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真心换真情——教学《一株紫丁香》反思

真心换真情——教学《一株紫丁香》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8:48:49

《真心换真情——教学《一株紫丁香》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前透视:《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儿童诗,讲的是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的,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儿童情趣。

二、我读《一株紫丁香》:
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了曾经学过的一首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发现它们是何其的相似,都是发生在老师的窗前,都是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越读越感觉它的美。第一节一个“踮”字,使“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接着那“绿色的枝叶,夜夜和您做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满树盛开的花儿,是为了感谢您对我们的挂牵”、“老师,休息吧”,无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
这首诗以儿童的口吻,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的,但老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备课……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作。

三、我的教学设想:
在识好字的基础上,以读为主,通过多读,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老师的辛勤形象,感悟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尊师的意识,加深师生间的情意。

四、些许收获:
(一)读中悟,悟中读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文本的语言美,以及它所蕴涵的内在美,我在对课文的感悟中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片段一]: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来读第一小节?(指名读后问:“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
生:我们。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安静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我们”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他们对文本有了亲切感,也就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中去了。]
生:“安静的小院”就是没有一点点声音,非常的安静。
师:那小朋友是怎样走进这安静的小院的呀?
生:(指名一生回答)他们是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的。
师:踮起脚尖儿是怎么样的?你能做一做吗?(学生不仅把脚后跟踮了起来,还猫着腰,走得活灵活现。)我继续追问:“你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呢?”(因为老师在批作业,我不能打扰了老师,所以要这样踮起脚尖儿来走。)我说,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那就请你来读读吧。
[读着读着,仿佛真的看到了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儿走到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风吹来的浓浓的花香,无不把孩子真诚的爱送到了老师的心田。就这样一步步地把学生引进了我们的文本,让他们感同身受,并把自己在朗读中的理解回归到朗读中去,从而使朗读变得有血有肉,读起来也就有滋有味了。]
[片段二]:学习第五小节
这一小节主要讲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劝我们的老师不要太辛劳了,快点休息吧。我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第五小节。
生读。(有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都想读,对吗?那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师:听大家读得那么激动,老师也想试试,好吗?
[老师以入情入境地朗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并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体会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
师: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你们也来劝劝老师吧——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叫老师快点休息了,然后还叫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师:为什么叫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呢?
生:因为闻着花香,老师就睡得更香了。
师:你真会想象,请你来劝劝老师吧。(学生读)
师: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因为有了紫丁香的花香,老师的梦一定会又香又甜的。
师:哦,是啊!那你知道这里的:“香”是因为什么?“甜”又是因为什么呢?
生:“香”是因为紫丁香的花很香很香,“甜”么是因为花香也有点甜甜的,所以说是又香又甜。
师:“甜”仅仅是因为花香吗?
生:还有这紫丁香是小朋友们种的。追问:从小朋友们种的,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老师心里想着自己的学生,他们那么有爱心,所以老师心里觉得甜滋滋的。
师:你们真会想,让我们再一起来劝劝我们的老师快快休息吧——生齐读。
[在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基础上,他们的朗读深情多了,一个个充满激情。读着读着,就好像老师真的就在他们眼前似的,他们迫切地想把心里话告诉给老师听。]
(二)注意细节,防微杜渐
在自己上课前已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总感觉“踮”的读音(第三声)学生没有读到位,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时,我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踮”,因为他确实也读得好,也就顺带了一句,“你的声音真响亮,第三声读得真到位,我们也像他那样来读一读”,于是学生齐读,接下来的开小火车也没有发现学生读错。为了强化这个第三声,在课文的学习中,我特意把“踮”的读音出示,提醒学生读准。非常可喜的是,朗读中没有因为学生没读准而停下脚步来纠正,我想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吧,先入为主还是很明显,相似的错误只要有人犯了,有时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呢,抓住了先机,你就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而在“脚尖儿”这个儿化音的朗读上,由于我在第一位学生朗读时,就向大家指出这是一个儿化音,并请一名学生为大家示范该怎么读,学生适应地很快,在后来的朗读中基本上没有学生把“儿”拖得很长,儿化音读得比较好。从这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关键是老师引导的时机,抓住好的契机,会让你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首尾呼应,融会贯通
    整首诗都是围绕着“紫丁香”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赋予紫丁香的责任,我在前、后两次问学生:“你觉得紫丁香怎么样?”
[片段一]:导入时
师:你们喜欢紫丁香吗?
生:喜欢。
师:喜欢它什么?
生:因为它的花很漂亮。
生:因为它很香很香,闻了觉得很舒服。
[学生这时对花的喜欢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只是从它的颜色、香味来区别喜欢与否,属于是浅层次的喜欢。]
[片段二]:小结时
当我们读完整篇课文时,我又问: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现在觉得它怎么样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更美、更香了。因为紫丁香能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劳;能为老师唱歌,还夜夜和老师做伴。
生:我也觉得它更美了。因为它就像是那些小朋友,在老师的身边轻轻地唱歌,让老师不孤单,不寂寞了。
