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反思

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0:27

《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在上《七课钻石》时,我思考的最多的是如何引导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章的突破口

《七颗钻石》一文的教学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可是,怎样的突破这个重点呢?本文中水罐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课文,就知道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这个问题我安排在了第一课时,尽管问题简单,却能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的整体感知。而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学生理解却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是我在第二课时开篇就请学生先回顾水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你觉得他怎样?接着,再让寻求“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再次深入课文中去体会和感受真正让水罐变化的原因了。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孝心)——怜爱小动物(爱心)——(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对路人的同情心,不管是怎样不同的内容,让水罐发生变化的(孝心,关心、同情和母爱)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爱心。至此,主题在这里也已经明了了,所以在这堂上下来后,我觉得找到一个突破重点的口子是很有必要的。

二、重点引导,适当放手

因为有了前面的突破口,在组织接下去的教学便顺理成章的多了。我顺势问学生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你能体验到小姑娘的孝心,从这里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请学生找到一些与孝心相关的句子请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重点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孝心的体验使水罐变得神奇,变得有水了。有了第二段的铺垫后,课文的第三段,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母亲对小姑娘的爱,以及小姑娘对路人的同情使得水罐变成了银的,金的,水罐里最后跳出钻石并涌出巨大的水流,学生也能照同样的学法去理解、感悟文中的第3段,也便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明确而清晰的思路理顺整个文本。

三、发挥童话的想像力,拓展文本的空间

童话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想像力,如何让学生感知童话的想像力也是我力求突破的一个点。我请学生在体会孝心一段时,当学生讲到“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请学生想像,小姑娘去哪里找水了,当学生讲到所有的地方,湖边,河边,水井边丢找遍了,可是一滴水也没有时,小姑娘累得到在沙地上睡着了。我问学生“此时,她做梦了,会梦见些什么呢?学生们都说出了在梦中小姑娘对水的祈盼。

而当小姑娘一路上关心母亲、小狗、过路人到最后水罐神奇地变成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时,我又请他们说说此时小姑娘的哪些梦想可以成真了?在这两个环节中,爱心让这个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在学生们想像说话中说到了干涸的大地得到了滋润,万物复苏了,在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体会,同时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也更进了一层,拓展了文本的想像空间。

四、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文本内涵。

本文有一个很感人的地方,小姑娘一心想帮助生病的妈妈找水。可是,当小姑娘把水给妈妈喝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却把这罐生命之水留给了她的女儿,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母爱,于是我在本文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请学生自己说说自己妈妈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时,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又进了一步。当然在说的过程中,也有学生讲了母亲和儿子是怎样地互相关爱,不过我个人认为,尽管这样,也是因为母亲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也只能用爱的方式来回报,在体现母爱的主题上这个例子也是不为过的。这层无私、伟大的母爱还是能够在文中得以延伸的。

五、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安排上,前面还可以更紧凑些,为后面的拓展升华留足空间。

2、备学生还是备得很不够。

在引导学生理解七颗星星的意义时是很不到位的,自己在预备教案时,考虑还是不充分的,由于时间上的不够紧凑,加上学生讲到那七颗星星代表着小狗,小姑娘他们时,自己没有想到学生的想像力是如此丰富,他们可能就想到了小姑娘,母亲的心肠那么好,那么亮的星星不代表他们,代表着谁呢?自己当时备学生确实还很不够,其实自己完全可以及时引导一下,除了代表的是他们以后,更可以象征着一种什么?或者是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七颗星星?此时这些闪亮的星星更象征着什么呢?这就有可能比自己上课时讲的直接问“这七颗星星还代表着什么?”可能更容易上升到广博的爱,永恒的爱上面去。

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己在本堂课的很多地方引导得不到位,这与本人的备课能力薄弱有关,不过我还是这堂课的试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相关阅读
推荐
  • 新学期 新计划——大班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经 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很快孩子进入了大班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大班的学习在幼儿园的三年学习中可谓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这是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是 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的一年,幼儿将来能否较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关键在于大班的学习生活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本学期我们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总 结以前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纲要》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 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务工作计划,如

  • 《寻访小动物》教后反思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平时也会有意无意的对一些小动物进行观察,但是都是零碎的,不成结构的。本课将让学生从观察周围环境的小动物开始,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的后半部分环节,设置了一个表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此,太仓市科学教研员顾健老师也予以了一定的肯定。课后对我校两位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在读课文第2-10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花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第一课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言语的形式上,即关注花开的不同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

  •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可贵的沉默》讲述了: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教学所得: 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情绪一直很高涨,并随着课文的情节变化起起落落,同时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一)感受热闹 一开始,孩子们都随着我的问题爸爸妈妈知

  • 淳朴自然的课堂《孔子拜师》听课反思

    《孔子拜师》曾经在去年听过,当时就觉得这篇课文挺难的,特别是一些词语的理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怎么把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可能这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吧? 郁老师的课给我一种非常淳朴又自然的感觉,一节课下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非凡的场面,有的只是涓涓如细流般地品味,学生们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深入浅出解析重点词 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郁老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词语所包含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风餐露宿时,郁

  • 苏教版三下语文《夏日田园杂兴》第二课时练习题

    【教学目标】1.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学习读读背背 △学习成语 1.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谁能用成语来形容? 2.庐山的云雾不断变化,你可以用上这些成语来形容,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成语来形容。 3.出示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4.自由读,指名读词语。 5.四人小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6.全班交流: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

  • 苏教版上册《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何丹红,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段:第六至十一自然段,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四自然段,写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 贴近生活,零推论《大扫除》教学反思

    《大扫除》这课是一篇自编课文,描述的是大扫除时,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事情。本课的重点就是谁用什么做什么这一句式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贴近生活,零推论, 智障学生的想象力较差,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采用零推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学生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学习句式,以及句式的运用。 如本课的内容大扫除,是学生每天早上都在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内容擦桌子、扫地等劳动都非常的熟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需要学生去想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拓展的时候,我出示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