈的先进经验中,类似瑞吉欧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早已破土而出,只不过还没有被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被发扬光大而已。意大利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广借世界先进教育经验的东风化为春雨,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催发了瑞吉欧一艾米里亚体系这一充满人文精神的早期教育奇葩,这本身又将带给我们多少启迪!


   
推荐
  • 向“瑞吉欧”学什么?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张 丹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对于瑞吉欧这个名词,早已不再陌生。刚听说时一度以为这是个人名,就如蒙特梭利一样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意大利北部小镇。于是就奇怪,为何一个小镇能把学前教育变成一项全镇的事业?为何它的学前教育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是它最具特色的方案教学? 是它的教育思想? 还是它对儿童的高度尊重与关注? 因为从没有主动的学习过,所以尽管心里一直存有疑问,对 瑞吉欧 教育实在是一知半解。近日,聆听了省教科院幼特教所尹坚勤所长关于瑞吉欧教育

  • 意大利瑞吉欧课程介绍

    一提到瑞吉欧,在人们的脑海中总会勾画出这样一幅图景:活泼、可爱、健康、自由探索的孩子,认真、尽职、协作工作的教师,优美、独特的空间环境及家长、社区参与的学校管理。30多年来,瑞吉欧人在教师、家长、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创建了一个能充分发挥其巨大潜能,能感受到其自身存在价值,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们幸福地生活、工作和游戏着;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人格,充分地包容幼儿各种非同寻常的“奇思怪想”;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扮演着各种支持性与引导性的角色--伙伴、向导与研究者;在

  • 弹性计划

    在认同了“教育要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并对其内涵和基本要求达成共识以后,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这种认识贯穿在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去。最初的探索是从不触动幼儿园原来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只考虑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始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不突破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不触动原来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十分困难的。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有两个。 一是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合孩子的兴趣(尤其是他们当时的

  • 我们能从瑞吉欧那里学到什么?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二章 这一章要讨论的问题立足于对瑞吉欧-艾米里亚市6所市立幼儿学校的3次粗略的参观、同那里的教员和对这些学校有所了解的美国同事进行的讨论,以及对于记录学校工作的打印和录像材料的审视。尽管对这些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实践的浮光掠影的展现只能导致有限的理解,但是它确实促进了我对美国早期教育的几个方面作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将它们概括为如下六条教训: 学前儿童的项目工作和视觉艺术活动 就象我们能从本书其它章节看到的一样,瑞吉欧方法有许多特征引起从事早期教育的人们强烈的兴趣。而我自己独特的兴趣在于这里

  • 瑞吉欧幼儿教育发展的背景

    瑞吉欧·艾密莉亚幼儿教育系统创建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在1945—1946年期间,意大利政权进行重新改组,意大利民众也自力更生兴起了由家长团体自行运作的学校。瑞吉欧· 艾密莉亚学前学校即为其中的一例。当时在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的创始人拉古奇的带动下,民众在卖掉二战德军丢掉的破坦克车、卡车、马匹等军用设备以后,依靠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立起一所新的民间学校。当时这所学校起名叫“鲁宾逊”,只有两个教师,最多只能容纳60位小朋友。到了1963年,意大利民众充分肯定了非宗教性幼儿学校设立的权利,从而打破了天主教会垄断幼教

  •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

    瑞吉欧告诉我们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可是,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们不无困惑的发现,如何和不同的孩子打交道,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两类孩子带给老师更多考验: 1、性格特别执拗、脾气拧,简言之任性。这类孩子往往不管老师怎么提醒、批评都收效甚微,给班级有序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特别沉默、不说话,简言之内向。这类孩子往往在班级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并不会妨碍到班级常规,但孩子不跟老师和同伴交流让家长很担心,急于请老师帮忙让孩子变得活泼起来。

  • 古镇资源园本活动中“方案教学”的运用与研究

    幸聆听了江苏省教科院幼教特所尹坚勤所长带来的一个精彩讲座。这个讲座的主题是世界上最风靡的幼儿教育模式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巧的是:我们幼儿园正在实施的省级课题《古镇资源园本活动中方案教学的运用与研究》就是借鉴了瑞吉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我们非常兴奋,这个讲座就好像是为我们幼儿园量身定做的一般,得到专家引领的机会可不多哦! 在我们的课题实施中,古镇资源是研究的对象,园本活动是研究的载体,方案教学是研究的形式。我们一直在说要找到这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可是这个结合点究竟是什么?怎样把这三者有机融合?是我,也是我们全

  • 有感于瑞吉欧的环境——读《对话瑞吉欧》有感

    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总像让环境做的最好或更好。最好是相对的。因为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 当我看到了瑞吉欧教育方法中,他们对于空间的利用,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所完成过的环境布置,瑞吉欧的许多学校很美,但它们的美并不是依靠昂贵的家具摆设,而是由整个学校中洋溢着的儿童和教师共同学习的愉快氛围所产生的。瑞吉欧的婴儿中心和幼儿学校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一提墙壁上涂着美丽的颜色,家具的造型十分可爱,书架和桌子上摆放着简单的物品,从窗户和门中投射进来的阳光照射在儿童绘有美术图案的塑料薄膜上,学校

  • 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读《对话瑞吉欧,艾米莉亚》有感

    继续读《对话瑞吉欧》,书中有一个桥段反复提到老师应该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这是瑞吉欧艾米莉亚教师最喜欢用的一个譬喻,他们喜欢以幼儿与教师一起参加乒乓球游戏的隐喻。教师要试着去扩展幼儿的耐力与注意力的集中,增加技巧与策略的范围,强化他们的集中和努力,但仍允许孩子在游戏中尽情地体会到欢乐。另外,我对于书中用对演员和编剧的比喻解读师生关系,感到很有启发。 记得上次在白节好课反思中,我说我理解的好课就像一部好电影,今天我仍然以拍电影说来比喻我眼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如果一个导演在拍电影时总想着票房,那么他整个的拍摄过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