[这时的孩子对紫丁香的喜欢已经能从它隐含的作用出发,了解了紫丁香对于孩子们的意义,知道了紫丁香的不同寻常。]
做这样的设计,我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一株普通的紫丁香却包藏着一颗颗炽热的童心,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我们最敬爱的老师。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情的爱。
(四)情境渲染,升华情感
在对课文进行小结的时候,我让学生带着对紫丁香的感情齐读全文,并配上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学生入迷的表情告诉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这情景似曾相识,虚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我接着问:现在,你知道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的窗前,这会给老师带来些什么呢?
生:因为小朋友们让紫丁香帮助老师消除一天工作的辛劳。
生:老师晚上工作很辛苦,现在有了紫丁香的陪伴,老师闻着花香,就觉得轻松了很多。
生:老师闻着花香,心情也好了,工作起来也就不累了。
生:紫丁香的绿叶沙沙的,就像小朋友们在给老师唱歌,老师听了多么高兴啊。
生:有了紫丁香,老师睡觉的时候,她的梦就会又香又甜呢。
生:老师给小朋友批作业,还要备课,很辛苦,种一株紫丁香是为了回报老师。
[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也很合理,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紫丁香的作用作了很好的诠释。]
师:是呀,这是一份多么特殊的礼物啊!当孩子们长大了,离开老师了,谁来陪我们的老师呢?
生:紫丁香。(学生大声地说)
[这时,我发现班中有两个孩子在悄悄地用手擦眼泪。课后问他和她,说:“我听到谁来陪老师,就想哭,觉得太感动了。”是呀,孩子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也已经真正地走进了文本,做到了人文合一。]
师:是啊,只有紫丁香依然静静地站在老师的窗前,还在悄悄地盛开着。小朋友,这时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紫丁香树越长越大,越长越高。
生:树上的花很多很多,越来越多。
生:花香也越来越浓,整个小院都能闻得到。
生:紫丁香树绿叶的沙沙声更响了。
生:那些花就像我们的笑脸。
师:那么多的花,那么多的笑脸,也就是说——
生:老师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是啊,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呀。老师就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就像是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通过合理的想象,使学生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紫丁香一直默默地陪伴在老师的窗前,一年又一年。]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吗?
生:我觉得这太感人了。
生:这首诗让我感动。
师:我读着,觉得诗中的老师好幸福——(我还没说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生:我知道。因为他的学生给了他一件特殊的礼物,给他种了一株紫丁香,让紫丁香陪伴他,花香可以消除他一天的疲倦。可是我们没有给你种……
师:虽然你们没有种紫丁香,但是在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贺卡、鲜花,就像你,放了学还特意捧来一大束鲜花,(这个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发)老师同样感到很幸福,做老师就是一种幸福。
[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五、几点思索:
(一)导入:
我在导入时的设计是这样的:小朋友,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时,你最喜欢什么花?(在我的想象中学生一定会说到桃花、迎春花、山茶花……)接着我再出示“紫丁香”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花,认识它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大家介绍“紫丁香”。)然后再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到了今天的课题,再以“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的问题,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来。
可是事与愿违,当我叫起第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她就干脆地告诉我——是紫丁香;第二个也准确无误地说是紫丁香;第三个也理直气壮地说是紫丁香。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怎么那么巧呢?当我看到孩子坐下去时那得意的神色,我明白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能看到紫丁香,因为它们大多生长的我国的北方。那为什么孩子们明明对这种花不熟悉,却还要告诉我最喜欢的花是它呢?我想他们是在投我所好,因为知道今天要上这一课(昨天布置大家预习的),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什么叫最喜欢,反正说老师想要的就行。如此一来,我倒有点哭笑不得了,只能出示紫丁香的图片让大家仔细看它的样子,以此加深大家对花的印象。自我感觉今天的导入显得多余,简直是多此一举嘛,可直接导入即可。
(二)朗读: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就是要听到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曾听一位特级教师说过,假如在你的语文课中听不到阵阵的朗读声,那么这注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不能很好的朗读,怎么去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义呢?
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了很多,但总觉得学生读得挺好,但提高不大。究其原因,一是我在朗读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对第一小节的学习中,我们讲到了“安静的小院”,学生说到了“没有一点点声音,非常的平静”、“踮起脚尖儿是怕打扰了老师”,我应该让学生轻一点,再轻一点来读一读,学生可能对“安静”的理解更到位一些。二是朗读缺乏层次性。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得声情并茂,这样的读大家才愿意听,才想听。
(三)如何安排才合理:
课最终没有顺利完成,我只把课文讲完,最后没有小结,也没有把紫丁香的前后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整首诗,自己感觉缺乏了完整性。反思后认为,像这首诗从完整的角度出发,我不应该安排为第一课时,应该安排上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向学生介绍紫丁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生字词,然后学习第一小节,把“安静的小院”是怎么样的?说得更具体一些,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然后第二课时就可以从第一小节引入,直接学习课文,这样可以把多余的时间留给最后的小结,进行对前后紫丁香的看法的比较,让学生懂得紫丁香为什么更香、更美了。并加上配乐朗读全文(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以情景进行渲染和烘托,使整堂课达到一个高潮。这时,再让学生说说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些什么呢?对学生们来说,这样的融会贯通他们也易于接受。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第三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第一单元练习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照样子写句子。 3、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并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积累的巩固。 4、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阅读复习中相机进行实践。 二、具体安排: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形式:专题复习和训练评讲相结合 2.措施: (1)编写训练题一份,进行堂上练习。 (2)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专题复习。 (3)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阅读复习: 1.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

