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

更新时间:2018-07-15 11:36:1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2)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最少?
  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3 )教师把学生说的问题分别整理在黑板上;
(4)三个问题中,说说你哪些问题很容易解决?
(小华做得最多,小平做得最少。)
(5)分别解决第二个、第三个问题。
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读一个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我们先用学具来摆一摆,再想想怎样解决吧。
在桌上用圆片或小棒在桌上摆一摆,可以怎么摆?
(在第一排摆小棒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可以怎么摆?请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摆,其他同学跟着摆一摆)怎样摆小棒表示小华做花的朵数呢?怎样摆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
(2)先和同桌讨论,再动手摆一摆。
(3)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摆的?我们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药注意些什么?
(由于学生有了上一堂课摆的基础,学生应该能知道,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先摆出和小英相同的根数,再多摆3根)
(4)回顾刚才摆的过程,我们是如何摆出小华的数量的?
(先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因为小华比小英多3朵,所以再多摆3个)
追问:那小华的个数也就是哪两部分组成的呢?
(也就是和小英相同的部分,再加上比小英多的3朵,就是小华的个数)
(5)如何列式?(11+3=14朵)
(6)我们用身边的学具小棒,在摆一摆的过程,求出了小华的个数是14朵,那我们怎么来知道我们刚才算的是否正确呢?我们怎样来检验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
(小华的个数是14朵,小英的个数是11朵,用14-11=3朵,就是两个人相差的个数,和原来条件中的“小华比小英多3朵”吻合,,所以刚才的计算是对的)
三、独立尝试
(1)那刚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小平做了多少朵?你会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吗?
(2)学生用学具在桌上摆一摆,并列式解答。
(3)交流反馈:你是怎么用小棒摆出小英和小平的朵数的?是怎么样列式解答的?
(可以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一边一边介绍自己的想法,一起带着小朋友回顾一下)
(4)为什么用减法?刚才那题为什么用加法?这两题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一题是小平比小英少3朵,所以先要摆出和小英一样多的11朵,再拿掉3朵,也就是比小英少3朵,一题是添上3朵,一题是拿掉3朵,所以计算方法也是不相同的)
(5)如何检验这个题目做得对不对?
(11-8=3朵,所以和题目中小平比小英少3朵吻合,所以是对的。)
(6)小结: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我们知道求小华做花的朵数,要把11朵和多的3朵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求小平做花的朵数,要从11朵里去掉少的3朵,所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说说各是怎么画的?
(2)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两部分相加的和?
 三角形的个数是从哪一部分去掉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说说图中表示松树棵树的直条包括哪两个部分,可以怎样求出松树的棵树。
(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教师介绍方法:我们读完题目后可以采用分析关键句的方法,刘芳比李宁少走6格,先找出比较的对象是刘芳和李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刘芳走得少,李宁走得多,李宁是已知的,求得是少的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3)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课堂训练试题(冀教版)

    第八单元练习题 1、把一个正方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3、正方形和长方形共同点是( );长方形和四边形共同点是( )。 4、正方形是特殊的( ),长方形是特殊的( )。 5、我们学过的( )( ) ( 都属于四边形。 6、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7、两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8、一个长时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边长是( )的正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

  • 我心中的好课观

    一、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张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利用导学单或者自己写一个分数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记忆,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堂课学习分数与以前学习分数的不同之处,明确本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分数所在。 二、学生资源贯穿课堂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们也看到朱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在导学单中,学生通过预习,试着完成了一些题目,但是题目中越出现了一些问题,朱老师牢牢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把导

  • 二下《认识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

  • “分”字里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

    在教学认识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平均分时,我首先引出了分这个字: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板书:分)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小组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随后请学生来分6个桃: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是书上的原话)学生们反应很快,一双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都希望

  • 教学案例分析: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详细记录了认识米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

  •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九的乘法口诀》活动反思

    草桥镇古墩小学 孙金慧,12月17日,培育站在城东小学开展活动,这次的活动和以往的同课异构不同,不是上同一节教材内容,上午两节二上《九的乘法口诀》,下午两节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位上课的学员都能够打磨课堂,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堂上能够确定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说说上午由王思坤老师和袁月阳老师两位执教的《九的乘法口诀》,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1-8的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方

  • 对《有余数除法》线上教学的思考

    2020年是个有爱的年份,新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但是每一个中国人没有被病毒吓到,而是奋起抗疫。全国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舍小家为国家,他们的大爱令人感动!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虽然没有机会逆行武汉。但是,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迅速的展开线上教学工作。 因为没有线上教学的经验,如何才能有效、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如何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线上教学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