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2:19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1.100厘米=( )米 26米+15米=( )米
22厘米+8厘米=( )厘米 95米-16米=( )米
4米+28米=( )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座楼房大约高18( ) (2)小红的身高约145( )
(3)一张木床长2( ) (4)教室长9( )
3.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4.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
5.

图中有( )个角,其中( )个直角。
三、在○里填上“>”“<”或“=”(22分,每小题2分)。
71-37○34 89-35○30 70○90-19 66-24○32
50-25○35 21+37○5 60-16○46 43○50-7
58厘米○1米 96厘米○69厘米 100厘米○1米
四、画一画(5分,第1,2小题每题1分,第3小题3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要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和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五、竖式计算(21分,每小题3分)。
72-26= 54+39= 68+27=

95-49-46= 19+26+45=

86-(32+27)= 32+(67-49)=

六、解决问题(15分,每小题5分)。
1.小明有54张图片,小东的图片比小明少9张,小东有几张图片?


2.二(1)班有女生39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二(1)班有男生多少人?


3.教室里原有57人,出去38人,又进来26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翡翠山湖小学2013年春季第三次月考 二年级数学试卷 一、口算。(共16分) 600+800= 2800-700= 22+61= 34-18= 83= 7000+1000= 95-50= 700+40= 244= 7800-1800= 36+42= 9800-4100= 455= 2400+800= 73+27= 89-37= 二、填空。(每空1分,共38分) 1、186=(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乘法口诀是( )。 2、时针运动是( )现象,拉抽屉是( )现象。 3、比直角小的角是

  • 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四年级语文升级质量检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14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5分) 猛啄(zhu zho) 恐吓(xi h ) 犹豫(yǜ yu) 玷污(din zhn) 拾级(sh sh) 宣布(xuān xan) 间或 (jin jiān ) 忧虑(yōu yiou) 悼念(dio do) 腼腆(diǎn tiǎn) 2、读拼音写汉字。(5分) shēng xi do nin zhn hn zh xu shēn qū ( ) ( ) ( ) ( ) ( ) 3、比一比,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设计小结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做了如下的设计: 【细节一】 一开始,老师通过摸一摸桌子的长度来感知长度的观念,接着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有用铅笔盒量的,也有用书量的接着,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如果他们都用同一支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 用不同标准来量,结果不同,但都用厘米来量,结果一样,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 二下《认识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

  • 教学案例分析: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详细记录了认识米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

  •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的确,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感。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所有乘法口诀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学习1~8的乘法口诀以及编口诀的经历,学习本课知识会比较容易,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大量的经验积累,部分学生会想当然

  •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尹璐,今天,我们培育站的王思坤、袁月阳两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同课异构《9的乘法口诀》。程琳、郭晓媛为我们贡献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四位教师对于教材理解深刻,对课堂把控精准,为我们呈现了四节高品质的课堂。 今天我主要想说说《9的乘法口诀》这两节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