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更新时间:2018-03-24 13:55:20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用圆片先摆出小英的个数11个,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摆出小华的个数,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是如何摆出来的?小朋友通过操作,发现我要摆出小华的朵数,只要先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朵数11朵,然后再摆3朵,所以小华的朵数,就是把和小英一样多的朵数加上多的3朵,所以算式是11+3=14(朵),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小平的朵数,就是与小英一样多的朵数,去掉比小英少的3朵,所以算式是11-3=8(朵)。两个题目完成之后,我让学生对这两个题目进行了比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小朋友做得花的朵数都是和小英在比,但是小华做得朵数是比小英多3朵,而小平做得朵数是比小英少3朵,所以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再紧接着完成了想想做做第1题,在完成这个题目之后,我这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小结:“做了这两个解决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果然有小朋友产生了这样的错觉:看见题目中有“多”字就用加法,看见“少”字就用减法。但是这样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遇见问题,所以借这个机会正好走第二步,以此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所在。
第二步:(1)仔细审题,找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白兔拔了25个萝卜,灰兔比白兔多拔7个,灰兔拔了多少个?(2)在条件中像“灰兔比白兔多拔7个”这样的条件,我们可以看成关键句。(3)分析关键句:找出谁和谁在进行比较,这里是白兔和灰兔在比。(4)谁是多的,谁是少的,灰兔多,白兔少。(5)问题求的是什么?求的是灰兔拔了多少个?是多的部分,所以这个题目,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相反,如果求的是少的部分,则是用减法。

通过这样两种方法,让学生避免这样一种错觉,并不是条件中出现“多”就用加法,看见“少”就用减法,而是因为这个题目求的是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而另一个题目,求的是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实践操作加实例分析,让学生能真正明白解题的本质所在,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查试题(青岛版附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 数学 时间: 60分钟 共120分 等级 一、你会填吗?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 2.(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个一千是10000。 3.8007里面有( )个千,( )个一;1056里面有1个( ),5个( ),6个( )。 4一十一十地数,把9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90、( )、( ) 5. 4米=( )分米 5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9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与变换练习题

    一、搬盘花。 把这盆花向右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挂彩旗。 把这面彩旗向左平移6格,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移标志。 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找一找。 找出通过平移能与红色小鱼重合的鱼并涂上红色。 五、动脑筋。 下面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打上,是旋转的画上○。 1、水龙头的水往下滴。 ( ) 2、拧开水龙头开关。 ( ) 3、升降机上升。 ( ) 4、开门。 ( ) 5、关窗。 ( ) 六、找礼物。 圣诞老人把藏礼物的方格插上了小旗,可捣蛋的灰太狼把小旗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插到了现在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思考一:什么是角?很多老师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会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角,追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角是尖尖的,两边滑滑的,摸上去有点疼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尖尖的是角的顶点,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其实,这是错误的,角不是尖尖的,顶点也不是尖尖的,对角的概念老师要正确把握。角的静态定义: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狭隘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

  •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1.先摆一摆,再计算。 (1)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还剩( )个。 103=□( )□( ) (2)7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72=□( )□( ) 2.说出每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7 5 = 3 2 25 7 = 3 4( )( )( )( )( )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 35里面最多有( )个8; 52里面最多有( )个8; 60里面最多有( )个9; 20里面最多有( )个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5<2

  •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 学校组织二(1)班学生去游乐园游玩。一到游乐园,老师打算把带的苹果装好分给大家,每袋装4个(图略) 1、每袋装4个,可以装满()袋,还

  • 我上《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几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清具体情境中数的相对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能够为解一定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培养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