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8-08-07 15:31:40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精心设计“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简笔画”等练习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来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并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
三、注重观察比较,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线段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开这两点。在练习中,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教师除了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线段,还要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而其他的又为什么不是。在画线段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画得两张图,其中一张没有画端点,一张在端点上也提了一些要求,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深化对线段两个特征的认识。
相关阅读
推荐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设计小结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做了如下的设计: 【细节一】 一开始,老师通过摸一摸桌子的长度来感知长度的观念,接着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有用铅笔盒量的,也有用书量的接着,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如果他们都用同一支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 用不同标准来量,结果不同,但都用厘米来量,结果一样,

  • 在层层积累中建构数单位 ——《认识千以内数》教学实录

    一、估算导入(1)师出示图片引导:一个班大约40人, 2个班大约多少人? 生:80人。师:80比100?生:80比100小20。师:一个年级3个班呢?你感觉比100? 生:120人,比100多。 (2)师:是啊,今天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感受不同的计数单位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在百位上画1颗算珠表示1个百。 师:请你再在计数器上添一颗算珠,现在表示多少?在计数器上画算珠表示该数。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实物展示学生想法。呈现顺序:A添在个位上

  •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

  •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能力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喜欢数学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实例1:二(2)班沈xy一家今年7月搬进了学校对面的新房子,用上了新电表,沈昕玥爸爸就给沈昕玥出了这样一题7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12,8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48,,9月底电表上显示的是0070,我们家8月用电多少千瓦时?9月用电多少千瓦时?。通过

  • 学会审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所以还没有独立审题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或者家长读完题目后,学生再进行思考,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审题的能力。 二年级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开始尝试让学生独立进行审题,但是发现学生之间差异很大,在作业中,试卷中,包括和家长的聊天中,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粗心、马虎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学生之所以会粗心,从一个侧面也看出了孩子审题能力的薄弱,不会审题,马虎审题,导致错误较多。 比如:在学习了除法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出一些类似的除法题目,结果有一次,在众多的除法题目之

  •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73页例题及74到75页想想做做第1~4题(二)教材简析: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

  • 教学案例分析: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详细记录了认识米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

  •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九的乘法口诀》活动反思

    草桥镇古墩小学 孙金慧,12月17日,培育站在城东小学开展活动,这次的活动和以往的同课异构不同,不是上同一节教材内容,上午两节二上《九的乘法口诀》,下午两节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位上课的学员都能够打磨课堂,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堂上能够确定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说说上午由王思坤老师和袁月阳老师两位执教的《九的乘法口诀》,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1-8的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