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和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教案和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2:19

《<观察物体>教案和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拍照游戏,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请全班同学给同一个小朋友“拍照”说说你拍到了什么?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一样?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热水瓶,放在讲台上.说说你看到的热水瓶是怎样的?

你主要观察了它的什么?

现在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一个部分,怎样才能看到它其他不同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

指名四人站在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热水瓶。

请这四个小朋友分别站在热水瓶的四周,眼睛正对着热水瓶观察。他们在这四个位置上分别画了一张画。(在黑板上出示从前、后、左、右观察到的视图)

猜一猜,这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张图片?

(1)猜测:猜xx看到的是几号图片?你是怎么猜的?如果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就指名几个学生上来实地观察验证。

验证:xx看到的热水瓶到底是怎样的?让他把黑板上的贴图拿来举一下。

(2)哪个小朋友看到的热水瓶也能很快猜到?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其他几个同学看到了哪幅图片的教学方法同上。

提问:同样的把子为什么朝着左边,一会儿朝着右边?

小结:同一个物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2、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现在改变热水瓶把子的方向,使它面对学生,现在这几个小朋友在原来的位置上看到的热水瓶跟刚才相同吗?

老师举图片,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你能猜猜老师手里的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谁看到的?叫出他的名字。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分别出示四幅图片,学生猜测,说明理由。

小结: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变,改变物体的方向,那么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理解情境图,明确位置关系。

出示例1情境图

让学生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连线,反馈。

(2) 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重点观察在熊猫左侧面跟右侧面看到的熊猫有什么不同

五、 尝试练习

完成做一做的连线题,做完后反馈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六、联系实际,提升认识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呢?

出示脸盆,旋转一周,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从它的前后左右观察,形状都是相同吗?

七、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同学,热水瓶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反思教学过程

在新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做了举左右手“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旨在回顾所学知识。在新课开始时,我指名一个学生站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同学给这个学生模拟拍照,并说说自己拍到了她的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

在新授部分,我主要是出示了一个热水瓶的实物,让4个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接着出示了4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几个同学分别看到了哪一幅图片。让学生在“猜”中思考和判断,在思考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猜测的过程中也通过指名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直观感知,并在学生猜好后,让四个不同位置的学生分别举一下图片,让学生不断积累感性认识和经验,从而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由图猜位置,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通过例1和做一做的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比较顺畅,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反思不足

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1、 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的过程,可以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物体,如杯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而让四个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观察物体,其他的学生“猜”,比较抽象。

2、 观察的物体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玩具熊猫,观察点比较多,如它的围巾,蝴蝶结,四肢的朝向等。而热水瓶学生不太感兴趣,而且的观察点只有一个把子,而且学生看到的也很难用语言表达。

3、 教学目标中指出“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在新授部分结束后,可以出示脸盆等从各个位置看都相同的物体,也让学生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明确“可能相同”的意思。

4、在看图找位置或看位置找图的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去判断,引导学生“如果我站到他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怎样的。而不是一直站在“我”的角度进行观察,判断。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一、 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87= 324= 350+870= 355+38= 243= 819= 120+390= 7(5+3)= 729= 83-34= 2100-400= 6(568)= 二、 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6,十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3. 3207是( )位数,读作( ),它的最高位是( )位,2在( )位上,表示( )个( )。

  •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

  • 教科书P29~30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2.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并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编口诀。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由于5的乘法口诀记忆,学生在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和用途,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会感到有太多困难。 【核心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和

  • 把课堂让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反思》

    唐叶晔,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案例】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认识了乘法,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样的题目

  •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在以下环节可以做得更好!(1)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出示的时候,可以先介绍怎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介绍完名称后,再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这样可能条理更清楚一些,学生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轴。同时对于轴对称图形,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教师可以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在不断地辨析中,让学生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地认识。 (2)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对于四个图形中的正五边形,它应该算是特

  • 写三位数练习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练习把第5题用3张数字卡片摆三位数和思考题结合起来交流,先让学生感受摆三位数要用三张数字卡片,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同样的三张卡片能不能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呢?根据学生的互相补充和板书让学生感受到可以一对一对地写,再独立完成思考题,根据给出的三张数字卡片写出六个不同的三位数,再补充5、4、0呢?让学生发现只能写4个,思考:为什么只能写4个?0不能放在最高位上。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一步步构建认识,掌握地也比较好。对于第9题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如果只要求学生随意的写不能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那么怎么办呢

  •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一道练习题也有另一片天地。最近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有一题是观察、比较写出类似的算式: 963-369=549 853-358=495 753-357=396 594+495=1089; 495+594=1089 ; 396+693=1089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写数计算,并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位数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哪些数不能?学生在反复的动手计算中寻求答案。有学生首先发现100不行,接着发现类似 101 、 202 、 111 、 222 、 201 、 3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的解决问题》,第104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巩固质量观念的建立,知道1000克=1千克。 2、在初步建立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的质量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