  • 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有感

    【案例】:今天,本想拿几张邮票给学生看看的,但走得匆忙,忘了。于是便开始照自己预设的方案开始了我的滔滔不绝。一翻正常的激趣,导入之后。我和学生们便扯到了课文的那张插图。在其中,我突发灵感问学生:你们猜哪个是阿切尔?虽然这相当明了,但我却还是顾弄玄虚。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从位子上站起来,喏,喏,喏,那个站着的就是阿切儿。我调侃道:要说出理由来的,不然太没有水准了。 学生们抓耳挠腮,随后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那个站着的是阿切尔,因为书上说阿切尔旁边有一位先生,那位先生手里拿着一整张大的邮票,坐着的那个人拿着一整

  • “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教学——蚂蚁与西瓜

    一、配乐诗朗诵,带领学生去旅行,带上蚂蚁的头饰,变成小蚂蚁,来到蚂蚁王国。 二、师生共同阅读 讨论:到了蚂蚁王国的哪里,在干什么?(看着王国图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生:在草地上休息。 生2、师:观察的真仔细 生3、吃东西 你们在干什么?跑、减肥 师:在喊什么?有什么好吃的 大西瓜 师:他们想搬回家,可是使劲推、使劲搬也搬不动。 师:怎么喊的?学生自由喊话。 你的心情怎样?生:迫不及待 师:其他蚂蚁在干什么?学习摆动手臂跑 师:喊口令一二一二推,可是还是推不动。 师:他们想了什么办法:用铲子铲、先把它吃掉一点

  • 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浅水洼里的小鱼》听后感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这些小生灵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频临死亡,而文中小男孩的行动却令人肃然起敬,文中的我后来也一定加入到把小鱼送回大海的行列。陈培莉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语文味。 一、凸显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问题展开,体现了质疑解疑存疑的过程。 1.新课伊始,引导质疑。陈老师在出示课题,学生读题后问:读着读着,你心里冒出什么问题了?学生马上质疑

  •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反思

    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如此优美的导语把孩子们带入了梦幻般春天的旋律中。第一单元4篇课文都是美的化身,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品味。 《找春天》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过完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孩子们早已盼望着新学期的到来,盼望着领新书的时刻,也盼望着读第一篇课文的感觉。因此,孩子们对第一篇课文复习得非常到位。基本上孩子们在课前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朗读固然重要,结合课文插图有感情地朗读才是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感悟的情况下背诵课文。春天是美丽的,文中的春天更是迷人的。可是

  • 生成——成就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听朱茵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有感

    听了朱茵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感触颇多,让人为之眼亮的是她在设计中打破了我们惯有的套路导入初读课文生字词教学理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始终融情于情境中,把生字教学弱化,相应地朗读好词语即可。这样的设计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而学生的学习也没有间断,一直沉湎于老师的情境中,大家学得其乐融融,兴奋始终伴随着孩子们,从一只只高举的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整个课堂的积极性。 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在邬惠英老师的评课中说到了,她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是从线性走向板快,从钢性走向弹性,并设计了四大板快,分别是:情境导入、品读、感

  • 16中国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还写了两个生字。 1.全班听写身、安两个生字。(写完后四人小组内互相批改,不正确的进行订正。) 2.出示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 东方升起的( )是红的,春天开放的( )是红的,( )身上的衣服是红的。迎风( )的国旗也是红的。 3.指名学生背诵第一小节。 二、读长句,品味红。 1.你们刚才背诵的是小诗的第一部分, 红色越来越清楚了,句子也变得越来越长了。 在第二部分中也有四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娃娃》听课有感

    周四,听了来自拉萨的小李老师的一节语文课《风娃娃》。小李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态自然,与学生的交流非常亲切。从整节课来说,优点、亮点还是很突出的:首先,注重激发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儿童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这个安全是心理上的安全,能够敢说敢想。然后,要尽可能地有意思,让儿童乐于参与。本节课上,从一开始的猜谜语,到后边的开火车检查读音,再到互相提醒、整理答案,更多体现的是一

  •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