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2:1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0厘米=( )分米
6.你能在○里上填上“<”、“>”或“="吗?
500m ○ 4Km 30cm ○ 4dm 25dm ○ 25m
7.根据300+320=620,直接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
620-320=( ) 620-300=( )
8、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9. 你会找规律填数吗?
① 658 659
② 4480 4490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7 × 3和21&bide;3用同一句口诀。 ( )
2、( )× 5<45括号里最大能填8。 ( )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
4.3424百位上和个位上的4,表示的意义相同。 ( )
5.排在698后的三个数是699、700、701。 ( )
6.6个一百写作6100。 ( )
7、1米等于100厘米可以用1m=100 m m表示。( )
8、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89。 ( )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从208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 )次数到2120。
①2 ②3 ③4
2.黄花比红花多10朵,红花有40朵,黄花有几朵?正确算式是( )。
①40+10 ②40-lO ③40+40-10
3.小华身高14( )。
①厘米 ②分米 ③米 ④千米
四、计算乐园:
1、口算。
560+400= 400+430= 60-37= 730-400=
1000-800= 72-8= 1500+600= 490+60=
710-300= 240+150= 40+90= 60-28=
2、估算。
291+304≈ 587+411≈ 323+312≈
797+202≈ 601-304≈ 384-294≈
3、列式算一算。

五、笔算。(带※的需要验算。)
※447+492 = ※926-395 =

906-712 = 63 &bide; 8= 327+368 =

生活乐园:
六、解决问题。( 24分)
1、一本书共有498页,小亮已经看了225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水果店共进了637千克西瓜,上午卖出182千克,下午卖出31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3、教室里有8行桌子,每行8张,又搬进30张,现在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
4、一根电线长45米,每5米截成一段,一共可以截多少段?

5、有49颗纽扣,每件上衣用5颗,最多可以做几件上衣?还剩几颗?

6、
29元一箱 比蒙牛贵18元
(1).每箱伊利牛奶多少元?
(2).妈妈带100元钱,买2箱
评分标准
本次测试满分120,其中卷面分5分,评分标准如下
一题 每空1分共36分
二题 16分每小题2分
三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四题 1、口算每题1分共12分
2、估算每题1分共6分
3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4分
五题 笔算
验算题每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4分
六题 每题3分共21分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思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因为是求两数相差多少,所以要用减法。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教学到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观察比较,学生较容易的发现类似于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这样的句型,原本一年级时出现在问题中,而现在却变成了题目中已知的条件,而原本已知的的小华做得朵数,变成了未知的问题。 在探索环节,利用手中的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得朵数,让学生根据条件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摆出小华做得朵数,学生比较自然想到:先要摆出和小英一样多的11朵

  •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

  •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在以下环节可以做得更好!(1)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出示的时候,可以先介绍怎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介绍完名称后,再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这样可能条理更清楚一些,学生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轴。同时对于轴对称图形,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教师可以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在不断地辨析中,让学生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地认识。 (2)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对于四个图形中的正五边形,它应该算是特

  • 让学生明白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题目,从题目中了解条件和问题,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善于认真的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想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之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谁和谁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决,在这当中也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看到问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看到问题中有比就用减法。 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逐步提升,我们现在出现了给出多个信息,

  •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

    神箭法,你了解吗? 面对这个问题,有部分老师说知道,还有一部分老师说没听过,但我想说的是,在二年级并未涉及过这个方法的时候有学生在上课时用到了。是惊喜、是意外、是欣慰 推理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观察、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