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9-02-13 14:31:1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清具体情境中数的相对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能够为解一定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设置主问题驱动,让学生在经验中生发,激活学生自身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已有认识;在体验中实现自主建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比较、归纳出根据场景图列出的两道加法算式的共同特征,都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从而进一步明确几个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的基础,也是乘法含义的生长点,这些都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感悟经验。

试一试中,通过“摆一摆”,显现学生的动作思维,通过“说一说”洞察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填一填”明晰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立足于自身活动经验,实现自主迁移、自主发现,真正构建儿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化、直观化。

教学例2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已知条件,并根据题目中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列出2+2+2+2”的连加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4×2=8”,也可以写成“2×4=8”。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经历“列出加法算式一抽象出几个几相加一 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我们不能把乘法的含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和体会,实现对乘法含义的主动建构。另外,这里由加法到乘法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里可以着重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乘法算式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帮助学生实现平稳的过度。然后结合第一道乘法算式,向学生介绍乘号,结合第二道乘法算式,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并示范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随后的 “试一试”,让学生先看图说一说每堆有几只鸡,有几堆,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语言载体外显,留下痕迹。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应该学到了什么,还应该重视他们是怎样学到的。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使他们在列式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以及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关于课本第22页,“想想做做”第2题,可以组织学生先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请学生演示交流,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在书上画出自己的摆法,最后填一填。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中列出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4个3和3个4的含义是不同的、列出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可以列出相同的乘法算式。这一题,教材上还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还能摆出几个几?”这里可以让学生先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同的分法,再展示和交流各自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各种不同的分法,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迸发出闪耀的火花,进而指引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型化,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的课堂中,真正实现对已有知识的自主迁移。

结合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度的特点,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供直观上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力求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思维在指尖跳跃。
相关阅读
推荐
  • 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有效地数学课堂,是建立在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上的。因本次教学苏教版二上《认识平均分》是为今后教学《认识除法》做好铺垫,也是学生完成从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所以我认识到本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建立符号意识,才能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 3个人分12枝铅笔,平均每人分几枝? 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123=4(枝) 日常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语言 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因为除法的意义就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两类分法

  •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

    唐叶晔,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案例】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认识了乘法,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样的题目

  • 写三位数练习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练习把第5题用3张数字卡片摆三位数和思考题结合起来交流,先让学生感受摆三位数要用三张数字卡片,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同样的三张卡片能不能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呢?根据学生的互相补充和板书让学生感受到可以一对一对地写,再独立完成思考题,根据给出的三张数字卡片写出六个不同的三位数,再补充5、4、0呢?让学生发现只能写4个,思考:为什么只能写4个?0不能放在最高位上。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一步步构建认识,掌握地也比较好。对于第9题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如果只要求学生随意的写不能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那么怎么办呢

  • 我心中的好课观

    一、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张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利用导学单或者自己写一个分数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记忆,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堂课学习分数与以前学习分数的不同之处,明确本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分数所在。 二、学生资源贯穿课堂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们也看到朱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在导学单中,学生通过预习,试着完成了一些题目,但是题目中越出现了一些问题,朱老师牢牢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把导

  • 要想全面的上好数学课,一定要在课前下功夫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学生能获得那些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大纲》要求的双基上升为四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特别重视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和领悟数学思想。但许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教学的表面,没有上升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度。 要想全面的上好数学课,一定要在课前下功夫。先研透教材,需要我们向学生呈现什么、学生

  •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自学能力有限,分不清重难点,更加缺乏问题意识,通常一个例题预习完,都不知道这例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算是预习了好几遍,还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一头雾水,所以在新授课上更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后进生的问题意识太淡薄或者说没有一点的问题意识,这是阻碍后进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设计微视频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认识时、分”教学为例

    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令人向往,面对着多彩多样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何谈深入的探究。为此,在知识的学习中,要逐渐创设一种氛围:有趣、有吸引力、有神秘感、有成就感,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前,我在班级中

  • 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足球比赛》教学设计

    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 黄海萍,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2、观察图画,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观察图画,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都做些什么呢?(跳绳、打球、跑步、藏捉迷 )今天,教室里也来了好多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二、看图说(找)词语 (出示图画)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想到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