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更新时间:2015-04-11 09:36:20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计算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呈现和利用的思考: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运算能力”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可见,运算能力应是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计算教学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者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呈现和利用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中呈现学生多种思考,优化算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磨砺

本节课上的两幅情境图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所以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在计算20×3=60中,情境图上是每头大象搬2堆木头,每堆有10根。在教室追问如何计算出得数后,有的学生说60是通过20+20+20算出来的(想加算乘法);有的说2×3=6,后面添个0就是60了(算法);也有学生想因为3乘2个十是6个十,是六十(算理)。很明显,如果说情景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那么教师的适当讲解和引导,使学生通过探索讨论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本质以及哪种计算方法的最优越,并能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运用,那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本质。所以我追问学生“想2×3=6,后面添个0真神奇?为什么可以这么想呢?”使学生联系算理,明确添0的合理性。再通过相应的巩固联系,达到当堂练,当堂掌握的目的。但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算法,形成技能,并联系生活实际,使我们的计算教学不失它的价值。

二、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如何利用让课堂更灵动

教师的讲解可以预设,教学的过程可以预设,但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同样的预设会形成不同的课堂生成,如何处理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预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情况。生成性资源是对于预设而言的,也是对于预设的补充和完善。如何利用生成性资源,引发课堂中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是考量教师的教育机智。因为不能一次次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失之交臂,又不能对教学中的每一次“打岔”或“错误”纠缠不放。哪些是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哪些可以避免混淆,教师需要敏于思,慎于行。

三、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尊重、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学生

计算教学通常有两类教学方式,一类是教师给出计算规则,学生按规定计算;另一类是引导学生经历形成算法的过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一般的计算方法。

构建算法的资源是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在现实的问题和情境中,这些资源被激活,提取,经过加工和整理,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产生了新的计算方法。今天第二层次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14×2。教师要引导学生“桃子怎么摆?”明确各按10个一篮,另外四个一篮摆放,使学生明白可以先求2个4是8,那么2个10是20,合起来就是28,获得14×2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整理这样的计算,并说出笔算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从复杂竖式抽象到简写的竖式,而这样简写的算式,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竖式得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又能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和算理,并推广到其他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中去。

学生尝试计算时,都是用简写的竖式,对于复杂竖式是否需要出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后,学生在巩固笔算的练习中,出现了学生个位或者十位用加法计算,或者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移下来,这些都是值得利用的生成性资源。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正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的表现,我们应该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真正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打击学生。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他可能在哪一步想错了,尊重、理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支持,是我们新课程的宗旨。

在课前磨课中,我接触了逢算必估这一教学理念。在习题设计中涉及到了每箱12瓶,4箱一共多少瓶这样的实际问题,也追问了你能估一估吗?但在课后研讨中,明确了如果能再追问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让估算与计算有机融合。如果养成先估后算的好习惯,可以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没有及时利用生成性资源,于是,失去了很多教学良机。课堂中的意外和精彩,往往是抓住了可能失去但又不应该失去的资源,如何呈现和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在生活中运用,那就是我们追求的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口诀(一)》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以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有若干个问题组合而成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据杨玉东教授调查,每节课教师提问,有的多达百余次。短短的四十分钟,有百余次提问,试问一下,这么多琐碎的问题,

  • 任务活动单设计——《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为例

    学习菜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设计的、供给的引领性单子。最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告诉我,学习菜单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有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自己的认知规律,学习菜单的式样可以是多种的,学习菜单的效果是良好的。以二下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为例: 一、学习菜单之预习式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果学生本身所在的年级较高,那么也就是说学生本身在前期的过程中,已经具有了或者说是形成了初步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课教学前通过教学提纲的

  •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因加强学生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一、从问题出发,在操作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前期交流,班中已有半数同学知道平均分这个词语,并能够用除法进行计算,但是问起原由,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所以在新课伊始,通过问题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对比,逐步在操作中初步

  •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

  • 我心中的好课观

    一、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张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利用导学单或者自己写一个分数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记忆,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堂课学习分数与以前学习分数的不同之处,明确本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分数所在。 二、学生资源贯穿课堂 《认识分数》这堂课,我们也看到朱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在导学单中,学生通过预习,试着完成了一些题目,但是题目中越出现了一些问题,朱老师牢牢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把导

  • 从学生形象思维出发,再利用抽象的分析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类问题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的,由原来的问题,变成了现在的条件,由原来的条件,变成了现在的问题,这也是在例题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 一、形象思维不可少 在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也开始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具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伙伴,这堂课小朋友们会继续利用这个好伙伴帮助我们一起探索问题。我们用圆片首先摆出了小英做得花的朵数,有11个,那小华的朵数是多少呢?请你用圆片来试着摆一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

  • 同课异构下的反思与理解

    瓦窑镇大新小学 张智慧,2018年12月17日,根据培育站安排,四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9的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两节同课异构。不难发现为讲好这两节课,四位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9的乘法口诀》是王思坤和袁月阳两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学习了1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之前经历了多次编写乘法口诀的

  •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自学能力有限,分不清重难点,更加缺乏问题意识,通常一个例题预习完,都不知道这例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算是预习了好几遍,还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一头雾水,所以在新授课上更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后进生的问题意识太淡薄或者说没有一点的问题意识,这是阻碍后进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设计微视频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学情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复习环节时间过长。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试商方法,复习环节要

点击查看更多