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夹竹桃》教学设计思路

《夹竹桃》教学设计思路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3:42

《《夹竹桃》教学设计思路》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设计思想:语文教学要从课文的主题本位、内容本位向言语的能力本位、品质本位转化。一、出示作家卡片——季羡林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二、出示一组词语和句字,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1.出示一组词语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美不胜收

(这些词语虽然都是描写花的美丽,但各有侧重,分别描写花的形态、花的光泽、花的颜色,最有一词是概括。)

2.出示两句话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夹竹桃的香气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品味词语:熏透、袭、浓浓烈烈

三、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题目就叫“夹竹桃”,这是一篇写物的散文。速度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夹竹桃的态度。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为两个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的态度是什么?点红“最值得流连最值得回忆”。

(1)流连和回忆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前者指看到夹竹桃后不忍离开,后者指夹竹桃虽然不在眼前,但一直想起它。)

“最值得流连最值得回忆”放到第一段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读懂了这个开头,你一定会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请你质疑?

为什么夹竹桃并不名贵,也不最美丽,但作者却最值得流连和回忆它?

3.其实带着这个问题,当你读完全文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1)那就是——指名读:……(结尾)

(2)当你读懂这个结尾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你找到的是什么?

板书:韧性? 引起我幻想?

四、学习“韧性”部分

1.课文哪里专门写到夹竹桃的韧性?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里读出夹竹桃的韧性?随机出示相关句字,评析词句。

(1)第一句的两个“又”,看出韧性,坚持不懈的开花。从“悄悄地一声不响”看出它默默无闻、谦虚、不张扬的个性。

(2)第二句中的“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每天都坚持开出美丽的花。

出示句子,与原句对比:

在春夏秋三季里,看不出有什么……无日不迎风吐艳。

(原句写的更具体,对夹竹桃有更多的考验,不管环境适合还是恶劣,夹竹桃不受任何影响,每天坚持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样就更加看出它的韧性。)

(板书:无日不吐艳)

(3)第三句话读上去有些重复的感觉,你能发现吗?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迎春花就是代表春天,而玉簪花和菊花就是代表秋天,那么前面再写“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是意思重复了吗?

(其实意思并没有重复,“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强调的是时间不间断,而“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强调的是各种花都不放弃。)

板书:无不奉陪(能否也加个“日”)不行,无不奉陪不仅强调每天奉陪,而且强调每种花都奉陪。这里一字不能多,上面一字不能少。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季羡林语言风格——率真而不乏睿智。

2.欣赏几句描写花的句字,体会季羡林语言风格——质朴而不是典雅。

师:刚上课时,我们就欣赏到课文五个描写花形花色的成语和两句描写花香的句字。我们体会到了季羡林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语言风格。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一句话。

出示: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为什么同样是秋天里的两种花,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不同?作者描写得有没有道理呢?出示玉簪花和句话的图片,图文对照朗读感受。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了两种花,不仅有外在的形象,更有内在的情愫,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季羡林老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语言风格。

3.师指着板书引入思考,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几个方面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第一方面能否也用上“无……不……”来概括。

板书:无日不开花

4.作者不仅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而且他有时怎样评价这种韧性的呢?出示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改成陈述句对比朗读,体会语气。

五、学习“幻想”部分

1.夹竹桃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幻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

我幻想它是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就真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这样的句式展开一种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受季羡林散文的“睿智”风格。

课文学完了,我们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初步领略了季羡林先生的语言风格——

出示: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季羡林先生的“睿智”?

比如:

将夹竹桃与其他花对比的手法,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开头设置悬念,结尾总结提升,首尾呼应。

这样的韧性,不仅对花来说是可贵的,对人来说也是可贵的。

作者爱上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给作者带来了美,它让作者产生许多联想,这是一种形象的美,而夹竹桃的韧性,则给作者留下了精神的美。

板书设计:

其他的花 夹竹桃

韧性 引起幻想

一年三季 花开花落 无日不开花

万紫千红 无日不吐艳

无不奉陪
相关阅读
推荐
  • 六年级语文上册(3单元)综合训练试题

    艺海紫丁香语文六年级(上-3单元)综合训练 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要求家长反复听写这些词语) 朗润 酝酿 黄晕 嫩叶 发髻 栖息 芊芊细草 济南 贮蓄 乌桕 枯涸 竦峙 玫瑰 闲情逸致 着落 纯粹 短暂 薄烟 剔透 心弦 春华秋实 应和 混合 面颊 黛色 灵秀 主宰 轻飞曼舞 2、改正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字(要求家长反复听写改正后的词语) 潦亮 宛转 呈清 油蛉 抖数精神 花枝朝展 褒贬 萧涩 缭阔 梦魅 水何淡淡 晨熹柔婉 憔瘁 眩耀 班驳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思考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主题文本: (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12~16自然段。(2)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表达的形象与力量。 2 .感悟文本主题: 在朗读、品析中感受安塞腰鼓表演中的气势之美,感受黄土高原生命的力量之美和黄土高原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美。 3 .培养语文品质: (1)在排比句式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准性。 (2)在比喻句式中体会作者联想的丰富性。 (3)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内涵的追问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在感情朗读与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按点:判断:火海,林海,云海,五湖四海,人海,灯海,辞海,花海这些词语中的海字意思是一样的,都比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1、正确 2、错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大兴安岭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著称于世,被誉为林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这是老舍先生1961年的作品,当时正值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老舍和一些文艺工作者来到内蒙参观访问,随笔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节选于此。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浏览课文,把老师出示的三个句子在书上划出来: 1、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是

  •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谈话: 聊聊昆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 师:接下来啊,王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有没有做到位。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二)根据预习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钱学森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1955年9月,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乡的旅程,此时,他的心中是怎样的激动与急切呀!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2、 交流 多么希望不是而是 (早日回到祖国,参与祖国的发展建设) 劈波斩浪、

  • 基于课程标准开展部编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设想

    一、关于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非常强调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它明确指出: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因此,我们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为实现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小学生

  • 小学六年级《单元集中识字》听课记录

    课前接触: 这样的大课堂,这样一节课,心情怎样? *激动,振奋 因为很荣幸 怎能不激动 握握手 *自豪和骄傲。 *紧张 我也紧张,但是紧张说明我们很在意这节课,是不是 上课 一、揭示课题

  • 听老师上六年级习作三(我的理想)

    课前热身:真精神,非常自信。好了没有? 上 课: 一、导入 1.导语:有人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2.教师朗读现代诗《理想》有了理想,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更加灿烂 3.揭示课题:我的理想 齐读 二、看图,拓宽思维 1.出示《灯光》插图 郝副营长有什么理想? *让孩子能在灯光地下读书 他怎样实现理想?*点燃了那本书牺牲了。 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理想是崇高的有理想就有希望。 2.出示三毛图片 认识她吗?*三毛 简介 出示三毛作品 这样的作家,小时候的理想

  • 《与美相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美文,用声音传递美。 2、从不同角度发现美,欣赏美,品悟美,激发爱美的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3、从字里行间感悟写法,并学会迁移运用,书写自己遇见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感悟文中的不同美,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书写自己遇见的美。 教学过程: 一、启美之门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相遇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此时此刻,你们的热情的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