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8-12-13 12:06:13

《动手操作,提升数感——《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的确,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感。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所有乘法口诀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学习1~8的乘法口诀以及编口诀的经历,学习本课知识会比较容易,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大量的经验积累,部分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很简单、自己已经会了的感觉,事实上,9的乘法口诀最多,得数也越来越大,要想达到准确的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策略上应该做一些调整。

二(8)班教学片段

找规律填表。

1.出示10个方格,提问: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方格?

2.点击课件,方格中出示几颗五角星?

     (五角星的个数比10少一个,所以是9个)

明确:这里有1个9,比10少1,是9,所以五角星有9个。

提问:如果我再添一行,现在有几个五角星?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个9相加,9+9=18

过渡:我再添一行呢?现在是几个9?(3个9)3个9相加得?

      4行呢?5行,6行,7行,8行,9行呢?

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

3.学生独立填写。

4.集体校对,交流汇报。

编制口诀。

1.现在根据填的这张表格,你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

2.交流你编的口诀,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这些口诀记一记。然后指导学生做练习,介绍“你知道吗?”

不难看出,这些过程跟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大同小异,都是根据图填表格,然后根据表格的内容编写乘法口诀。这一流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经了然于心,没有太大的新意了,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记忆口诀时,一些学生一直软绵绵地趴在课桌上,觉得这节数学课真是枯燥无味,做练习时又有部分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很显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鉴于此,在二(7)班再上这一节课时,我稍微做了调整:在学生编完9的乘法口诀后,紧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手势,并思考“你能看懂这些手势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怎样利用双手帮助我们巧妙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

果然将这一环节穿插在这里之后立马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只见孩子们两眼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伸出两只小手一板一眼地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念念有词。正是因为这一活动符合了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孩子们特别投入,并且很快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

的确,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学生不断内化自身经验的过程,如果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脑、眼、耳和口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六、七单元检测题(冀教版)

    第五、六、七单元练习题(2) 姓名: 学号: 自我评价:全对;错 处;书写工整;潦草 1、一个正方体积木,任选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 )面。 2、小红抱着两只鸡共重27千克,每只鸡重500克,小红重多少千克? 3、小明从文化宫向( )跑( )米到( ),在向( )跑( )米到( )。最后( )跑( )米到( )。 文化宫 超市 600米 公园 4、一个足球价钱是1○6元,○最大能填( ),最小是( )。 找规律:769、658、547、( )( )( ) 324、339、354、( )、( )、 ( )

  •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后,两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时做了如下不同的设计:教师甲:投影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提问:你知道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3号角最大,1号角最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二下第60页《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2.经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借助直观,数形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三角形学具、草莓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周末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看来大家的活动啊都非常丰富。老师班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上周六啊,就有一些小朋友去摘草莓了,我们一

  • 认识长度与身体上的“尺”相结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反思《认识厘米和米》

    苏教版二上新教材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最大的改变是综合实践活动由原来的《量一量》改为《我们身体上的尺》,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了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组: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每当学生遇到填写单位名称,或者长度单位的比大小,就让我忍俊不禁,一直摇头学生对长度没有概念,只能用大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一方面觉得可能孩子还小,对于抽象的

  •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量与计量的课,收获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识。在朦朦胧胧中,教学,应从何开始呢?正如朱特所说,上一节课,你是不是还是先研究导入情境,教学过程是什么?对呀!一堂课的内容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吗?只有教学过程清晰了,那么教学成效不就也达到了吗?但我们的朱特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从教学目标着手来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不得不让我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教学知识、情感的体验。但也不是说,不重视教学的结果,只是通过教学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堂课,对于我来说,收获是相当大的。一堂好的课,每个环节都要设想得很周到,需要考虑和思考的地方真的很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试上磨课,再试上再磨课,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教材内容,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为今天这节课的顺利进行也奠定了良好的基

  •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

  • 听课评课:二年级的《认识线段》教学随笔

    今天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认识线段》这节课,由于最近一直关注着学生的听讲情况,所以我也特意关注了他们班的听讲情况,发现其实在教师抛出问题后给予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有点短,所以一部分同学在没有自己得出答案后就要被迫听取别人的发言了。他们班孩子听课状态还是不错的,然而在回答问题时重复内容太多,比如学习活动一: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有三个同学都在说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教师还得再总结一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